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 b沿a方向的“高度”
4.切向量与法向量
切线,在中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在大学阶段,又重拾且加持,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微分方程都有涉及,不过,大学阶段研究的切线是过函数曲线上某点且在该点与函数曲线相切的直线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本文仅说明切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引导出切向量和法向量,借助二维平面几何来描述。
函数 g(x,y)=m(m 为常数),其图形上任意一点(x0,y0),那么,过该点与函数曲线相切的切线可由微分形式推导:g(x,y)=m⇒dg(x,y)=0,而 g(x,y)的微分是由 x 和 y 的共同变动作用引起的,再根据其偏导数为“变换因子”[6]P219,得到:
图6 切线方程
在 dg(x,y)=gxdx+gydy=0 中,将 gxdx+gydy 看作 a=(dx,dy)和 b=(gx,gy)两个向量的内积:〈a,b〉=dxgx+dygy=0,这表明 a=(dx,dy)和 b=(gx,gy)二者的位置关系是垂直的,二者方向的夹角是 90°。向量 a 指示的方向(dx,dy)是切线方向,称为切向量;向量b指示的方向(gx,gy)与切线垂直,称为法向量。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函数图像上的任何一点都有一个沿向量(gx,gy)所指的方向与此点处的切线成垂直位置关系的法线。由此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结论:任何一个函数图形上的点的切线都有一个与之垂直的法线,且法线的方向可用由该函数的偏导数组成的向量来表示,它在微积分中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梯度。
(三)带有等式约束条件的函数极值问题
带有等式约束条件的函数极值问题,可以用二维平面几何来直观解释。目标函数f(x,y)其实是一个三维图形,即用X、Y、Z轴组成的空间立体图形。f(x,y)的等高线是在Z轴方向,沿着平行于由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切”出来的曲线。又因为Z轴是连续的,所以“切”出来的等高线也是连续变化的。
图 7 中,f(x,y)=f0、f1、f2表示三条等高线,在同一条曲线上的 f(x,y)取得相同的值,约束曲线是 g(x,y)=m。当约束曲线 g(x,y)=m 与目标函数 f(x,y)的等高线相切时②可以简单论证:如果不相切,则总可以使等高线朝更大值或更小值的方向连续变化。,目标函数 f(x,y)才能取得极值,并且二者有一条公共的切线(图7中的虚线)。
由上边对切向量和法向量的分析可知,任意函数图形上某点的法方向就是由该函数的偏导数组成的向量所指的方向。目标函数 f(x,y)的等高线方程 f(x,y)=f1和约束曲线 g(x,y)=m 在相切点处拥有相同的切线,二者的法方向都与这条切线呈垂直关系,这也就意味着二者的法方向平行。
两个平行的法方向,从向量角度来看。在图 7 的相切处,法向量(fx,fy)和(gx,gy)的关系为:(fx,fy)=λ(gx,gy),λ①可以用任意字母表示此处的常数,只是历史文献和权威著作一直使用λ。是一个待定常数,在确定之前是变量。
图7 带有等式约束条件的函数极值
目标函数 f(x,y),在等式 g(x,y)=m 约束条件下,在极值点处满足且必定满足条件:(fx,fy)=λ(gx,gy),而这个结果可以通过人为构造的方程:Z=f(x,y)+λ(g(x,y)-m),对三个变量 x,y,λ 分别求一阶偏导为零得到。
方程(1)和(2)经过简单变形,可得到(fx,fy)=λ(gx,gy),方程(3)就是原始约束条件。解这个方程组就得到了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极值解(x*,y*,λ*)。
通过人为构造的含有待定参数的方程来求解,再对其中的所有变量求一阶偏导并且为零,就是拉格朗日乘子法。带有等式约束条件的函数极值问题,又称作古典拉格朗日乘子法,它诞生时间较早,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6]P157-178。300多年来,人类从未停止探索具有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极值问题,对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逐渐放松要求,并减少假设前提,由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正在帮助我们解决众多经济学中的问题。现在,研究持续深入,对于经济学中看似错综复杂的现象,我们终究会找出内部规律及其生发条件,认识和理解“机械宇宙”。
三、对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再认识
现求解带有等式约束条件的函数极值问题。引入拉格朗日乘子后构造的方程,实际上是含有三个变量的新函数:Z(x,y,λ)=f(x,y)+λ(g(x,y)-m)。
三个变量(x,y,λ),其地位和作用不同。x和y是我们真正关注的,经济学中,它们经常被用作内生变量。λ是为了构建拉格朗日方程而人为“凑”出来的,起到辅助作用,它的作用类似于变分法中的扰动曲线以及动态优化中的控制变量。尽管起到辅助作用,但它并不简单,创造出来它的这种思想更是深刻并且影响深远的。当我们面临问题,找不到直接解决方案时,可以巧妙地借助一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因素,通过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事实上,两个函数 f(x,y)和 g(x,y)=m 是不同维度的,f(x,y)是三维的,而 g(x,y)=m 是二维的。更一般的情况,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函数是不同维度的,目标函数总是比约束条件函数高一个维度。在约束函数中加入辅助变量λ,其实就等于把约束函数的维度提高了一级,和目标函数的维度相同。并且,构造出来的新函数Z(x,y,λ)其实是一个具有鞍点的函数,这个鞍点就是极值解(x*,y*,λ*)。
鞍点,顾名思义,犹如一个马鞍,图像呈马鞍形状,如图8所示。只有三维图形才能可视化,二维平面不存在鞍点,因为只有一个方向的极值点。
图8 三维图形中的鞍点
三维以上图形也存在鞍点,但是无法可视化,只能借助代数形式来表达。构造出来的新函数是一个由3个自变量和1个因变量组成的系统,需要用四维才能表现出来。实际上,带有等式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极值问题,至少需要4个变量。因为目标函数至少要2个自变量,1个自变量的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只能算中学里学的函数的定义域。目标函数至少需要2个自变量和1个因变量,加上1个辅助变量λ。这就造成拉格朗日乘子法中构造的新函数 Z(x,y,λ)的极值解(x*,y*,λ*)是一个鞍点(固定不动的),但无法用几何图形直观展示出来,只能用代数形式表达:
即:对于所有的 x、y 和固定的 λ*,Z(x,y,λ*)的取值都小于等于 Z(x*,y*,λ*);对于固定的 x*、y*和所有的λ,Z(x*,y*,λ)的取值都大于等于 Z(x*,y*,λ*)。
四、拉格朗日乘子法在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中的应用
拉格朗日乘子法在理论方面准备充分以后,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就非常简单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用经济学的语言把数学形式重新翻译和表述一遍。拉格朗日乘子法在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中应用非常广泛,是基础分析工具。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消费”。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和根本动力。文章选取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消费需求领域来进行分析。
(一)静态分析
经济学中的静态分析是对市场和国民收入来说的,是指利用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构建系统模型后,求解模型中内生变量的最优解或极值解。为了更好地描述经济学中多种因素或势力互相作用、共同博弈产生的一个多方都“满意”的经济动态,把模型中各方势力均衡时的内生变量的取值称为均衡值。静态分析有两个主要特征:第一,它只关注模型的内生变量的均衡值,只关注均衡结果,不分析达到均衡的过程和状态的调整。第二,设定的模型中,所有外生变量起初都是固定不变的[7]。
以两个商品的选择为例:消费者消费数量为X和Y,为内生变量;其价格分别是PX和PY,消费者预算为M,三者都是外生变量。面临的问题是,在预算约束M条件下,使效用达到最大化。
构造拉格朗日方程:Z=U(X,Y)+λ(XPX+YPY-M),求一阶条件:
解此方程组,就可以得到均衡解(X*,Y*,λ*)。由此可见,静态分析就是求拉格朗日方程的一阶条件,然后再求解方程组。
(二)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让静态分析中的 3 个外生变量(PX,PY,M)变化起来,考察其对均衡解(X*,Y*,λ*)的影响。均衡解(X*,Y*,λ*)是从包含 3 个外生变量(PX,PY,M)的拉格朗日一阶条件方程组中解出来的,因此从函数角度看,它们组成如下关系:
并且,均衡解还满足拉格朗日方程的一阶条件。将均衡解代入一阶条件为:
对上边三个等式取全微分:允许所有变量都变化,这个变化用微分去测度,但变化的结果必须保持等式成立。而且均衡解的变化,是由三个外生变量(PX,PY,M)传导所致,因此还需要复合函数以及链式法则。
由上述三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是构建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的一个系统方程:三个外生变量(PX,PY,M),两个内生变量(X*,Y*)和一个辅助变量 λ*。
要分析三个外生变量(PX,PY,M)变动对均衡值(X*,Y*,λ*)的影响,只能选择分析其中一个,而要求其他两个固定不变。例如,为了研究预算收入变化对消费者的影响,需要令PX,PY保持不变,即:dPX=0,dPY=0,将它们代入消费者比较静态系统方程组,并且3个方程两边同时除以dM(dM为收入变动且不为零),得到:
为了将上述内容表述简洁,利用矩阵表达方式重写上述方程组,可得:
最终得到了比较静态分析最简洁的表达方式。利用克莱姆法则就可以计算出dX*/dM、dY*/dM和dλ*/dM,它们可以用来测量收入的变动对消费者最优商品消费量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如果需要测量商品价格PX变动对消费者均衡值的影响,可以令M和PY保持不变,即:dM=0,dPY=0,依相同方法分析即可。
五、总结
拉格朗日乘子法历史悠久,从最初的古典拉格朗日乘子法,到广义拉格朗日乘子法,再到其各种变种——欧拉-拉格朗日乘子法,乃至汉密尔顿乘子法,它至今仍是强大的分析方法。拉格朗日乘子法更是一种分析思想,与“旁敲侧击”“围点打援”“直中拒则曲中求”①借用“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文中意思与此句含义无关。等中国先贤智慧相通,这里面有“殊途同归”的意味。
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是经济学的两种研究环境:静态分析是在内生变量已知变化范围且外生变量给定不变的条件下,寻找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内生变量的最优状态(均衡状态);比较静态分析是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向前延伸,在外生变量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观察均衡状态的变化情况[8]。比较静态分析较之静态分析,虽然能够测量出外生变量的变动对均衡值的影响,但是从上边的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它也有缺点:只能分析单个而不是多个外生变量同时变化对均衡值的影响,它也不能分析动态调整过程和路径,这需要向前延伸至动态分析理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