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有效性及价值研究

2022-03-11 03:17汪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致残率致死率外伤

汪燕

563000贵州航天医院急诊科,贵州遵义

颅脑外伤属于临床常见病和高发病,致死率、致残率较高。交通事故、工伤是现阶段造成颅脑外伤的主要原因。颅脑外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发生[1]。临床研究显示,颅脑外伤占全身损伤的20%,而死亡率高达30%。可见,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及时救治非常重要,而在入院救治前的院前急救干预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关键和根本[2]。本研究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有效性及价值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颅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18~70 岁,平均(44.14±6.78)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22 例,高处坠落伤15例,重力打击伤3 例。观察组男18 例,女22 例;年龄19~70岁,平均(44.69±6.41)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16 例,高处坠落伤19 例,重力打击伤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符合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③可正常沟通交流,理解能力无障碍;④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并发症;②具有认知功能障碍及严重精神疾病;③不配合治疗者。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提前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要求其在急救过程中按照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干预,日常护理中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具体如下。①提前准备好救治药品,检查仪器设备,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接到120 急救电话后将出诊时间控制在3 min,以最短时间到达救治现场,到达现场后结合患者具体表现和常规检查,对整体病情进行客观评估。②部分患者发生颅脑外伤后反射会出现消失,情况严重者甚至无法自主排出分泌物和呕吐物,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需给予吸氧处理,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内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③急救处理时患者取平卧位,肢体处于功能位,保证呼吸顺畅,及时处理创伤,建立静脉通道,动脉血氧饱和度>90%,避免创伤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测量血压,重点关注脑出血患者,避免其脑水肿到达高峰,可静脉滴注甘露醇,并对双侧颈动脉采用冰袋持续冰敷,有效降低颅内压、避免出现脑水肿。④若患者大量出血,需第一时间进行止血处理,处理时避免对组织、血管造成二次损伤。详细记录患者各项指标情况,针对开放性伤口还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时测量患者血压,避免血压大幅度降低而造成脑梗死或低灌注。若患者情绪躁动且出现抽搐,可肌内注射地西泮或鲁米那,治疗效果欠佳则需静脉滴注地西泮。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与院内急诊科沟通,准备接诊工作。⑤转运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主管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充分考虑转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做好应对措施。建立标准的转运急救箱,转运时确保患者各通路保持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清空集尿袋。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转运工作,要求其转运时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若出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直至患者情况稳定后继续转送。转运时以整床转运为主,做好保暖措施,必要时采用固定绳进行固定,避免患者发生跌落;搬运时确保平稳,转运过程中需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到达接收科室后运送人员帮助医护人员妥善安置患者,做好交接工作,将注意事项仔细告知科室人员[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急救时间,主要对比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静脉输液建立时间、运送时间以及心电图使用时间。②观察急救成功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③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脑疝、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以及中枢性高热。④观察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评价,包括出诊受理、心理疏导、转运工作、护理操作,单项分值0~25分,分值和护理满意度呈正比。脑神经功能缺损采用NIHSS 量表评估[4],总分0~42 分,其中0~10 分为轻度受损,11~20 分为中度受损,21~42 分为重度受损。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设计表格并整理,借助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急救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静脉输液建立时间、运送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急救时间比较(±s,min)

组别 n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分诊评估时间 静脉输液建立时间 运送时间 心电图使用时间对照组 40 33.23±6.45 2.12±0.41 5.45±1.52 6.55±1.41 6.56±0.56观察组 40 27.56±5.33 1.56±0.12 3.26±0.23 5.23±0.52 4.56±1.33 t 4.285 7 8.290 6 9.009 7 5.555 1 8.765 3 P<0.05 <0.05 <0.05 <0.05 <0.05

两组急救成功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比较:观察组急救成功率、致残率、致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救成功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比较[n(%)]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出诊受理 心理疏导 转运工作 护理操作对照组 40 18.35±0.25 20.11±0.35 18.35±0.45 20.35±0.88观察组 40 20.33±1.11 20.45±0.52 19.42±1.00 21.36±0.14 t 11.005 9 3.430 5 6.172 2 7.168 7 P<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NIHS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0 35.11±3.12 18.56±2.45观察组 40 35.33±3.23 11.14±0.52 t 0.309 8 18.737 0 P>0.05 <0.05

讨 论

颅脑外伤是多因素所致的急危重症,同时也是急诊科的常见疾病,患者受到创伤后以头痛、恶心呕吐以及感觉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还伴有意识不清和思维障碍。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复杂且病势多变,加之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因此临床致残、致死率较高[5-6]。颅脑受伤后1 h 是救治黄金时间,若救治时间超过1 h,极易增加脑疝发生风险,继而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诸多临床研究表明,为颅脑外伤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可大幅度降低患者死亡风险[7]。

院前急救护理属于现代医学新型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是核心理念,该模式具备科学性及规范性,各项措施的实施可缩短抢救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8]。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可准确评估患者入院前的病情,完善工作流程并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继而提高救治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救成功率、致残率、致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残疾率、死亡率,明显改善预后。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可有效解决急救期间的风险事件,同时规范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急救和护理质量[9-10]。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满意度、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开展,可缩短急救时间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在降低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院前急救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提前进行系统培训的护理人员可确保护理措施规范实施,完善入院评估工作后开展抢救工作,继而提高急救效果和效率[11]。

综上所述,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显著,且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并借鉴。

猜你喜欢
致残率致死率外伤
低毒高效空仓烟雾杀虫技术应用探究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台湾致死率升至5.2%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