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地方性构建与内生式发展模式的路径探析

2022-03-10 03:23梁欧孜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内生民宿主体

梁欧孜,邓 敏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都市化发展带来的“精神荒野”成为了人们旅游动机的重要来源[1],民宿也就成为了游客追捧的新兴旅游空间和产业业态[2],逐渐发展为参与全球发展进程的具有地方特征的文化和生态空间,这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3]。因此,学者多从游客感知评价、民宿经营发展规律及产业经济效应来探讨民宿因素,包括民宿的家庭氛围、资源特色、主客互动及经济价值等主要方面[4-5]。同时,民宿揭示了现代都市生活与生产空间的矛盾,透视着对当代生活的抵抗,是关照城乡关系与均衡发展的重要媒介[6]。随着民宿越来越趋向于酒店式经营,景观同质化、社会互动贫乏,使其成为无规范、无地方、无意义的空间。另一方面,受时代潮流影响,民宿经营者不能深刻理解地方性的意义与价值,对民宿的酒店式构建,忽略了民宿作为主体性空间的内在特征和规律。

以段义孚为代表的人文地理学学者将地方(Place)认为是人类赋予的空间,将地方性(Placeness)描述为基于地方空间意义的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丰富经验[7-8]。Shumaker等[9]从人地关系视角出发,认为地方性是人对区域自然环境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感知,是人和地域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方文化、生活习惯、生态环境等。地方空间是承载人地关系活动的基本单位,个人或社会群体通过对地方意义的体验与诠释来理解自己的身份与自我存在[10],具有区别于另一个地方的本质属性[11]。同时,特定群体会对某一空间和边界形成强调作用,并赋予地方性的故事、内涵、意义等,以此区别“我者”与“他者”[12]。因此,地方性是指特定地域内的生态环境、地方特色、社会活动,以及历史传承下来的丰富地方文化所构成的区别“他者”与“我者”的意义、身份认同、价值及意识形态[13]。

近年来,都市化的快速发展,全球化、标准化、信息化不断地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似乎逐渐稀释对地方文化和自然环境所形成的巨大威胁[14]。民宿成为有灵魂生活、有温度住宿、有深度旅行的标志,其怀旧、个性、诗意、有情怀的特征,成为了当代人们抵抗大都市生活,探寻诗意远方和寻求身心健康的旅游栖居新方式。而民宿地方性构建诠释了民宿的内涵和本质。因此,从人文地理学理论视角,探讨民宿地方性构建与内生式发展模式路径,让地方性丰富的生态环境、社会活动、地方特色、地方精神以及地方文化内涵赋予民宿空间新的意义与价值,使之成为民宿地方性构建与内生式发展的动力源泉。

1 民宿地方性构建与内生式发展的天然耦合性

1.1 民宿地方性构建包含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双重体验

从游客需求角度出发,民宿体验除住宿体验外还包含文化体验和自然生态环境体验[15],通过民宿的空间设计、住宿环境、主体文化感受地方性的文化精神、生态环境等。从民宿设计方面,将地方性文化、民风民俗、自然风景嵌入民宿中,如云南民宿设计,将丰富的民俗文化、民族特色、自然景观应用其中,既提高民宿室内空间设计之感,又加深游客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还为游客创造了接触大自然的机会[16];在主客互动方面,民宿主人通过物品、信息、情感等互动行为,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风土人情,制定旅游计划,满足体验需求[17]。因此,民宿地方性构建是民宿内生式发展的先决条件。

1.2 地方性为民宿内生式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在发展旅游经济背景下,民宿是文化和服务共同构建的结果,其经营核心为文化,经营基础为服务[18]。内生式发展理论最初应用于经济学,1975年由瑞典财团正式提出,以区域内的资源、技术、产业和文化为基础,以自我为导向从主体内部促进经济发展[19]。李忠斌等[20]认为民宿产业的发展应立足于地方的自然生态、民风民俗;邓念梅[21]认为深度挖掘地方独特的文化和自然元素,能突出民宿的旅游特色;孙晓敏[22]从民宿的文化消费和符号消费中发现,应用地方文化符号对民宿市场定位和提升品牌价值具有重要作用;许棱[23]从游客感知角度出发,验证了地方性文化是民宿发展的核心吸引力,紧扣区域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活化当地人文故事,结合现代科技和时尚元素可以提升民宿的文化内涵;陈春燕[24]提出民宿经营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服务和特色文化。综上,民宿经营应运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元素,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民宿周边环境优美、设计独特、主题文化有内涵,兼具观光与度假功能,满足游客的住宿、休闲及娱乐的需求。丰富品牌形象,强化品牌记忆,让地方性成为民宿主体内部自下而上的原生动力,在民宿内生式发展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看出,民宿的地方性构建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以自我特色为导向的旅游市场供给。在民宿文化趋同化背景下,民宿地方性构建不仅为游客提供地方性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双重体验,而且是民宿内生式发展的良好物质基础。

2 民宿地方性构建与内生式发展模式引介与解读

2.1 模式引介

从学者关于民宿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中可以看出,民宿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人地关系形成的地方文化、地方自然生态资源、民宿主人服务品质3个方面[25-26]。民宿主要依托地方性特征进行空间设计,营造地方性氛围来提高竞争力。应用地域特征的衣、食、住、饰、用、语言于民宿当中,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生活习惯以达到地域性和异地文化的心理暗示,增加游客的好奇心[27]。同时,民宿提倡和强调“主人文化”,在民宿主人(地方性构建的供给者)和游客之间营造良好的互动关系和空间氛围,是民宿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28]。民宿主人依据地方性特征,构思设计民宿空间、展示主人文化魅力、展现民宿地方文化内涵,是民宿内生式发展的关键。

2.2 模式构建

民宿地方性构建应从地方性特色资源[29]、游客感知[30]等方面出发,构建以民宿主人、民宿空间、游客为主体的围绕地方性文化、生态环境、日常生活展开的内生式发展要素,通过设计、服务及氛围营造,显现地方特色鲜明的民俗旅游体验消费方式。以此满足游客对异地文化探奇和异地“家”温情服务的旅游需求,从而提高游客满意度,培育地方性民宿品牌。

从对民宿地方性构建与内生式发展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保障民宿地方性,构建各方主体地位,明确各自主体责任,促进了民宿地方性构建与内生式发展的互惠共生。这种空间设计理念是保证地方性元素有效参与民宿内生式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民宿自身特点要求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元素及现代性技术的嵌入,最终形成主要目标、主体要素、主体责任共同作用下的民宿地方性构建与内生式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2.3 模式解读

从图1可以看出,民宿地方性构建与内生式发展模式主要包括3个部分:顶层的主要目标,核心的主体要素与主体责任。

2.3.1 主要目标通过地方性文化、生态环境、特色资源等构建地方性文化符号叙事、塑造地方性民宿品牌,达成地方性构建与民宿内生式发展的良性互动。具体包括3个层面。

1)构建民宿地方性文化符号。民宿地方性构建过程除了实物的景观构建外,还依靠自然元素、民风民俗、艺术和文化等特征营造一种地方性想象,展示相对于都市生活的异质性空间,凸显地方的独特性,体现出地方性与现代性功能交织的文化形态。通过对地方性文化符号的展演、叙事,讲述地方文化、地方故事、地方生活,使文化符号传播成为民宿营销、游客体验的重要吸引物。

2)实现民宿地方性构建与内生式发展互惠共生。民宿地方性构建是一项多方受益的选择,对于民宿主人而言,可以节约成本、塑造良好形象;对于游客而言,可以体验异地文化底蕴、良好生态环境以及有温度的服务;对于民宿空间而言,嵌入地域文化、物理空间与表意的“镜头切换”,使民宿体验具有浓烈的地方性元素气息。民宿地方性构建是对地方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有益于民宿内生式发展,但两者的互惠共生需要以各方主体对地方性的充分的正确的认识为基础。

3)促进地方性民宿品牌建设。通过地方性文化和自然景观打造民宿的高品质住宿与旅游体验。民宿地方性构建应当紧扣地方性文脉和地脉,保护具有地方特征的重要景观载体,凸显民宿空间的地方特点,从微观层面构建民宿的独特性。

2.3.2 主体要素及主体责任民宿地方性构建与内生式发展的主体要素是民宿主人、民宿游客、民宿空间。它们之间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典型差异,如表1所示是针对它们各自主要责任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从表1可以看出,地方性构建是民宿内生式发展的基础和依托,民宿主人是地方性元素的拥有者与提供者,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地方性文化是民宿的重要任务。游客旅游动机影响着民宿的地方性构建,游客通过住宿和旅游体验间接地参与民宿地方性构建,产生地方性文化认同与地方性依恋,形成保护地方自然环境、尊重地方文化意识、推广地方特色文化和宣传民宿品牌等行为。民宿空间是游客和民宿主人的共同消费空间,利用地方性元素的功能、景观、文化营造异质性空间,在地方性与现代性的相互作用下,为游客提供具有高品质的住宿体验。

表1 民宿地方性构建与内生式发展的各主体要素、主体责任与具体措施

2.3.3 各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要目标是主体要素与主体责任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主体要素通过履行各自职能,对民宿空间进行文化符号叙事,产生经济、文化、环境效益,促进旅游体验回馈民宿与游客。地方性独特的生态环境、民俗文化、地方精神既是民宿重要吸引力,也是游客对异地文化旅游、住宿体验的向往。这种各主体要素责任明确的有效的地方性构建,促进了民宿经营收益的内生式发展模式。

3 民宿地方性构建与内生式发展路径

民宿地方性构建的方法策略主要是围绕民宿主人、民宿空间、游客等进行讨论。从民宿经营过程看,民宿构建的空间设计、自然生态环境、主人魅力等地方性表征,能有效促进民宿经营收益,提升民宿核心竞争力。从游客体验过程看,住宿、旅游体验主要涉及民宿服务、餐饮、住宿空间感知、休闲娱乐等,展现了民宿地方性元素构建的怀旧、个性、诗意、有情怀的特征。梳理民宿地方性构建路径与方法,结合民宿内生式发展的主体要素与主体责任,综合考虑民宿内生发展要素与旅游关系,在此归纳出了民宿地方性构建与内生式发展的3条路径。

充分展现民宿地方性文化的生活方式。民宿实质上是一种“地方生活”体验,即心理和生理的“接地气”体验。比如:为游客提供当地特色美食及时令瓜果等,推广地方美食以及推介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鼓励游客参与民宿生产生活或农事体验活动,让游客在农事活动中体验地方生活,体会民宿乐趣。通过民宿的休闲娱乐生活,为游客塑造一种自主性高、体验性强、服务性好的“地方生活”方式。

基于内生式发展需要,通过空间设计服务于游客。根据游客对有灵魂的生活、有温度的住宿、有深度的旅行需求,民宿应坚持地方性特色与风格构建,在传承和凸显地方性元素的前提下创新发展,深挖体现民宿意义和价值的地方文化、民风民俗等地方元素,让地方的“情”“景”相互交融,赋予新的形式,呈现差异化的地方性景观与日常生活体验的旅游方式。另一方面,对民宿规划设计要以当地的环境承载为依托,营造人与自然和谐适应的生态环境,在建筑、设施上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就地取材,低碳节能,要敬畏自然,让“看的见山,望的见水”成为民宿发展理念,使民宿地方性构建空间成为游客灵魂的栖息地。

民宿主人和员工构建地方性特征,营造地方性宽松氛围。有温度的民宿服务可让游客放下异地陌生感与紧张感。民宿主人应设法提升服务人员的社交能力及服务技能,充分与游客互动交流,让民宿的整体服务质量提升档次。其次,游客对地方性的理解与当时背景下的情感有关,需要民宿主人和服务人员有意识地为游客营造地方性宽松氛围或制造仪式感,设计有话题性和艺术性细节的旅游活动体验方式,将情感外化为舒适性、便利性、特色化的诸多体验。同时,从细微处激励游客之间产生互动行为,使游客在知识、情感、成本等多个方面获得价值感[31],并促使游客二次回游和产生向他人推介本地民宿的行为。

民宿地方性构建是为了应对文化趋同化、民宿同质化、产品单一的问题,抵抗和回应大都市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都市化的生活压力让游客向往“诗和远方”,回归接地气的生活、稳妥而真实。民宿的强烈地方文化元素和气息恰好中和了都市化生活的喧嚣。因此,民宿内生式发展十分需要地方性元素的构建。民宿既是对地方性的传承与保护,又是对现代性发展的适应与推进,体现了地方性传承与现代性发展的相互建构、相互融合。但是,民宿地方性构建需要注意避免出现“伪地方”构建。“伪地方”是一种都市化发展中所带来的地方性挖掘缺乏深度的现象,换言之,都市化带来的商业化现象,使地方生活浮夸化、肤浅化以及文化产品虚假化[32]。因此,当民宿发展遇到瓶颈时,要充分调动各利益相关主体,积极地参与到民宿的地方性构建中来,让民宿依托地方性做到对外的适应与传承,在保持地方性形式可塑性的同时实现民宿的内生式发展。这是研究的主旨与期待,值得探讨。

猜你喜欢
内生民宿主体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孪生院子民宿
论碳审计主体
东胡林民宿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学校文化:激活自我教育的内生力——以西亭小学和美文化建设为例
何谓“主体间性”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你是民宿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