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静 徐书荣 储彬彬
1)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处,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100037 2)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岩矿测试》编辑部,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100037
科技期刊的发展基础在于内容,内容不仅要有“量”,更要在“质”上不断升级。数字化时代下期刊的发展水平仍然离不开精彩优质的文章作为支撑,期刊内容质量提升是数字化阶段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期刊国际化、数字化和融合市场的根本在于论文内容制胜,内容为王[1]。提升竞争力,首先要保证期刊内容资源的优势地位[2]。针对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提升,学者们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3-4]。在数字化出版环境下,挖掘优质稿源以提高期刊的参考价值,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拓展学术文献的阅读功能,创造纸质出版和数字化出版相互融合的传播模式,已成为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汪凡云等[5]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为例,提出利用数字化建设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王学明[6]以《中国地质》为例,对优质文章与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指出通过对成型的优质文章进行宣传、推广,可显著地提升地质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可见,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化出版,科技期刊的发展重点仍然在于高质量的内容。保证数字出版资源的数量与质量都达到较高水平,是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取得显著效果的重要条件。
《岩矿测试》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1982年创刊,是地质实验测试领域的传统优势期刊。该刊始终秉承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办刊风格,近年来以地球系统科学发展需求为导向,贯彻执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地质调查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聚焦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积极反映实验测试技术在解决战略矿产、能源资源、生态地质等重点领域关键问题的新进展、新发现、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地质科技创新事业和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提供支撑。本文以地质学期刊《岩矿测试》为例,总结编辑部近年来在提升期刊影响力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提出数字化出版背景下专业学术期刊发展的可行性方案,以期为其他同类地质学科技期刊提供借鉴与参考。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是以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学术特色为根本,以社会信誉度与读者认可度为标志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效果,它与学术期刊的质量、特色以及社会信誉度和读者认可度密切相关[7]。一般来说,期刊发表的具有较高水平及较大影响力的论文数量越多,该刊的学术水平越高,影响力也越大; 相应地,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大多都有较高水平,容易产生较大的影响力[7]。因此,刊发学术影响力较大的论文对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至关重要。以地质学期刊为例,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论文选题要具备以下特质:(1)研究课题有前瞻性和时效性,面向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着力解决地球系统科学与地质调查领域的科技创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对推动地质学科发展和地质调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2)研究内容主题鲜明、立意新颖、论证严谨,图件信息丰富,数据和支持资料充分可靠,引用前人研究成果完整;(3)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理论价值或可广泛应用和大规模推广,已转化或潜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岩矿测试》已经积累了40年的办刊经验,通过创新办刊模式,加强数字化出版和编委-编辑-作者队伍建设等举措,形成了地质学领域独特的办刊理念——思想性与科学性兼容,综述性与应用性论文共存,研究水平和写作风格相异。该刊在借鉴中国地学期刊办刊模式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可以有效提升专业性行业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办刊举措,围绕高质量文章→高引用→高影响因子→高影响力→高质量文章的思路,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自我国1910年发行第一种地学学术刊物《地学杂志》以来,现已拥有集综合指导性、学术性、技术性、科普性、信息检索性等多类型于一体的240余种地学类期刊,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成果传播和交流体系,在传承学术思想、推动学术交流、引领科技发展、提升我国地质科学研究的国际地位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社会功能[8]。《地质学报》《中国地质》《地学前缘》等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综合水平较高,引领了学科发展。《岩矿测试》作为地质实验测试领域的核心期刊,及时适应地质科学发展的新态势,紧密对接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创新,近年来学术质量有所提升。
多数地学期刊的办刊模式较为传统,规模相对弱小、分散;出版周期长;出版机构分散,多数期刊编辑部隶属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在人员编制与出版经费等软硬件支撑方面仍有不足,集群化发展程度不高,导致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提升缓慢。在学术评价指标上,我国地学SCI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期刊特征因子的平均值均低于国际平均值,其中总被引频次和特征因子尚不足国际平均值的1/2,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难以匹配我国地学研究领域的良好态势,较难在世界范围内更快、更广地传播我国的地学科研成果[9-12]。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地学期刊在服务地质工作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岩矿测试》等期刊需要积极借鉴国际优秀期刊的办刊经验,探求进一步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途径和方法。
创新性是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根本,也是科技期刊能够主动进取之处。《岩矿测试》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建设作为工作重心,通过提高论文学术质量、推进数字化出版、利用大数据服务办刊、举办作者培训班、加大对期刊的推广和宣传力度等一系列举措,提升期刊科研服务、品牌建设能力,不断提升学术质量,增强期刊的可读性,提高论文的借鉴价值,从而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影响力。
3.1.1 组约地学热点文章
积极拓展稿源是提升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措施,积极组约反映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的优秀论文,可保证期刊的先进性和整体质量。《岩矿测试》编辑部重视选题组稿工作,通过精心凝练出版选题、精准聚焦报道方向,加强刊发国家布局的重大项目、重点基金项目成果,展示行业特色和学术水平。近年来主要围绕稀有、稀散、稀土元素(以下简称“‘三稀’元素”)等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分析技术研究、同位素分析与定年技术研究、元素形态分析技术研究、页岩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分析技术研究、生态地球化学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等选题进行策划出版,着力满足读者对学科生长点、研究方向、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文献需求,如积极向陈毓川院士、唐菊兴研究员、王登红研究员等知名专家邀约一批涉及国际铁矿石、“三稀”元素等战略性关键金属元素等地学热点的高质量文章。这些邀约文章的特点是创新性突出,对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环境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和推动实验测试技术的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些特约稿件均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较多的引用,对于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3.1.2 注重发表综述类文章
从学科、科技期刊发展的角度分析,综述类论文的文献价值举足轻重、学术地位不可代替。此类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对期刊的学术地位及评价指标作出较大的贡献,有利于提高期刊的浏览量和被引频次[13]。综述类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大(通常借助EndNote软件进行管理),这些文献的来源期刊多,对期刊平均引文数的贡献较大。对地质学、化学、环境科学8种代表性期刊2015年发表的综述论文的统计结果表明,这些论文的平均引文数量为31~101篇,当年平均引文数量为20~64篇[14],这对于提高期刊的学术评价指标发挥了关键作用。
《岩矿测试》近年来积极组约高质量综述类论文,在原有的《综述》栏目基础上,开设了《进展与评述》栏目,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撰稿,对热点学科的科研状况、研究动态、最新成就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和提炼,准确阐明其研究进展,揭示潜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如2020年刊发的《地球化学基准与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指标对比与建议》一文,指出全球代表性样品采集和实验室高质量分析数据是鉴别环境变化的依据,提出实验室分析的6条基本准则,为获取全球高质量和一致性地球化学数据提供了指导,为建成全球地球化学观测网、持续监测全球化学变化奠定了基础。《富硒土地资源研究进展与评价方法》一文,系统评述了富硒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富硒土地评价与规划利用的技术路线,指出了制定完善土壤与农产品富硒标准、提升实验测试能力及测试方法规范化的紧迫性。此类综述文章的学术水平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体现了期刊自身的办刊理念、定位、品位和影响力;同时增强了期刊可读性和读者投稿热情,带动了其他类型文章的来稿量。
3.1.3 策划出版专栏
通过邀请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专家组约专栏,或参与专业学术研讨会集中刊发专业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不仅有利于读者最大限度地获得有价值信息,还是期刊提升影响力行之有效的途径[15]。编辑部针对某一研究方向的进展,在重大基金项目的中期、结题等阶段组织一系列专栏论文,如同位素分析与年代学研究、Re-Os同位素定年、关键金属矿产研究、健康地质研究等。这些专栏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创新成果,统计分析表明专栏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均高于相邻两期论文,说明出版专栏对于提升论文被引频次的效果明显。
3.1.4 彰显期刊专业特色
任何期刊的发展动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自身的特色,科技期刊在数字化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只有发掘、保持并进一步凸显刊物特色,才能够保障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期刊特色只有在内容中持续彰显,才能够真正体现期刊的高层次与高水准,提高读者的搜索率与点击率。
《岩矿测试》力争提高期刊专业性,强化个性特色,保证每一期都有重点、有特色、有看点。尤其是推出的“重点文章导读”,作为文章内文的有机补充,主要是对某一研究领域进行客观总结,从更高层次阐述该文的研究意义、重要进展、科学问题和发展方向。这是该刊追求形式创新、扩展期刊自身生态、不断提升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同时,《岩矿测试》结合地质实验测试行业特性,深入明确自身的定位,注重研究方法、技术改进、研究结论的新颖性,体现实际的应用价值。例如,《技术交流》栏目的论文主要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写作路线,展示基层实验室对实验方法的改进或是操作技巧,着重表现其实用性,加快技术方法的应用与推广。
优先数字出版具有出版时间快、出版方式灵活和发行范围广等特点,目前已被许多期刊采纳。《岩矿测试》与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合作,积极推进优先数字出版。优先数字出版与DOI相结合,检索库和读者可通过DOI对在线优先出版文章即时检索和引用,这对提高成果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岩矿测试》不断加强期刊网站建设,从多角度丰富了学术内容的呈现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契合开放获取通道的文献检索、阅读、下载等专业化、信息化服务。文章下载、被引和访问状况趋于实时化,很好地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加强对期刊学术数据指标的深度解析,提供EndNote等导出引用信息功能,方便作者进行文献引用和管理,扩大了期刊的展示范围,增强了期刊的传播效应。
《岩矿测试》以满足读者需求为核心,不断丰富新媒体平台内容。从刊载文章内容发掘、原创特色内容创作、刊物宣传与推广、会议信息发布等方面推送信息,基本保证了当期文章全文在微信公众平台快速发布,并能为读者提供愉快的智能移动终端阅读体验。不断加大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力度,使平台与刊物的办刊思想融合,加快学术成果的推广和引用。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获得成功后,《岩矿测试》编辑部积极响应,及时发布了天然气水合物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征稿启事,同时梳理了近年来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章并通过期刊官方平台进行推送,从而获得了广泛关注,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学术期刊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构建文献定量评价方法,所得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可助力科技期刊组约优质稿件、挖掘“三高”作者和文章等提供数据支撑。对《岩矿测试》发表的论文从研究领域、高被引文章、高被引作者等角度进行大数据分析,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该刊的学术质量和水平。2014—2018年《岩矿测试》共计发表33个研究领域的论文,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领域发文情况如表1所示。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最多的研究领域为地质学、化学、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油气资源利用,体现了该刊积极与地质行业的业务布局发展方向紧密对接,反映了期刊在地质科技创新中具有较强的成果传播力和学术服务能力。
表1 2014—2018年《岩矿测试》刊载文章的研究领域分布
高被引论文反映了文章的高质量,表示其他科研人员对该研究成果的认可。《岩矿测试》近几年高被引文章的统计数据见图1。研究结果表明:被引频次排名前90的论文,其论文数约占论文总数的20%,被引频次占总被引频次的比例约为45%;被引频次排名前140的论文,其论文数约占论文总数的30%,被引频次占总被引频次的比例约为60%;被引频次排名前520 的论文,其论文数约占论文总数的40%,被引频次占总被引频次的比例约为70%。上述结果说明较少的高被引论文贡献了较大比例的总被引频次,即高被引论文对总被引频次有较大贡献,这与《编辑学报》《地球学报》等期刊的研究规律类似[16-19],符合二八定律。《岩矿测试》高被引论文中所占比例最高的研究领域为岩石矿物分析技术、微量与微区分析技术(LA-ICP-MS、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同位素定年技术(Re-Os、U-Pb、Rb-Sr)、生态环境研究等,这些论文解决了地质实验测试领域的关键问题,体现了该刊的行业特色,易于传播与推广。优先处理这类稿件对提高期刊的被引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1 《岩矿测试》刊载文章的被引频次及其占总被引频次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高被引作者的研究成果在科学交流中的学术价值和绝对影响力较大。高被引频次作者、高发文量作者、高下载频次作者,均是需要重点关注和重点维护的作者。对高被引频次作者的统计结果表明,这些作者的研究方向总体稳定,对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可将其加入核心作者群。《岩矿测试》积极与高产作者群体保持密切联系,建立“作者圈”“学术圈”,有利于精准打造期刊的学术特色,为进一步形成以提升学术质量为内在动力,呈现方式及出版渠道数字化、精品化为外在助力的发展路径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整体提升。《岩矿测试》在加强吸收核心作者优质稿源的同时,对发文较少,但被引频次、下载频次都较高的作者,也给予重点关注。
《岩矿测试》不仅是学术成果的传播载体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还是推动学科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窗口。自2011年以来,编辑部连续举办11期作者培训班,为作者提供与专家、读者、编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帮助年轻科技人员提高写作能力、拓展科研思路,进一步提高投稿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提升期刊的公众亲和力与认可度。培训班授课专家视角独到,不仅阐述了学科发展的重点问题,同时也分享了撰写论文的科学思想、写作要素、表达模式、投稿技巧等方面内容。举办作者培训班,一方面可以激励青年学者注重开拓创新思路,掌握科技论文写作技能。论文写作着力准确表达创新点,有助于作者激发科研思维,提高科研素养,把握投稿的方向性,构建有思想、有特色的科技论文,从而为期刊优化稿源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编辑部与众多忠实读者和作者现场交流,为更直观地了解读者需求、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提供了平台;同时,也让更多的“准”读者了解期刊,从而扩大作者群。2021年,《岩矿测试》将现场培训班移到互联网上,举办网络学术研讨班,如组织的“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地质和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和“矿物分析技术与应用”两期网络研讨班,有力拓展了潜在作者群。
通过多措并举,《岩矿测试》的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2015年入编《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6年荣获“期刊出版质量优秀奖”;被列为“1999—2018年地调局及直属单位以第一机构发文被中国知网(CNKI)收录数量前十的期刊”;2019年被《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收录;2020年入选《地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该目录将入编期刊确认为科技人员公认、社会影响力强、期刊出版界认可的中国高质量科技期刊,明确了科技成果的宣传和传播功能与国外高水平期刊等效;2021年第8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学术地位获得肯定。
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反映国际受众对期刊及其报道内容的重视程度。国际影响力指标为期刊国际化建设提供参考,为树立学术期刊品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图2揭示了2016—2020年《岩矿测试》国际影响力指标变化趋势。从图2可以看出,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国际5年影响因子总体呈现逐年升高趋势,表明近年来该刊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图2 2016—2020年《岩矿测试》国际影响力指标变化趋势
本研究以《岩矿测试》为例,主要围绕内容为王理念、争取高引用和高影响力、立足数字化长远发展思路,探讨提升期刊影响力的举措。该刊积极实践纸质出版和数字化出版相互融合的传播模式;组织创新性、科学性、可借鉴性强的高质量文章;应用大数据分析期刊的引证指标和高被引文章,挖掘优质稿源以提高载文的参考价值;进一步形成以提升学术质量为内在动力,呈现方式及出版渠道数字化、精品化为外在助力的发展路径,推动期刊学术影响力整体提升。
立足刊物自身特点办刊,是提高专业特色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的基础。在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面临自然资源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岩矿测试》将继续在保持已有学术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报道能力,充分利用数字化时代下的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整合多种资源,从内容、服务和传播等方面提高期刊的发展水平,使其传播效果最大化,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