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

2022-03-11 00:27徐健吴涵
传媒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

徐健 吴涵

摘要:通过运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以下简称“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中文期刊收录的2001—2020年有关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1485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处理,对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在近20年的研究脉络、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尝试描摹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图景,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 文献计量 中国知网

放眼国内外传媒领域20余年的研究,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一直处于研究的热点地位。新闻传播教育作为传媒领域研究的重要部分,其发展脉络、未来趋势将长期成为传媒研究方向关注的重点。随着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横纵向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细分研究方向被发掘出来。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及最新学术动态,笔者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新闻传播教育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聚类、关联和图谱等形式展现出近20年来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脉络以及其演进规律,透视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尝试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笔者选择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导出2001—2020年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使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检索选项设置为“主题(新闻传播教育)”or“篇名(新闻传播教育)”or“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出版时间范围设置为“200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学科选择“新闻与传媒”,检索语言设置为“中文”,检索时间为2021年10月7日。检索后共获得期刊文章1555篇,数据字段包括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文章名、发表期刊、发表年份、关键词、摘要。数据整理工作由经过一周CiteSpace培训的志愿者与研究者共同完成,首先由志愿者独立筛选全部文献,后由研究者对筛选结果进行对比复核。在对内容与研究对象无关、无作者信息的文献进行整理后,共获得1485条有效文献。

本研究采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共现、相关性、时间序列等分析。对数量庞大的文献进行分析,需要的是能够发现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联,进而找出不同文章间的承接关系。这种关系往往会在词语的共现、时间顺序的先后上体现出来。而CiteSpace具有关键词共现、时区共现等多种数据分析方式,能够将文献间的关系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因此,本研究将使用CiteSpace.5.8.R3版本的词频统计、关键词共现分析、时区视图等功能,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从发文的总体情况来看,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热度持续上涨。由数据统计可知,2001—2007年、2013—2016年、2017—2019年间与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相关的文献发布量呈现单调递增的趋势,2019年达到最高峰(n=185)。这与我国新闻宣传工作形式的变化以及国家对传媒人才培养的方针政策有直接关系——2007年前后国内传媒行业开始关注媒介融合,中国首批媒体融合的专业也于2007年开设,如何培养符合我国新闻宣传工作需求的媒体融合方向的人才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讨论点;2018年教育部出台文件《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意见》相关内容,各高校开启了对新闻传播教育方向的新一轮讨论。可见,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热度不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国家以及社会对于传媒人才的高需求。

其次,新闻传播教育研究领域的活跃研究者均有多年的学科教学经验。笔者在对文献作者字段进行计算后可得到各研究者在新闻传播教育研究领域的发文频次。发文量前十五的研究者分别是张昆(33),邓绍根(8),蔡雯(8),高晓虹(7),南长森(6),冯帆(6),吴峰(6),张涛甫(6),周怡(5),邱沛篁(5),张振亭(5),周德仓(5),骆正林(5),赵希婧(4),贾美娜(4)。可以发现,新闻传播教育研究领域的头部研究者大多是在新闻传播学领域有着较长教学与研究经历的学者,在新闻传播教育方向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此外,史安斌、单波、胡泳、杜骏飞、谭天等学者也有发表相关领域的文章。如果要对该领域进行研究,在新闻传播学领域耕耘多年的一众学者发表的相关文章能够为后者研究提供更为权威的一手材料。

最后,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在国内已形成良好的跨校合作氛围。在CiteSpace中选择研究机构共现,将共现数据的时间切片设为1,阈值设为6,得到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可以发现,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研究机构以中国传媒大学(n=66)、中国人民大学(n=64)、华中科技大学(n=54)以及复旦大学(n=29)为主,其余研究机构大多都已开设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多年,在课程设置、学生教育上有着成熟完善的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共现结果(n=439)中有着大量文献的研究者来自于不同研究机构,这说明在新闻传播教育研究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研究生态。

对某一领域文献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最为明了和有效的方式是对文章提供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在新闻传播教育的文献中,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频率越高,说明其很大可能就是該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研究方向的热度通常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起伏变化。因此,笔者将从关键词的贡献图谱、时区图谱两个维度进行考察。

1.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在CiteSpace中,将切片时间设置为1,对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最终得到12个有效大类,其中有10个聚类的关键词数大于8,呈现出的聚类区域清晰。10个大类分别为#0新闻传播、#1传媒人才、#2人才培养、#3新闻教育、#4媒介融合、#5人工智能、#6传播学、#7教学改革、#8传播教育、#9通识教育。在图1中,序号靠前的聚类所覆盖的关键词更多,囊括的期刊数量也更多。图中的线条代表着核心知识的流向,知识由首次出现年份久远的关键词点流向新的点,而线条颜色越亮代表所指向的关键词点首次出现的时间离现在越近。

由于本研究在中国知网选择的检索词为“新闻传播教育”,“新闻传播”和“新闻教育”在聚类中会占有较大的比重,不具有太大的分析价值。值得关注的是#1传媒人才与#2人才培养,代表了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培养能够进入到传媒业界的人才——这说明新闻传播教育有着明显的业务取向,是一个与业界、实务联系极为紧密的研究领域。#4媒介融合和#5人工智能聚类的出现表明新闻传播教育同时也具有着技术面向,当社会出现较大的技术变革时,新闻传播的人才培养方向也会产生较大的变化,甚至是延伸出一个新的热点研究子方向。

从聚类项#3新闻教育、#6传播学以及#9通识教育的知识流向来看,新闻传播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知识框架的拓展与延伸。从关注新闻教育如何进行,到如何强化高校的传播学教育体系,再到近两年来强调通识教育,新闻传播教育开始逐渐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暂停招收本科生,人文社科方向本科生采用通识教育模式进行培养来看,当前新闻传播本科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对人文社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才会对学生的专长以及研究方向进行引导和深挖。

2.关键词时区图谱分析。在选项卡中以关键词为共现对象,时间切片选择1,时间跨度选择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可得到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图谱共分为20个时区,节点代表关键词落在的时区,表示该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连线表示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将连线放置在时区当中进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重点变化趋势。由于CiteSpace原生的时区图谱节点密度过高,因此本研究采用手动调整的方式,以一个时区为单位,将每个时区中的关键词节点从下至上依次排列,基本遵循中心关键词位于底部,非中心关键词向上排列的规律进行调整。由于阈值n≤3的节点多且繁杂,因此仅对阈值n≥4的节点进行排序。

由分析可得,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有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这几个时间节点将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分为了三个研究阶段:路径探索阶段、反思与创新阶段、融合与转型阶段。

首先是路径探索阶段,时区跨度覆盖2001—2004年。在这个阶段,国内围绕新闻传播研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如何培养传媒人才,《国际新闻界》也在该时期推出了两期“国外知名新闻传播教育学者专访系列”文章,着重讨论新闻人才培养和传播人才培养是否能够合为一谈。从时区图中也能清晰地看到2001年后出现了“新闻教育”与“传播学”两个核心节点。此外,董天策等学者在此阶段也提出了“复合型人才”、“专门型新闻人才”的培养路径。

其次是反思与创新阶段,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重心由如何培养转为反思与创新。段京肃等学者从方法论的视角出发,对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实证研究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反思;段鹏则从新闻教育的资源投入方面研究创新改革,提出改变过去“廉价教育”的模式,适量倾斜教育资源到设备与实验室建设上。

最后是融合与转型阶段,各高校均在积极探寻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的出路。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在2014年发布的针对国内18所新闻院系的调研结果显示,“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整个学科的范式亟需调整,课程体系建设也需要新思路,现今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媒体变革加剧,高校教学设施想要与业界保持同步,在资金方面有很大缺口……”调研结果表明,在2010年前后,由于媒介融合、新媒体等新生对象的出现,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与2008—2015年时区段中的“变革”、“大变局”、“传播理念”、“传媒转型”、“产教融合”等关键词有着极高的重合度。

对该领域研究的共现图谱以及时区图谱分析后发现,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研究发展进程与媒介环境以及我国政治任务的变化同频共振。这也揭示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一是业务性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传媒人才;二是时政性强,政治宣传需求的改变以及媒介环境的变化将对新闻传播教育带来直接影响;三是培养模式逐渐由“专才”培养转向“全才培养”。

1.新兴课程与专业设置研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方向出现了如互联网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网络营销、网络媒体编辑、主播经纪人等新兴职业。用过去“采写编评”的路径对学生进行培养,很难适应当下多元化的传媒相关岗位。如何优化课程设置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重点。近年来,有不少高校尝试增开数据新闻、计算传播等一系列更加符合当下业务需求的课程。但此类课程开设时间短、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的缺点十分突出。相信围绕此类问题学界将会产生大量的研究与讨论。

同时,专业的新增与更替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亦是常见。 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首批新媒体与信息网络、媒体创意两个专业的申报工作,南京传媒学院等高校于2011年正式开设此类专业。同年9月,教育部将上述两个专业合并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归属于新闻传播学类。而从时区图中我们可以发现,2010年前新闻传播教育研究领域便存在着关于媒介技术改变对专业教育与专业设置影响的讨论,而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正式设置后,关于该专业如何教学、如何培養研究的数量则大幅提升。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开启互联网产品经理专业硕士工作,标志着互联网产品经理开始向着系统化的职业培养模式发展。而通过对聚类图和时区图的分析可以发现,近几年来“区块链”、“大数据”等相关行业也是新闻传播教育领域十分热门的研究点。此类新兴行业是否有可能成为新闻传播学专业设置的新方向,会是未来相关研究的可能讨论点。

2.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从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时政性强的规律来看,新文科作为近几年乃至未来几年的文科专业教改方向,应有着极高的研究热度与极大的研究空白。而从时区图上可以看见,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中的“新文科”关键词首次出现时间为2019年,且并未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关键词。同时,教育部办公厅在2021年3月发布了《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这意味着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热度将得到较大的提升。可见,未来几年围绕着“新文科”关键词所发表的研究成果将大幅提升。

3.新闻传播本科教育体系改革研究。从近年来新闻传播通识教育相关研究的热度来看,本科教育体系的改革依旧会是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在“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137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教育部鼓励和支持高校探索通识教育,坚持“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提倡并有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意味着,通识教育是教育部提倡的本科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向。新闻传播教育是否走通识教育路线、如何走通识教育路线或许会有着持续的讨论热度。

作者徐健系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吴涵系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传播学硕士生

参考文献

[1]赵娜.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20年——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传媒,2020(12).

[2]段鹏.关于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03).

[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教育课题小组,倪宁,蔡雯.媒介融合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基于18所国内新闻传播院系的调研报告[J].国际新闻界,2014(04).

【编辑:钱尔赫】

3911500338248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
基于文献计量的MOOC课程文献综述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农业生态补偿研究态势
基于CNKI的国内档案学博硕士学位论文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国内电子商务学术研究进展分析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高校通识选修课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