文/白志清
在铜川市档案馆展厅里有这样一份特殊的干部鉴定。这份鉴定是1949年3月4日,宜君县委组织部给即将调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任处长的、时任宜君县委副书记、兼县委组织部部长王生廉出具的。鉴定的题名是“王生廉同志鉴定”。正文是“该同志对工作积极负责,有顽强性,能吃苦,作风朴素、果断,学习抓得紧,善于接近群众。该同志性情急躁,情绪不正常,工作方式简单”。落款是“宜君县委组织部一九四九年三月四日”。该鉴定简短明了、实事求是,真实地反映了该同志的优缺点,是一份我党在干部人事工作中,严肃组织纪律、讲究实事求是、公正对待同志、客观评价个人优缺点的真实写照。
王生廉,1913年出生,宜君县偏桥乡安子塬人。1936年毕业于西安民立中学,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县后,国民党县政府留他在县高小任教,他为了革命工作,毅然到农村拔头塬、东村等小学当教员。在此期间,他担任中区(偏桥)一带的中心区委书记,以学校为依托,以教书作掩护,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秘密开展党的活动,传播先进思想。在他的鼓动教育下,学生们普遍进步很快,数十名学生被发展成中共党员,一些青年报名应征,奔赴抗日前线。
1940年国民党掀起了反共高潮,在白色恐怖下,为防止突然袭击,他一方面和教员李怀珍用自己的薪金各买了一支驳克枪;另一方面决定把一部分学生送入边区。是年5月5日,东村、许家塬、东胡三个学校的老师和60多名学生在他的领导下以去西山打柴为名进入了边区,投身了革命,被编入驻富县的八路军陕甘宁边区警备第一旅。这件事情在社会影响极大,国民党专署专员称其为“非常事件”。国民党宜君县政府遂将其父亲抓进监狱,酷刑折磨。
铜川市档案馆展厅保存的对王生廉同志个人的鉴定
王生廉到边区后在富县县委组织部工作。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边区时,他因腿拐行动不变,留在后方工作。除繁忙的机关工作外,还兼管家属队的工作。当敌人清剿紧张时期,他妻子樊粉娥病了,随机关转移有困难,为了不拖拉整个队伍,他毫不犹豫地将她寄留在加江川老乡家里,自己却带领家属队安全转移,当敌人追赶来时,重病的粉娥不愿当俘虏而自尽了。
1948年宜君县解放,王生廉任宜君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9年调中共西北局任处长,后调任草滩农场党委书记,中共西安市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1971年病故。
纵观他一生的工作经历,鉴定中“对工作积极负责,有顽强性,能吃苦,作风朴素、果断,学习抓得紧,善于接近群众”的优点,恰如其分,随处可见。
这份不到八十字的鉴定,比起现在洋洋洒洒千余字的干部鉴定更直接了当、公正客观、一目了然。是我们对照现实,做好当下干部人事工作的一份活生生的教材。
作为广大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同志,应该以这份鉴定为标本,深刻反思现今组织人事工作中,特别是在做个人鉴定上存在的碍于情面、不坚持原则的现象。我们现在有一些个人鉴定,在内容上出现违背事实说假话、说虚话的情况。比如,有的鉴定只讲成绩不讲缺点,有的鉴定讲优点夸大其词、讲缺点避重就轻,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去评价每一名干部的优缺点。这种现象对于正确选拔任用干部、开展干部思想作风教育、提高干部自身思想道德素质都会带来不利的因素,影响到了干部队伍的建设。
作为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同志,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精神,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好;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坚持政治性放在第一位,做到敢于讲真话,善于说真话,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地做好干部鉴定工作,做到既不夸大成绩,也不掩盖缺点,为各级组织科学合理地使用干部把好关口。
作为从事档案工作的同志,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一定要学习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讲究实事求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精神,认真履行好档案工作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一定要坚持党管档案、档案工作姓党的原则,牢牢把握好档案工作的政治方向,坚持依法治档,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一定要坚持档案的真实性、原始性,杜绝任何伪造、涂改档案事件的发生,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一定要按照习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要求,把记录好、留存好、保管好、利用好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把档案的价值、作用发挥好,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于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