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视频影评的发展及转型

2022-03-11 00:27王紫研
传媒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王紫研

摘要:影评是一种具有文化交流功能的评价手段,评论对象大多为热播电影作品。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影评方式,视频影评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影评方式之一,因其传播的直观性、趣味性、互动性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和喜爱。在视频影评的发展转型期,只有创作者、网络平台、相关机构共同努力,坚持质量为王,推动平台与创作者共同转型;创新表达,让评论方式更灵活多元;加强监管,完善平台投诉与审查机制,才能为视频影评的发展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视频影评 质量为王 创新表达 加强监管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中国目前可考的现存首篇影评可以追溯到1897年6月发表的《味莼园观影戏记》,该影评的发表距离电影传入中国不到一年的时间,甫一完成即刊发于当时的畅销报刊《新闻报》头版,吸引了大批读者。可见,这一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宣传的影评传播链条,早在百年多前就初步显现。而后,影评创作群体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由知识分子、学者组成的一个庞大群体,中国的电影理论也不断丰富发展起来。

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影评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和理论性。比较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新浪潮,其发起者大多由法国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主编的《电影手册》影评人组成,如特吕弗、戈达尔等人,他们以《电影手册》为阵地进行电影语言、风格的创新与拓展,并逐渐走向实践,推动电影新浪潮的发展。

网络发展日新月异,“影迷”群体不断扩大,出现了以各种媒介形式传播的影评类型,如文字影评、图文影评、视频影评等。其中,通过视频形式进行评论传播的视频影评,以视频网站为主要传播平台,观看方式颠覆以往的文章类影评,以近期的影视热点与潮流为评论方向,时间长短不一,其发展现状与前景都值得关注。

自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出现以来,电影评论呈现出更为多元的形式,内容生产权力的下沉、内容生产技术的普及,使电影评论成为每个个体的权力,而通过视频影评形式进行电影评论已经成为除文字讨论外一个重要的表达方式。互联网的发展让影评不断从传统媒体如报刊、电视中走出来,投入到更加丰富多元的网络世界。影评网络用户大部分由年轻人构成,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更具个性及创新意识,更擅长从不同角度欣赏品评不同类型的影片并发表评论,成为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网络影评的生产与观看主体。视频影评较其他网络影评类型发展较晚,21世纪初,一些视频平台纷纷成立,同时期的电影评分平台豆瓣及一些社交论坛也陆续出现,大众更倾向于通过评分、发表评论进行影评,很多视频网站生产公司将重点放在对网络剧、网络电影的制作上。微博出现后,更多人可以参与交流与讨论,B站紧随其后,平台内容的垂直化细分使得不同爱好、风格的群体都能找到用武之地,自媒体视频制作者也开始开拓非专业化的视频制作之路,影评成为其中的重要阵地。2011年,一位名叫“老湿”的视频作者凭借幽默的吐槽风格,推出一系列视频影评,逐渐拉开该类型序幕。

1.类型丰富,追随最新影视潮流。在视频中,制作者不仅可以通过播放视频传递信息,还可以通过解说、图片、动画、字幕等进行加工,视频影评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由于影评中涉及对影视作品的主观性评价,需要加入相当一部分评论元素,制作者运用旁白解说的形式,再配以对影视作品的剪辑,进行内容上的呈现。在这一过程中,不同风格的作者生产出不同类型的视频影评。例如,比较轻松的吐槽搞笑类、专业化较强的分析解说类、更加日常的观看体验分享类等,“刘老师说电影”、“木鱼水心”、“中队长同志”、“切片计划”这些视频影评栏目,都属于这些类型的代表。在平台激励机制及点击率的影响下,影评内容多与时下热点结合,充分迎合受众观看需求,也实现了平台、视频制作方、影片生产方三方共赢,促进了影评的多元化发展。

2.趣味性强,满足碎片式观看需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092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其中,8.88亿人看短视频、6.38亿人看直播,短视频、直播正在成为全民新的娱乐方式。因此,增强趣味性,满足受众碎片化需求便成为提升短视频吸引力、扩大受众面、强化影响力的必要举措。

经过近十年的摸索,类型多样的视频影评都保留了其趣味性的特点,无论是幽默搞笑的解说词,还是对影片进行诙谐的个体解读,或者通过字幕、动画特效等艺术加工增强观看效果,都让观众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视频信息。不同于网络剧或网络电影,视频影评的时长较短,大多不超过15分钟,契合各个群体的阅读习惯,让全媒体时代的受众随时随地都能通过不同媒介形式观看视频,而观看视频影评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休闲娱乐的方式。

3.贴近观众,营造多元互动模式。不同于传统媒体,网络的发展增强了生产主体与观众的互动,观众可通过各种形式发表看法,生产者也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进行内容的修改与调整,这一模式在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视频等领域都有着十分成功的实践。其中,B站是互动机制比较完善的平台之一,其先是从动漫视频起步,通过弹幕形式让观众可以在观看视频时随时在屏幕上打下评论,与趣味性的视频内容相辅相成,提升吸引力。

在视频影评的发展中,弹幕也發挥了相应的作用。由于视频本身带有讨论性质,弹幕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吐槽,而是具有更加多元的视角。同时,评论区也提供给观众发表更多评价的空间。在这一模式下,视频影评更加贴近观众,与其产生零距离接触与交流,吸引越来越多的电影爱好者参与其中。

虽然视频影评相比传统影评有了更加宽松且多样的表达空间,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与漏洞,在当今大数据、点击量与资本流量挂钩的时代,一些视频制作者不再以质量为重,而是以更加投机的快餐式手段进行内容生产,对整体的网络视频生产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

1.标题夸张,内容肤浅。由于对点击量过度的追求,很多视频影评的标题都带有很多极端性、对立性甚至煽动性词语,如“今年最差”、“令人作呕”、“无法形容的好(难)看”等,吸引观众眼球,而观看后才发现,里面的影评仅仅是作者的主观想法,没有任何客观分析与深度。由于这种做法可以收获更多点击量,因此,无论在长视频平台还是短视频平台上,都可以看到这些粗制滥造、误导受众的评论。

2.追求短平快,“肢解”整体感。由于视频影评制作门槛较低,大量同质化作品纷纷涌入,如“XX分钟看电影”、“带你三分钟了解XX电影”等。这种视频看似可以让生活节奏较快的人们以最快效率观看电影,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对电影市场以及电影发展的破坏。一方面,人们渐渐失去观看完整电影的耐心,只等着电影下映被短视频加工后的“肢解品”,这不仅对电影生产来说是不公平的,对受众而言,也无益于自身欣赏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这种模式违背了电影自身的规律与美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戴锦华教授在其网络视频公开课上指出,“X分钟看电影就是阉割、肢解了电影的整个躯体,破坏了我们应该享有的最完整的叙事。”“我们要意识到短视频是在分切观看者的注意力,所谓‘X分钟看电影’的二次剪辑正是破坏了那个段落放置在有机整体中蓦然出现的带给人的欣喜和震动。换句话说,这些段落之所以有原创意义,正是因为它在一部影片完整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否则的话,它也谈不上有多么精彩和独特。”不同于连续剧,电影是需要观众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观看的完整的视听艺术,短视频将其切割再现,不仅让电影本身变了味,也剥夺了观众理解电影的权利。

3.抄袭拼接,乱象丛生。还有一部分视频影评更加投机取巧,通过对大热视频的整合,将不同视频的内容修改拼凑在一起,形成自己所谓的影评。由于许多视频影評的评论对象相同,且观点也趋于一致,因此让抄袭者钻了漏洞,营造出自由发表观点的假象,也让原作者无法进行及时的维权申诉。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传播通病,唯有加强监管,完善投诉机制,才能进一步改善这一现状。

视频影评的转型势在必行。既要突出自身固有优势,将趣味性与专业性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内容质量,又要注重原创性与创新力,以多元类型促进与不同群体受众的沟通交流,避免单一化、同质化创作。同时,视频网站及平台也要进一步加强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以更加多样灵活的机制与举措,促进视频影评健康发展。

1.质量为王,推动平台与创作者共同转型。不管是视频平台还是创作者本身,都应将内容质量放在第一位,要及时调整创作理念。视频平台应改善推送机制,不能简单以观看量为标准,而是综合考量好评率、收藏率等,让更多有深度、内容佳的视频影评呈现在平台首页。平台也可以开辟单独板块,进一步垂直细分生产与观看主体,就观看群体的审美与爱好趋向进行分类,扩大深度影评的受众群体。作为创作者,应加强对影视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评论技巧,避免一味对影片本身进行简单概括的“浅评”。只有平台与创作者同时转型,才能促进视频影评创作的良性发展。

2.创新表达,让评论方式更为丰富多元。在发展过程中,视频影评不能重复旧路,以同样的结构、模式来创作,其内容不能仅仅以“概括电影内容+作者评价”构成,而是要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让评论方式更为灵活多元。例如,一些视频影评加入了作者本身对电影创作背景的理解,或是对导演的解读,有些还会从单部影片延伸出一种类型进行细说。这种类型的视频影评,往往时间较长,或许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短视频的传播效果、收获较高点击率,但从长远来看,可以吸引更加忠诚的电影爱好群体,形成越来越庞大的“粉丝群”。如博主“中队长同志”自身是一位电影导演,对电影有着更为深入透彻的认识,拍片上也有独特的技巧,他会详细解读一些经典影片以及当下热门新作,挖掘大众无法看到的细节,并带领观众了解电影制作过程与产业文化等,虽视频时长较长,但仍吸引了大量粉丝,成为视频影评的热门博主。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相信这类视频的吸引力、影响力也会不断提升。

3.加强监管,完善平台投诉与审查机制。2021年11月19日,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揭示了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清晰标注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在我国,短视频在经历了“野蛮生长期”后步入“调控期”,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网信办对短视频平台发起“约谈”、“下架”等一系列调控行动。调查表明,在内容生产方面,短视频的发展尚不成熟,应以“产品理念”打造一条内容生产的专业化之路,助力内容生产走向专业化、成熟化。

对视频影评而言,除了对制作者的及时有效引导,平台以及相关机构也应进一步加大审查力度,杜绝抄袭、拼接视频等现象的频发。可通过完善投诉机制、简化申诉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投诉准确度等手段,尽量减少乃至杜绝钻空子的视频抄袭现象,激发创作者的创作动力。同时,相关机构也应细化审查监管规则,尤应避免恶意抹黑、辱骂网暴等不良网络行为发生,进一步净化网络创作环境。视频影评的转型升级需要个体与平台共同努力,只有在公平透明的创作环境下,才可能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影评作品。

视频影评作为网络影评新形式,具有与传统影评不同的特点与优势。网友们通过解构性的语言体系、叙事方式,不断影响着广大网民在电影审美上的选择和认知。去中心化的格局使更多影评人站上评论舞台,推动视频类网络影评逐渐构建起自己的话语体系。推动平台与创作者共同转型、让评论方式更为丰富多元、完善平台投诉与审查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强化电影作品宣传力度、激活电影文化市场、提高观众审美水平。同时,由于根植于网络平台,视频影评也有很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既有网络环境下滋生的顽疾,也有自身创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其发展转型期,只有创作者、网络平台、相关机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生产理念、优化创作内容、完善审查机制,才能为视频影评发展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

作者系厦门大学电影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朱萍.中国首篇影评再考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9(03).

[2]王林蕃.社交网络文化视角下视频类网络影评的戏谑化现象解读[J].当代电影,2019(04).

[3]王康,李爱群.短视频的兴起及治理[J].新闻世界,2018(06).

【编辑:孙航】

3480500338236

猜你喜欢
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的特性及创新发展
数字化时代的广告投放趋势创新进展
数字化时代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数字化时代二次文献的应用及开发探究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发展路径
数字化时代下国有大型企业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策略
数字化时代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研究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实践面临的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