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萍
摘要儿童游戏在幼儿发展与成长之中占有关键的地位,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阶段十分典型的游戏形式,而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如今,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之中融入本地文化资源,以实现幼儿园游戏乡土化,认为对幼儿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为此,本文对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概念及特征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详细分析幼儿园角色游戏及其乡土化的价值,最后提出创设良好乡土环境、合理运用乡土资源等具体策略,以期为幼儿园角色游戏乡土化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 幼儿园;角色游戏;乡土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2.03.042
我国教育部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需要把游戏视为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角色游戏是幼儿在成长期间较为喜爱参与的互动,对幼儿健康发展以及形成优秀的社交能力而言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幼儿园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贯彻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培养幼儿对祖国、家乡以及集体的热爱,加强幼儿文化自信力。为此,各幼儿园应充分认识乡土教育资源的价值,并积极开发与引入乡土资源,实现幼儿园角色游戏乡土化,增加幼儿教育用素材,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发展。
1角色游戏的含义及其特征
1.1角色游戏的含义
角色游戏指的是幼儿根据个人意愿,通过模仿或是想象,依靠真实或是可代替的材料扮演角色,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场景的游戏活动,也可称之为象征性游戏。角色游戏属于幼儿阶段较为典型的游戏,而角色游戏的组织也是幼儿园教育游戏实践关键的构成部分。
1.2角色游戏的特点
第一,独立自主性与创造性。角色游戏属于幼儿自主开展的活动。幼儿设定何种主题,情节怎样发展,游戏内分布的角色以及建立怎样的规则,全部是由幼儿结合个人生活经验、自身喜好以及个人能力意愿开展的。角色游戏从开始直至结束,全部由儿童自己决定。如此,幼儿个人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而这种创造性也是未来创造活动的一种萌芽,所以角色游戏也深受儿童喜爱。
第二,表征性與社会性。角色游戏是幼儿针对各种角色、行为、场景等各个方面进行想象并表现的活动,属于幼儿表征能力发展的衍生物。幼儿在参与游戏时间,通常通过语言与行为扮演角色,并对游戏行为以及场景的发展进行假设,可能产生以物代物、以人代物或等行为,表征的本质是幼儿表达含义。不仅如此,游戏内假定的事物对幼儿而言是十分的“真实”的。角色游戏不只是幼儿对自身真实生活的一种感受,也是幼儿对人类现实生活的模拟,同时也是幼儿对成人社会的一种期待,所以具备社会性特征。
第三,特别的想象活动。想象活动对角色游戏而言至关重要,甚至可将其视为角色游戏的中心。幼儿开展游戏是基于自身的想象,客观地再现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并非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创造性地、自由地反映。这种反映因为创造性想象活动,将游戏本身虚拟性与现实生活的真实性有机地融合一体。游戏之中,幼儿可以将一种物品作为多种物品的替代,在主题内容以及角色设计等不同方面均能体现幼儿的特征,即便儿童玩相同主题的游戏,幼儿的玩法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别。特别的想象活动贯穿整个游戏,产生十分重要的效果。
2角色游戏的价值及其乡土化价值
2.1角色游戏价值
第一,角色游戏对儿童发展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角色游戏自身的特征与结构便决定其对幼儿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这种特殊价值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角色尤其具有游戏发展价值的独特性。角色游戏是幼儿结合个人意愿开展的一种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快乐的情感,对幼儿积极情绪、主动性以及独立性培养而言至关重要。另外,角色游戏中,儿童特殊的想象力也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帮助与空间。不仅如此,这种行为是对儿童既有知识、经验的一种巩固,使得幼儿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以及积累的生活经验应用在游戏之中,推动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角色之中游戏扮演也是客观现实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映,有助于推动幼儿的社会化过程,加快幼儿优秀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且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需要将语言作为交际的方式,所以幼儿语言能力也将得到发展。上述优势都表现了角色游戏发展具有独特性。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游戏发展价值具有全面性。角色游戏活动需要幼儿全身心投入其中,属于幼儿个人语言能力、行为能力以及情感等不同方面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全方位推动游戏的发展速度。
第二,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其一,推动幼儿智力的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显示,角色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热情,推动幼儿智力发展。幼儿将所学习的知识以及累积的经验应用在游戏之中,通过游戏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与经验,巩固既有知识与经验。游戏之中,幼儿回顾掌握的生活经验,再次组合已有印象,在想象之中扮演相应的角色,以更为生动的语言与动作模拟现实的环境,解决现实的问题,对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言具有积极意义。其二,培养幼儿的品德与意志。游戏为幼儿提供彼此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精神。不仅如此,幼儿意志薄弱,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游戏之中,幼儿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自觉遵守相应的规则,依照规定限制个人行为,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养成自我控制的意识以及遵守规定的品德。同时,幼儿开展游戏需要与其他幼儿进行配合与合作,也有助于幼儿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2.2角色游戏乡土化意义
角色游戏虽然源自现实,但是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整合,并予以升华的活动方式。教师在幼儿阶段为幼儿植入乡土文化,属于文化传承基因的初始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推动幼儿文化自信的基础。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环境是十分关键的教育资源,幼儿园需要合理地创设与运用环境,以推动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开发本地最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将乡土资源应用在幼儿园角色游戏区环境建立工作中,为幼儿园角色游戏区创设更具乡土气息的环境。而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时,也需要取材自幼儿十分熟悉的生活经验,包含自己累积的生活经验,通过低位介入的方法,提高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热情,同时也加强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塑造能力。
3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乡土化具体策略
3.1创设良好的角色游戏活动环境
幼儿园游戏活动环境可以分为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两种。从室外环境而言,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外墙或是室外活动场所之中,布置具有本地特色的场景,包括可以反映本地特色的墙绘或是涂鸦,例如田园风光等,使得幼儿身处幼儿园内能够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在不知不觉中对家乡文化有更为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另外,教师可以在园内开辟特色的小农场,引导幼儿采集本地较为常用的特色农具,同时制作动物或是植物的模型,合理布置在小农场之中。指导幼儿观察粮食的生产方法,并引导幼儿种植农作物,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观察植物生长的秘密,进而了解粮食种植与生产的辛苦,以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粮食,感受农民辛勤劳作的精神。同时,幼儿园在校内可以建立建筑工作室,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本地建筑物的特征,同时在户外游戏区内为幼儿提供可以建造迷你建筑物的基本材料,如可以为幼儿预备青砖瓦、鹅卵石、红壤土等常用建材,幼儿扮演工程师,结合自身对建筑物建造工艺的了解,主动修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物,使得幼儿可以感受当地建筑物的美感。同时,教师也可引导幼儿分析乡土建筑物的特征,以客家土楼为例,客家土楼来源于自然,不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即便拆毁,许多材料依旧可以再次应用,泥土与石块再次回归自然,老旧的墙泥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等,这种源于自然最终回归自然的建筑物,也符合我国目前环保绿色建筑理念,引导幼儿逐渐形成环保的理念。
从室内环境而言,教师尝试采用如下措施。第一,教师内部开辟工艺活动区。教师联合幼儿及其家长一同采集与合理运用自然乡土资源,例如树枝、输液、小草或是石头等。在完成上述资源的采集之后,教师在公益活动区内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部分幼儿扮演“采购人”,部分幼儿扮演“生产者”,部分幼儿扮演“购买者”,采购人提出产品要求,生产者负责生产,然后由采购人向购买者销售。这种乡土资源不仅使游戏材料更为丰富,同时可以提高幼儿的创作能力,也使得许多幼儿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与快乐,在实际生产中感到当地人勤劳致富的优秀品质。第二,建立民俗活动主题馆。教师可以结合本地乡土文化,建立民俗活动主题区域。将具有乡土气息的材料放置在活动区域之中,例如舞龙舞狮、剪窗花等常见的乡土民俗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模仿与情景再现。也可通过图片配合文字讲解的方式向幼儿介绍本地发展历程,组织幼儿扮演“讲解员”的角色,对本地发展历史进行讲解,引导幼儿逐渐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3.2充分运用乡土资源
乡土材料指自然生产,没有经过人为破坏,切实存在于幼儿生活之中的材料,包括小麦、水、树木等。幼儿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生活经验以及个人能力等,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在角色游戏之中创新乡土材料的全新用法。另外,教师开展角色游戏期间,应尽可能不要将游戏工具直接交给幼儿,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指导幼儿寻找需要的材料。幼儿寻找符合自己心意的材料,将会表现得十分兴奋,在进入游戏之后,也可迅速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例如,扮家家是典型的幼儿角色游戏,教师可以据此为幼儿开辟专门的区域。引导幼儿寻找废旧的纸箱,搭建相应一个“家”,寻找落叶或是砖头作为家中的床以及灶台,但是没有可以做饭的厨具。此时,教师引导幼儿尝试运用瓦片或是树枝充当适合的厨具,可以得到幼儿的积极响应。另外,若是进入秋季,许多农场内的蔬菜已经成熟,此时教师可以做客,提出自己希望食用的食材,如土豆,此时“家”中的成员便会前往农场挖掘土豆。此时,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如何将这些土豆烤熟,部分幼儿便会想到电视剧之中在土豆之外包裹一层泥土之后进行烧烤,最后完成食品的制作。可见,在乡土资源融入游戏之后,不仅仅有助于激发幼儿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还可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3.3强化角色游戏的实践性
幼儿参与角色游戏期间,教师也需要注意幼儿的实际表现,同时合理结合本地美食文化、建筑文化以及民俗活动,构建角色游戏与乡土资源之间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性。幼儿可以在其中自由探索,以累积更为丰富的经验以及认知。例如,幼儿园许多幼儿喜欢食用本地的点心。教师便可趁机在室内布置点心铺,将已经废旧的纸箱制作为柜台,供点心的展示,并邀请幼儿充当糕点制作师的角色。同时在场地中央放置一张桌子,作为销售区。制作过程中,幼儿结合在本地市场采购的糕点外形以及味道,添加自己的创意,制作美观且美味的糕点,然后在销售区对外销售,除了销售人员以及糕点制作师之外,其他幼儿均扮演顾客,其进入商店之后,拿着钱币选擇更为适合的商品。期间,幼儿对数字的加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以及快乐,并品尝了具有本地特色美食,一举数得。
4结束语
乡土资源是幼儿教育之中十分重要的资源,其为幼儿探索、创造游戏环境提供多样化的素材,同时也令具有本土特点的文化扎根于幼儿心中,实现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故而,幼儿园在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活动过程中,应合理引入乡土资源,以创设幼儿活动环境,发挥乡土资源的价值,借由乡土资源在推动幼儿智力发展的同时,也推动幼儿情感、能力等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慧敏.乡土资源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3):1.
[2]刘侃.对话中建构,对话中成长——幼儿园班级区域游戏活动的实施策略[J].2021(11):55-56.
[3]柳真真.探索幼儿园游戏活动与个别化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39):350-351.
[4]宋莉莉.浅析幼儿教育中游戏化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
[5]宋倩倩.幼儿园教师聚焦式观察实施策略——以角色扮演游戏为例[J].家庭生活指南,2019(1).
[6]翟雅.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2.
[7]陈东吉.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盐城地区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研究——基于课程游戏化的视角[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39(10):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