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养老社区公共空间适宜性设计策略研究

2022-03-10 04:07张广平刘依航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安徽建筑 2022年2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养老老年人

张广平,刘依航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1 引言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见图1)。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间仍将面临大量人口老化带来的社会压力。

图1 多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被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种状况下,社区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公共空间作为社区的活力中心,承载着更多的功能和任务,合理的公共空间设计对日后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以及开展对应的工作有着铺垫作用[1]。自进入老龄化时期以来,我国一直在积极发展养老产业,也出现了开发很好的养老社区,但在公共空间设计方面仍具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

2 综合性养老社区发展现在及老年人特点

2.1 综合养老社区现在

养老社区是一种结合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清华大学周燕珉教授曾将养老社区定义为老年群体集中化居住空间为依托,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涵盖医疗、康复、生活、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区模式[2]。随着养老方式重心的转移,综合养老社区具有安全性高,功能全,专业性强、针对性高等优点。但国内现存的专业养老社区似乎更注重空间品质和场景的表面设计,照搬国外CCRC的开发模式,并未做到理解国内老人的生活需求和内心真实感受进行分析规划,空间和功能未迎合国内老年人的真实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并且盲目追求“高端”,缺少人性化设计的介入。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是在符合我国老人特点的基础上将Care(照料)转变为Life(生活)的设计研究。

2.2 老年人特点

2.2.1 老年人生理特点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随着岁月的更迭而产生行为缓慢、认知障碍等现象,在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能力的降低尤为显著,身体上不可逆的变化会影响老年人对周围事物的准确判断,对当下发生的事情来不及做出反应,从而可能诱发受伤等结果。

2.2.2 老年人心理特点

老年人随着社会角色的退出,工作重心由工作向家庭转变,生活状态也由忙碌转变为安闲,缺少了社会参与感,社会存在感也被弱化。子女不在身边、丧偶等因素会使老人们产生孤独、寂寞等情绪。

老年人的情感较为敏感,会在意很多之前并不在意的细节,时常怀疑自己会成为子女的负担等消极心理,并且身体机能的下降和疾病的出现会让其产生担忧情绪,缺乏安全感。老年人的生活热情也会逐渐衰退,焦虑和抑郁等情绪会增加。

另外,老年人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适应较慢,会对不熟悉的事物感到无从下手,产生谨慎和紧张的情况出现。所以建筑师需要通过空间设计和氛围营造来让老年人尽快适应新旧环境的交替。

3 基于老年人特点的公共空间需求分析

3.1 安全需求

安全是老年活动空间的基本要求,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的安全性设计涉及诸多方面,如空间内部铺地材质应使用防滑且反射率低的硬质材料。老年人对光的敏感度下降,强烈的光线会影响老人对行进路线上路况的判断。在空间内的行动路线上,扶手应与行动路线跟随设置,且各个功能空间的间距不宜过长,在适当处设置休息区供老人休息。除此之外,还有高差的处理方式、开窗方式和家具的处理形式等。通过对建筑物理环境的设计,最大程度地消除老年人活动空间的潜在危险,在心理层面上给予老人安全感。

3.2 交往需求

老年人对交往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子女忙于工作无法陪伴是现在社会大部分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老年人活动区域缩小,交往对象因此变得固定。为老年人提供交往空间,有利于老年人打开内心,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培养兴趣爱好,与不同年龄的人群交流,获取不同的生活体验,能够减少家人不能时常陪伴的孤独感。

3.3 归属需求

自我怀疑和孤独落寞是大部分老年人都会经历的心理阶段,尤其是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对周围事物都是陌生的,心里的谨慎和畏惧就会被放大。公共空间归属感的营造,可以通过材料的选取以及建筑风格、装饰风格入手,给老人熟悉的场景和氛围,比如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符号和材料,老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物品,讲述自己的故事,提升成就感,增加归属感。

3.4 舒适需求

舒适性是老年人心理需求里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空间的舒适度决定了空间活动的产生,老年人觉得空间舒适才会在空间内停留并且进行活动、娱乐和交流,空间舒适性的决定因素有很多,区域的划分、空间的尺度以及装饰风格等。从心理层面上来说,舒适的空间也会给老人们更积极的心理影响,带来精神层面的愉悦。

4 老年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老年人的公共空间设计是近年养老产业关注的重点。以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为背景,公共空间已经不限于棋牌室、茶水间等简单的功能,对于老人来说,能用性强,功能丰富合理,舒适安全,有吸引力才是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实际要求。

4.1 安全“有障碍”的设计

老年人害怕独处,因为慢性病是老年群体不容忽视的隐患。老年人长时间不锻炼会加快身体的老化,身体行动力和体质老化使危险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传统理念中,为老年人服务的空间应是安全无障碍的,但安全不等同于无障碍,老年人需要有适当的锻炼来延缓身体的衰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老人的活动范围内合理设置“障碍”,减少医疗康复器械的使用,将保健锻炼融入到日常行为中,通过有趣的方式或游戏让老人可以进行有选择的主动性锻炼,避免因抗拒医疗器械使老人产生自卑等心理暗示,让老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达到身心的愉悦[3]。

4.2 功能多元适宜

公共空间功能的选择和梳理,首先要通过调查来总结出该地区老年人最希望设置的功能是哪几种。其次老人们根据文化程度和所处地区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功能需求,要做到因地制宜地选取活动功能,各个功能做到联动,拥有互动性和交融性,使老人们在各个功能空间流动起来,同时也要注意动静分离和空间私密性。功能方面,尝试引进新的项目去吸引老年人进行活动,新鲜事物的输入有助于老人思维的锻炼和心情的放松。

功能多元化的主要目的在于给予老年人日常可以交流、锻炼的多项选择的权利,不局限于单一功能的枯燥和集中功能空间的混乱,创造出老人们拥有高品质晚年生活的环境。

4.3 空间灵活可变

空间的灵活设计应与空间功能的选择可结合考虑,各项功能的面积占比要与老人意愿正向相关。以往的公共空间设计中,空间的数量越多代表着功能种类越全面,但最终表现出来的却是每一种功能被安排进了独立且相同的隔间里,失去了联系与互动。功能的区分不一定是用墙隔出来的,空间要具有可改变性,老人不会固定在一个功能空间,空间灵活设计的目的是使老年人能更多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在无锡耘林生命公寓的共享大厅内,各功能之间的分隔方式多采用屏风、绿植、帘子等可活动性隔断进行处理,空间开放性与流动性随之增强,为老人创造多空间交流的条件(见图2)。

图2 耘林生命公寓的休息区与用餐区

老年人有集体活动的需求,开敞的空间比封闭的空间对老年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更为积极,传统的分隔方式不仅造成了空间的浪费且造成了行动流线的延长,对老年人容易造成封闭和压抑等使用感受[4],灵活性的空间设计可以通过将空间拼合的方式,利用空间的整合达到集体活动的目的,将空间按需开放,使用上给人放松和开阔的心理感受(见图2)。空间灵活设计也可以实现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融合[5]。将与室外相邻的部分墙体用活门窗代替,需要连通时全部打开,做到将室外的空间引入室内的效果(见图3)。

图3 耘林生命公寓的活动大厅

4.4 公共空间在地性设计

中国老人讲究落叶归根,因此大多数老人选择了自己最具有归属感的地区安度晚年。建筑设计中的“在地”概念,强调的是建筑物本身与所处的大地以及形成于其上的文化、风土等地域特性的依附关系。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提升的不仅是空间品质和艺术审美,更多的是帮助老人享有精神上的归属与亲切。

在老年人公共空间的设计上,要考虑融入地区文化特点,例如苏州的吴园养老社区利用当地独特的苏州园林式的建筑风格去进行设计和规划(见图4),具有十分鲜明的当地特色,使老人的归属感十分强烈,并且配备了当地特有的活动,因地制宜地将文化与空间结合设计,利用地区的特有文化以及物件去进行空间的情节编排,将公共空间的场景和空间结构上的关联性表达出来,从而达到空间氛围的营造,吸引老人们主动活动和交流(见图5)的愿望。老人身处于自己熟悉的场景中,心态放松的状况下也就会促进空间内活动的发生。

图4 耘林生命公寓的室外休息区

图5 苏州吴园的园林式建筑风格

图6 苏州吴园的休息大厅

5 结语

老年人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养老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老年人追求更多是照料和安全,现在所要考虑的是生活,属于老年人的生活,目的是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质。老年人公共空间设计,应更多地注重对老人情感和精神上的关怀,做老年人需要的设计,而不是一味地去做认为老年人应该有的公共空间设计,从老年人需求出发,寻找适合老年人身体和心灵的环境空间,达到老有所享的目的。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养老老年人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室内空间设计》
刘静设计作品(一)
王佳、骆太均空间设计作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