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强庭 高 霏 杜 焱 张艺霖 张铁明 栾 嘉*
1)陆军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30号 400038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中心《地学前缘》(英文版)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100083 3)北京科技大学期刊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100083 4)北京林业大学期刊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100083
《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国家创新能力根植于知识创造、汇聚与传播及其生态环境”[1]。而学术出版行业的完整产业生态是包含内容生产、评议、加工、出版、传播等一系列过程的一个系统工程。要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必将离不开期刊生态产业链的完善化和专业化[2-3]。科技期刊应该专注于选题策划、同行评议等内容生产环节,而将格式加工、数字传播等信息技术工作交由专业化的服务提供商完成[4-5]。这种专业化的分工有助于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解放,将是培育世界一流期刊的必由之路,也必将成为我国科技期刊今后的发展趋势[6]。
既往有研究者对国际出版技术平台商进行分析,但关注点集中于平台技术商的产品、服务和市场行为,目的主要是为国内同类技术商的发展提供参考[7-8]。也有研究者对出版技术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和研究,但往往都只关注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如在线出版平台[9]或投稿审稿系统[10],研究目的也主要是为国内期刊选择合作商提供参考。然而,科技期刊的学术出版活动是一个包括组稿选题、投审稿、编辑加工、印刷、出版、传播推广等的学术出版全生命周期的过程,而这些环节又涉及结构化存储、数据挖掘、语义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协同过滤推荐等多种信息技术。国际出版技术服务机构已经在其中每个过程深入参与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且这种专业的技术服务为国际科技期刊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强大的助力作用。本研究旨在从学术出版全过程视角全面分析出版技术服务机构的产品和服务特征,并且以“出版技术为科技期刊服务”为关注重点进行分析,不但为国内科技期刊提供参考,也为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研究积累。
我国目前科技期刊出版的相关专业化服务产业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而国际上学术出版行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已经发展多年,有了相当成熟的业务形态。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需要有完整的、成体系的产业生态的支持。将科技期刊出版全过程中的专业性、技术性支持工作交由专业的服务提供机构完成,不仅是提高期刊核心内容生产环节工作效率、解放科技期刊编辑核心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发达和成熟的科技期刊行业应有的产业生态[11-14]。国际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已经形成相当完善的服务体系,办公自动化、编辑加工、内容数字化、多媒体制作、信息化采编系统、数据挖掘与分析、数字出版与传播等一系列专业技术工作都由相应的专业技术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和产品[7-8]。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提供商能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支持服务,期刊编辑能集中精力于内容评议和组稿策划等核心业务工作,同时,专业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也为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加速助推的作用。这是国际科技期刊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国际学术出版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特征,可为我国发展专业化的学术期刊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提供参考。因此,本研究分析国际主要的学术出版技术服务提供商的业务形态和特征,既为国内类似企业发展提供借鉴,也为国内科技期刊在规划长远发展、与企业合作提出需求时提供参考。
依据学术出版学会(Society for Scholarly Publishing,SSP)2017—2019年发布的《全球学术出版行业技术服务提供商目录》[15],在前期专家访谈和调研的基础上按帕累托分析法选取了其中13家A类技术商作为典型的出版技术服务机构,包括Aries System Corporation、Digital Science、Ringgold、SPI Global、RedLink、Sheridan、Sheridan Journal Services、Atypon、Yewno、Westchester、Research Square、Apex CoVantage、TrendMD,并按照帕累托分析法选取了国内几家开展类似业务的A类出版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对比分析。经过访谈调研,所选机构在相应的技术领域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以机构官网(表1)为主要的信息获取途径。围绕为科技期刊提供的技术服务,从其机构概况、主要产品、技术方案、人力资源及岗位设置等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表1 国内外主要学术出版技术服务机构的官网URL地址
13家技术服务机构绝大多数成立于欧美地区,大多在欧美、亚太等全球多地区拥有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涵盖编辑加工、投审稿系统、文件格式转换、数据存储与挖掘、多媒体处理、数字出版、传播推广、按需印刷等,几乎涵盖科技期刊生产的全过程周期,能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科技期刊出版中。
从创建时间来看,以上机构大多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和2010年前后,见表2。
表2 国际主要学术出版技术服务机构概况
除了Sheridan具有200年以上的历史,其他企业均为20世纪中期之后成立的现代企业。其实,Sheridan成立于1793年,当时它是一个传统的印刷企业,其旗下提供文案编辑撰写服务的Sheridan Journal Services也是于2002年成立的现代企业。并且可以看到,数字信息技术服务商成立的比较集中的两个时间点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和2010年前后,如图1所示。
图1 国际出版行业技术服务提供商成立时间
上述两个时间点正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在1984年颁布了OSI/RM,也称为OSI七层模型,它被公认为是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而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和高速网络技术。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即第四代计算机网络逐渐成熟。在这个时期,技术平台和技术生态不断完善,使得利用计算机技术服务于各行业具体业务的商业模式成为可能。这一阶段服务于学术出版行业的数字技术服务商的出现其实是数字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2000年之后,并行计算、分布式网络、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能为学术出版行业提供的服务,从方式到领域都有了极大的扩展,因此这一段时间相对集中地出现了一批技术服务提供商。
13家学术出版技术机构服务的科技期刊主要覆盖欧美和亚太国家/地区,规模通常比较大;产品和服务业务不仅局限在投审稿系统和数字出版平台,而是将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协同推荐等技术应用到学术出版的各个环节,覆盖学术出版的全过程。
在投稿前环节,以Research Square为代表的面向作者的服务机构提供了完备的学术挖掘和论文加工服务。Research Square旗下的American Journal Experts(AJE)向全球140个国家/地区的学术作者提供了600000多份稿件的加工服务。另外Ringgold提供的作者身份认证和身份标识系统也拥有超过500000个注册用户。
在投审稿环节,Aries System、Ringgold、SPI Global等公司都开发有投审稿平台软件系统/编辑业务流程系统。Aries System公司的Editing Manager产品拥有7000多个期刊用户和数百万个注册用户。
在编辑加工环节,SPI Global、RedLink、Sheridan Journal Services、Yewno、Westchester、Apex CoVantage等公司提供了丰富的文字编辑加工、稿件管理、设计排版制图、多媒体文件处理、文件格式转换、文档结构化等产品和服务。除了有大量的人工文稿加工服务外,还有基于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识别处理技术,如RedLink、Yewno提供的基于AI的自然语言处理、语义分析等产品。
在出版环节,Ringgold、Atypon、Westchester等企业均提供数字出版、在线发布或者期刊网站的内容发布和管理系统。除了Ringgold拥有500000个注册用户,Atypon也拥有100000个期刊用户。而Sheridan Journal Services作为老牌印刷企业Sheridan旗下机构,专注于新型印刷,提供基于数字技术的Web印刷、数字印刷、按需印刷、分布式印刷等新型印刷服务和解决方案。
在出版后阶段,Aries System、Digital Science、Ringgold、RedLink、Atypon、Yewno、TrendMD等信息技术企业都根据科技期刊对传播和影响力的需求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云存储、内容推荐等产品和服务。
国际学术出版行业技术服务商的业务和产品变化显示了不断细分的服务领域,其提供的服务及产品几乎触及学术出版的每个环节(表2)。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技术商的服务基本只限于印刷和编校外包;20世纪90年代后投审稿系统、出版平台等产品逐渐介入审稿、出版等环节;21世纪后已经涉足学术出版全流程。
总体而言,学术出版行业技术商的服务和产品业务呈现两个趋势:一是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二是分工越来越细。首先,业务范围由学术出版的中间环节向两头延伸,向前延伸到了编辑前的稿件润色、辅助撰写;向后则大量参与出版后的数据挖掘、传播推广环节(表3、图2)。其次,对学术出版环节的深度参与细化了分工,例如出版后阶段的服务可分为数据挖掘、传播推广、自然语言处理/语义分析。仅就数据挖掘服务而言,也各有不同。SPI Global的创新测试平台侧重于利用学术出版成果搭建科研人员研究选题知识库,Ringgold的元数据及发现增强服务则侧重于论文内容的重组和知识发现。在传播推广方面,RedLink主要从事多媒体等增强出版的信息传播,TrendMD则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对论文进行精准推送。
图2 服务于学术出版各环节的技术产品及方案出现的时间变化
表3 学术出版各个环节对应的技术商服务产品及出现时间
学术出版行业技术服务企业为科技期刊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1)稿件编辑处理系统。这是一类比较传统和最早出现的服务。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为各行各业提供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潮流。国际企业中比较典型的稿件编辑处理系统有Aries 系统公司(Aries System Corporation)推出的编辑经理(Editorial Manager)。Editorial Manager是1990年代初从编辑助手(Editorial Assistant)发展而来的一款基于桌面应用端的稿件处理软件,并于2001年推出基于Web的版本,经过多年的发展,该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相当成熟和先进。国内与此类似的就是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勤云科技公司”)、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玛格泰克公司”)、西安三才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才科技公司”)开发的审稿系统/采编系统,以及北京黑马飞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马飞腾公司”)的黑马校对软件。这一类产品和服务主要是将传统的基于纸质稿件和邮寄实体传送的稿件处理方式升级为基于电子文档和用软件工作流定义的处理流程。这一改变对学术期刊的支持意义十分巨大,极大地提高了稿件处理效率,加快了学术论文的同行评议、定稿、编辑加工和出版的流程,缩短了学术成果的发布周期。
(2)学术文献数据存储及发布服务。提供该类服务的技术服务商以数字科学(Digital Science)和Atypon为典型代表。Digital Science旗下产品Dimensions于2018年1月推出,是一项创新的研究信息数据库,将超过1.05亿份出版物、500万个资助项目、4000万项专利,50000项临床试验和政策文件连在一起,使研究发现和分析更容易。提供的1.05亿份出版物供全球研究人员免费获取。国内与之类似的是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存储和检索服务机构。它们都是从最初的期刊论文收录逐渐扩展到期刊、图书、专利等形式的学术信息的数据库;除了文献数据的存储和检索外,还拓展了知识汇集、引文分析、增强出版等深层次知识链接服务。这一类产品和服务对学术期刊的发展意义非常巨大,使得传统的图书检索方式升级为计算机网络化的集成检索,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检索效率、文献访问的便利性和数据存放的安全性,助力学术期刊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便捷的方式达到读者,从而为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提供巨大支持。此外,基于数字化数据库的引文检索,也使得利用计量学指标评价期刊、论文乃至作者、研究机构更加便利。
(3)学术身份标识服务。Ringgold 公司成为第一个ISNI机构注册机构。2013年ORCID采用身份证明支持研究人员的机构联系,身份认证数据库增长到300000条记录;2018扩大客户基础并映射到ISNI,进一步在整个供应链中整合Ringgold数据,达到500000条记录。ORCID作为一种集中注册机制,为学术论文的作者提供了唯一识别码,从而可以确认身份和知识产权,为学术信息不断增长过程中的追踪溯源和统计提供便利。ORCID在学术期刊论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给期刊发展带来的支持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ORCID的存在方便了期刊追踪学术论文作者的成果产出,为追踪学术发展、精准组稿带来便利;其次,ORCID的存在使得论文作者有了全球通用的学术圈唯一标识,对科研工作者的荣誉、信誉、自律等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整个学术生态的建设,从而有助于学术期刊的发展。
(4)编辑加工外包服务。以SPI公司、Westchester编辑服务公司、Apex CoVantage公司等的部分产品为代表。SPI为爱思唯尔等大型出版商提供内容外包服务,并成为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的组合供应商。SPI公司不仅提供文档编辑、检查、校对、更正和内容定制服务,还提供对论文进行适于Web传播的格式加工标记服务。Westchester出版服务公司能够为图书、期刊的出版商提供印前编辑和制作服务,提供高质量的编辑、排版、设计和数字转换服务。与之类似,国内的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科技公司”)、北大方正等公司也提供将论文进行XML格式标记、HTML格式转换等服务。这一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得学术期刊能快速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术内容能更方便快捷地在各种终端媒体上传播和呈现,为学术期刊的市场拓展、内容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
(5)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服务。以RedLink公司和Yewno公司为代表,主要提供搜索、资料整合、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等面向出版行业的服务及产品。他们主要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回归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对业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实现基于语义的各种应用,这属于新型技术的应用。TrendMD公司基于语义相关的论文互链技术也可归为此类,这类服务主要可以为学术出版商或者学术期刊深入分析自己的业务数据提供技术支撑,在深入分析业务数据的基础上发现未知的规律,从而指导策略调整、提供决策支持,能够为学术期刊提供更广泛意义上的发展支持。
(6)新型印刷服务。以Sheridan公司为典型,Sheridan公司本是一家传统而典型的老牌印刷企业。在数字化媒体发展的背景下,其探索新型的、信息化、数字化的印制服务,尤其高精度印制以及按需印制。国内方正电子POD业务与之类似。按需印制对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按需印刷的基础是印刷流程的全数字化,它是现代仿真技术、控制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依赖于各种现代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是数字印刷的解决方案之一。按需印刷是一种个性化印刷,也是一种即时印刷,因此可以说它代表着一种“有求必应”的印刷方式。按需印刷依靠数字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印刷服务。印刷商可以通过电子途径与客户交换数据,而不一定非要客户在现场进行修改和认可,免去了印刷过程中的时间浪费和来往奔波。不仅如此,按需印刷还能够实现图书、期刊出版时的先派送信息再进行印刷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非常类似于目前报纸印刷所采用的卫星传版技术,即报纸编排中心通过专用电信通道将报纸版式、内容等传输到远在异地的卫星印刷厂,大大节省了送报或送版的运输费用,有效提高了学术期刊的时效性。
从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的规模来看,国际上一些最重要的技术服务商通常规模都比较大,在创立之初就树立了服务全球行业的商业目标,因此企业架构通常按照跨国企业的框架进行规划,通常都在全球几大洲和重要的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例如,Aries Systems的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安多佛,并在德国和英国有分支机构,其开发的基于Web的编辑管理系统Editing Manager拥有7000多个期刊用户和数百万个注册用户。Digital Science创始于英国伦敦,业务覆盖区域包括英国、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罗马尼亚、俄罗斯和德国,服务内容包括1.05余亿份出版物,500万个资助项目,4000万份专利,50000份临床试验和政策文件。Ringgold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为专业编辑和作者提供数据管理和数据研究解决方案, 在美国和英国设有技术、支持和销售办事处。SPI Global在全球有20个中心提供业务转型服务,公司总部位于菲律宾巴拉那克市,在1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7100名员工,分布在菲律宾、印度、美国、中国、尼加拉瓜、越南、英国和新加坡,在旧金山、丹佛、休斯顿、纽约、圣保罗、伦敦、根西岛、巴黎、卢森堡、米兰、慕尼黑、迪拜、孟买、新加坡、马尼拉、上海、首尔、东京和悉尼设有办事处。RedLink是一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2013年在奥地利成立,参与多项奥地利国家和欧洲的研究项目。Atypon拥有480多个团队,在美国、英国、约旦、捷克和希腊设有9个办事处;拥有200多个客户,包括一些全球最大的出版商如爱思唯尔集团。Yewno的核心产品Yewno′s Discover平台拥有数百万个来自学术领域的学术文章、书籍和数据库的语义链接和概念链接。Westchester自1969年在美国成立以来,是最大的印前编辑服务公司,为出版商提供印刷前的编辑加工、制作等服务,其每年为超过3000种出版物提供加工服务,每年承担超过一百万页的编辑加工业务。Research Square业务遍及全球,已为140个国家/地区的研究人员提供了600000多份文稿的加工和润色服务。Apex CoVantage总部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其员工遍布美国、英国和印度。
国内主要的几家学术出版行业数字信息技术服务商的创立时间比国际同类企业略晚。例如,玛格泰克公司成立于1999年,勤云科技公司成立于2002年,三才科技公司成立于1997年,北大方正成立于1986年,仁和科技公司成立于2008年,黑马飞腾公司成立于2002年。同时,国内同类信息技术服务商的规模相对较小,而且大部分的市场和客户是国内学术出版机构和内容提供者。例如:仁和科技公司于2010年推出面向学术期刊的元数据自动解析软件以及其他一系列产品与服务,其客户为我国的千余家学术期刊编辑部,以及中国科协及各专业学会旗下期刊;黑马飞腾公司的核心产品为黑马校对软件,用户主要为国内出版印刷机构以及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三才科技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学术期刊稿件处理系统,客户主要为国内学术期刊编辑部,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期刊出版机构;勤云科技公司也是以稿件处理系统为核心产品,主要服务于国内学术期刊,不过,2013年1月勤云科技公司与美国AIMS杂志社签订采购协议,由勤云科技公司向AIMS杂志社的20种期刊提供采编系统产品和相关技术服务,勤云采编系统正式进入美国市场。
国内、外学术出版信息技术服务商的规模、业务范围有显著的差距,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国外出版行业发展成熟度高以及语言优势。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中国的学术期刊市场很大,国内的市场已经足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大多数国内信息技术服务商在创立之初的目标就限定在国内。而反观国外,尤其是一些创立于奥地利、菲律宾等较小国家的出版技术服务企业,因为其国内的市场太小,不足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以企业创立伊始的战略目标就必须面向国际市场,企业架构和运营模式都按照国际跨国公司的标准设计。这提示我们,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虽然是企业创立发展的一大优势,但是也可能会阻碍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和战略企图,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时代,学术出版行业的市场主体也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想走国际化的路线,那在创立之初,就应该克服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尽量多用国际化的视野来规划企业战略发展和组织结构。
从出版技术服务商的成立时间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关系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商对学术出版的服务和业务扩展也受到技术环境和发展水平的制约。国内学术出版技术服务商的创立时间较晚,这与国内信息技术的起步较晚有关,总体上都是与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进度一致的。可以预测,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还将会出现新的技术服务来满足学术出版行业的更多需求。随着物联网、5G[16]、人工智能[17]甚至全息成像等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科技期刊中很多现在暂时难以实现的需求将会有实现的可能,例如学术论文中的视频播放、全息3D模型展示、图表溯源、基于语义的图像检索等等。
同时,科技期刊也一直希望能借助先进技术来让学术出版更好地为研究人员服务[18]。随着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期刊的发展,开发更加扁平化和低成本的发布平台也变得更加有必要,例如Public Knowledge Project(PKP)开发的OA开源平台Open Journal Systems助力了超过10000种期刊的低成本在线发布[19]。巴西的开放获取计划就是因为得到Oasis.br技术的支持,从而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20]。同时,5G等信息技术的普及也让高精度图片等大文件的快速传递和实时校对成为可能,按需印刷、增强型书刊等也是很多技术商可能在未来进入的新领域[21]。甚至于,一直以来被认为难以标准化和主观性太强的同行评议过程,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学算法变得更加完善[22]。
出版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变化趋势提示我们,今后学术出版行业的技术服务从深度上将继续向着细化分工、拓展服务环节的方向发展;从广度上可能会向前进一步延伸到论文生产的选题查新、科研设计、实验外包、数据处理等领域,向后扩展到传播数据的再获取、用户(读者)特征分析、引文深度分析等;从深度上可能会出现根据各个出版物学科的更细化分工的服务和产品。这也很可能是未来学术出版行业技术服务商的发展方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学术出版行业,技术服务和产品的提供越来越趋于专业化,专业的公司在各方面汇集了相当多的专业人才,提供更高效的专业技术服务,而人才和技术积累以及平台建设的成本高、周期长。从人力资源成本方面看,以RedLink公司在奥地利招聘的Web开发程序员为例,该岗位工作地点在奥地利,岗位要求为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学士),给出的薪资为50000~60000欧元/年(56420~67704美元/年)。奥地利个人保险费用每月在200欧元左右。房租费用,以奥地利的维也纳和格拉茨最高,租房均价为15欧元/m2/月,即使个人承租处于市中心的一套60 m2的房子,一个月的房租也仅900欧元。生活用品方面:鸡蛋,1.5欧元10个;猪肉,根据不同的部位3~6欧元/kg;鸡肉,3.5~6欧元/kg;西红柿,1.5欧元/kg;牛奶,0.9欧元/L。在综合考虑汇率和物价因素的前提下,可以看出,国际出版行业技术服务提供商岗位薪资的相对水平显著高于国内类似岗位。专注于内容提供的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机构自己建设相应的技术支持团队的难度很大,可能更应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学术内容方面,而对于专业的技术类工作采用外包和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技术商完成。
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往往存在“缺”和“冗”并存的矛盾现象,即非常缺乏高水平学术人才,但普通人员冗余的现象又普遍存在。从国际学术出版行业技术服务机构的情况调研分析可以看出,促进期刊编辑专业技术工作的外包,不但可以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因此而繁荣起科技期刊技术服务这一产业,而这个产业的繁荣,必将吸引一部分期刊编辑部门的冗余人力向专业化的期刊服务企业转移,从而为科技期刊集中资源和精力吸引高水平学术人才的“轻装上阵”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学术出版行业的高效率、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成熟和稳定的出版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学术出版技术产业的繁荣本身也会带来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本研究通过对13家国际主流的学术出版技术服务机构的调研和分析,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这一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形态,并与国内类似企业在一定角度进行了对比,既能为相关技术服务企业发展提供参考,也为科技期刊“聚焦学术内容,将技术环节外包给专业机构”的发展思路提供参考。由于本研究的资料大多来源于研究对象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的数据,缺乏更深入的调研和跟踪,信息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所得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考虑深入相关机构访问,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对此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