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教科院附属晴川实验小学 尤竹青 高世红 黄 进 何 苗
教育评价这个指挥棒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方向,靠单纯以考试成绩排名而评价学校与教师的优劣,让教育逐渐功利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生个性发展诉求,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让评价与时俱进,符合教育本质,势在必行。
五育融合的综合素质评价能加强评价广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标。学生对于语数外知识的理解不再成为重点考察目标,而是更多通过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关注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多元的评价要素让学生能够避免因在某一方面的欠缺而失去自信心与学习力。他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从单向性的评价中走出来,更能找准属于自己的独特目标,实现个性化及全面发展。
五育融合综合素质评价强化家校共育,是科学育人观的助推器。学生需要具备健全人生、适应社会、成功生活的素养,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五育融合综合素质评价不仅能够给予家长参与学生评价的机会,构建家校共育联动,还能够革新家长的教育观,让家长了解科学的育人方式,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五育融合综合素质评价关注教育前沿,是师生共成长的加速器。综合素质评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过程性、综合性、科学性评价探索,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度,同时,新的评价方式能够让教师积极更新长期固化陈旧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在新时代的综合评价体系中,结合学生的发展诉求,不断实践、研究、反思,加快自我成长的步伐。
本文主要结合我校DREAM(梦想)校本课程群,在“五育融合”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存在的评价问题,对新时代的评价方式进行研究尝试,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形成“五育融合”的学生综合评价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调查、访谈关于学生评价的需求及问题,我们发现:
老师和家长们注重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待综合性评价都比较认同。家长们比较愿意看到自己学生能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得到鼓励和正面评价,特别注重学生平时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学生们乐于及时得到教师、家长和同伴的表现反馈。
评价终端需要考虑到相关全面因素,但目前的评价无法覆盖学生在学校所有课程活动实践中的表现,主要存在于“语数外”三门学科,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有的每学段间的综合素质评价仅代表该学段学习的结束,每学段间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不一,不能有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小学学习生活过程,每学段间存在断层现象,评价不具备系统性、整体性、联接性。
秉持“习以成人,赋能未来”的办学理念,以“习育”文化贯穿学校的教育实践,以建设智慧型、现代化、高品质学校为办学目标,我校的五育融合特色校本课程涵盖发现与创造、人际与交流、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品德与理想五个领域,形成DREAM课程群体系。五育融合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为学生在校本课程群中得到全面、个性化的培养指引航向,是落实全面发展育人质量的关键。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全校骨干教师与相关领域专家共同研讨,学校探讨基于自主研发的“五育融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并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五育融合”评价工具。针对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调查需求,我们开展以下实践:
1、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维度、方式、工具
评价维度:围绕国家课程校本化确定综合评价要素,涵盖发现与创造、人际与交流、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品德与理想五个领域的评价(见表1)。
表1 “五育融合”综合评价维度
评价方式:即时性与过程性评价,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实行徽章扫码
评价工具:五育融合综合素质评价平台
2、研究“五育融合”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1)评价基本原则
评价基本原则包括以下五大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鼓励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科学评价是一切评价的基础,评价需要遵循科学的育人规律,结合科学的发展特点,借助科学的评价办法,切记以偏概全。需要科学看待学生差异,挖掘评价的涵盖面。
过程性原则。评价不再是以学生的一纸期末成绩单为主要参考,学生日常课堂发言、活动参与、科学观察、作业质量、创新制作等学习过程都是评价的时机。
发展性原则。评价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实践等都是评价要素之一。
鼓励性原则。评价的目的是多元化的,其中之一是成为鼓励学生前进的动力。评价需要较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向上积极性,突显优秀与榜样的力量,让更多学生向更优秀身边人学习。
主体性原则。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评价需要考虑学生是动态发展的社会人,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与家长评价,及时修正评价元素与调整评价手段,构成充分尊重学生的综合评价。
(2)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围绕学校“DREAM课程”确定综合评价要素,涵盖发现与创造、人际与交流、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品德与理想五个领域的评价。发明与创造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人际与交流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开放、多元文化积累的考察。运动与健康主要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的意识提升。艺术与审美关注学生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素养。品德与理想关注学生爱国赤子之心,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等。
(3)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主要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两种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平时表现与每月参与活动的评价。结果性评价包括过程性学业评价、期末学业评价。
其中过程性评价如下:每月一节活动评价:结合学校“每月一节”活动进行评价。参与即有“五育卡”发放,获奖得三张五育卡。
课程评价:每周不同课程中教师对学生“五育”课程学习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态度与习惯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予及时表扬与鼓励。
(4)评价形式
即时日常评价。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采取科学的标准,了解分析学生兴趣与特长,对学生进行即时日常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电子档案。成长记录电子档案中注重能够客观反映学生学习表现的资料记录,包括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活跃度、作品的完成度等。
评价结果激励化。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以促进学生向更好更全面的方面发展为目的,注重评价结果对于学生的客观公正的指导性,促进其在长处更长,补足短板。
(5)评价的组织实施
建立评价组织。成立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评价方案,评价组员为教师、学生与家长共同组成。
坚持公示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开公正,并进行及时公示,让学生家长有知晓权,能够及时调整学习情况。
建立申诉和举报制度。对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的违纪行为,可向学校评价工作小组举报和投诉,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负责调查和处理。
1.经过前期调研研讨以及评价方法维度等方面协调准备,我校确定学生“五育融合”综合性素质评价方法从以下路径进行实施:
2.经过路径分析,我们分别结合五育评价维度生成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指标以及制作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素质评价卡,学生和家长与学校一起参与各维度的评价,体现了学生综合评价的导向,呈现了学生培养和成长的规律。“五育融合”评价考察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检验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内涵。
为践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在落实评价改革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均衡,我们分别于2019-2021年做了以下一些尝试探究:
家长参与学生所得徽章扫码积分之后,对能够经常即时得到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表示非常满意,节省家校沟通成本的同时,家长和老师能够保持良好的家校配合,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累积的过程。一学期比较长,如果期间不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到期末考试肯定是不会有很好的表现。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再加上通过定期开展家校沟通会,家长们乐于参与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校共同参与教育评价过程,让学生“五育融合”综合性素质评价得到有效落地。
学校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特色校本课程进行分析结合,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根据学校发展实践,依据德智体美劳“五育”培养人才目标进行校本化解读,形成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样化课程即:发现与创造、人际与交流、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品德与理想。具体评价维度如下:
多维度全方位评价体系让学生评价不再集中于智育中的“语数外”三门学科中,学生能够发挥个体优势,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激励和发展,学生乐于在各个方面积极学习,达到多元智能锻炼乃至全面发展。
学生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一方面的责任,来自家庭的教育也尤为重要。综合素质评价的即时性与过程性评价方式可即时通过家长手机扫码记录在评价系统成长电子档案中,学生们得到来自教师和家长双重关注,所受的鼓舞双倍呈现,让他们在学习前进过程更加集聚信心。这种评价方式既能体现家校共同成为学生成长评价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又能增强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的空间互动频率,逐步加深教育的宽度。
学生综合评价数据收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工程。我校与武汉教育云平台深度合作,量身定制学生综合评价专业“云工具”——“五育融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该系统已申请成为国家软件专利,实现了以积分奖励的形式实时、适时、随时评价学生课堂学习、实践活动等信息。师生、家长均可以通过该平台的界面进入系统,了解某一个学生或者某一个学生群体的学习和成长状况,获得相应的综合评价服务。在这种智慧型评价的鼓励下,学校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升级,通过徽章的积累,评价成为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孩子优秀学习习惯养成、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建立、注重体育锻炼、艺术特长培育思想的萌芽与发展,让学校打造一所智慧型、高水平校园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