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云龙,张中旺,孙小舟,李权国,张 弢
(湖北文理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而实践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巩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高等学校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是顺应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选择,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1]。地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2],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地理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和进行实践教学评价与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凸显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地方教学办学特色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创新意识、就业竞争力和社会满意度的有效途径。国内众多高校都对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如南京大学在自然地理学学科实践教学中提出了集课程实验教学、野外实践教学与科研能力训练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3];南京师范大学从人地关系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了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体系[4];华中师范大学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地理科学专业“模块化、层次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设计能力[5];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利用系统控制理论设计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提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评价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适用性及流程[6]。综上所述,实践教学质量是体现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指标。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包括野外实践教学、室内实验教学和教育实习或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每一个模块各具特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办法各不相同。国内外关于实践教学评价的研究多集中在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且多集中在定性分析,鲜见对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定量分析评价。因此,本文引入层次分析法(AHP)[7]对地理科学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以期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该方法可以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思维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繁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8]。
实践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综合性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涉及的课程门类多,内容丰富,实施主体多样(教师与学生、教学管理者、用人单位、实验实践条件等)。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水平,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高质量实施,需要如实地对实践教学实施条件进行评价,如实践硬件(实验条件、实习基地建设、实习经费)、实践软件(实践教师师资水平,包括教师的结构、培训、进修、考核等)的持续投入等。
依据“能力培养”和“社会需求”实践教学目标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则是提升学生实践操作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开拓创新思维的重要抓手和途径。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应按照职业所需、训练创新创业思维意识所需,将专业基本技能、社会实践、科研项目、专业技能竞赛和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纳入实践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典型实践案例和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技能等方面的训练与培养,使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的思维与意识,培养终身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实践教学管理应该从多方式、多角度、多情境来考查学生的实践知识掌握情况、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不能仅以一份实践报告的结果为最终考核成绩,而应该将学生实践成果的产出过程也纳入考核范畴,形成一个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门类的实践教学的客观评价、量化管理的实绩考评体系(如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环节管理、制度管理、效果管理等)。
实践教学效果考核需要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评价方法,如侧重于实践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老师评价)、学生参与度评价(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评价)、社会需求评价(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教学管理部门对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修正完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进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持续有效的“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机制,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逐渐成为不断完善、调整的良性循环系统。
本文在参阅相关文献和调研已有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以湖北文理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为例,从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效果4个方面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结构模型。
表1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美国运筹学家T. L. Satty引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对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重要性随数字增大而逐渐递增(其中1表示两个指标同等重要,9表示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极端重要)。本文应用yaahp软件对构建的层次结构模型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决策目标A与二级评价指标B的判断矩阵A-B的数值,要求达到一致性;然后分析二级指标B与三级指标的判断矩阵B-C的数值,同样要求达到一致性;最后,进行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用yaahp软件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判断,将特征向量标准化后记为Wi。矩阵A:λmax=4.081 2,W1=(0.1428,0.3029,0.0940,0.4603),CI=0.027 07,CR=0.030 07;矩阵B1:λmax=7.179 4,W2=(0.0345,0.1805,0.3138,0.2200,0.0507,0.1226,0.0779),CI=0.029 9,CR=0.022 65;矩阵B2:λmax=7.198,W3=(0.0614,0.0967,0.1179,0.3019,0.0417,0.205,0.1752),CI=0.033,CR=0.025;矩阵B3:λmax=4.031,W4=(0.1603,0.2776,0.0953,0.4668),CI=0.010 33,CR=0.011 48;矩阵B4:λmax=5.163 8,W5=(0.1668,0.4255,0.2201,0.1166,0.0709),CI=0.040 95,CR=0.036 56。因为所有的CR<0.10,组合一致性检验通过。因此,认为构建的判断矩阵是可以接受的。
将以上5个判断矩阵以及权重值进行汇总计算,得到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如表3所示。
表3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及总排序
从表3结果可以看出,在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二级指标体系中,教学效果(B4)权重最大、占比46.03%,其次是教学内容(B2)、占比30.29%,二者合计权重为76.32%,说明实践教学效果(B4)和实践教学内容(B2)是影响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再次是实践教学条件(B1)和实践教学管理(B3)。影响实践教学效果(B4)的三级评价指标主要有教师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C42)和学生对老师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满意度(C43),二者合计权重占比为29.72%;其次是学生对自身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评价(C41)和工作单位对毕业生学科专业实践能力的满意度(C44)。影响实践教学内容的三级评价指标主要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C24)、毕业实习(C26)、毕业论文(C27),三者合计权重占比20.66%。影响实践教学条件的三级评价指标主要有实习教学经费投入(C13)和专业实践教学师资水平(C14),二者权重合计占比7.62%。影响实践教学管理(B3)的三级评价指标主要有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C34),权重占比4.39%。
综上所述,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宗旨,以综合性实践教学为手段,以满足学生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最终培养目标,加大实习经费投入,强化管理制度,落实实践效果;高度重视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定量分析的依据。经过定量计算确定的实验教学评估指标权重客观科学合理,可在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估系统中有效地开展相应评估工作,便于高校抓住地理科学专业实践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有效地解决问题,以期更好地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水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