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江
儿童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全社会都应该百倍呵护。如今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市场化运作的艺术培训班,他们一些做法有违对儿童培养的初衷,比如在儿童绘画比赛中设立一、二、三等奖,这不合适,尤其是低龄儿童组的绘画比赛。我认为:孩子们只要在作品中表现出天真纯稚的天性,就应该得到鼓励和奖励。我们鼓励的是孩子真性情绘画,真性情表达才是绘画中最至关重要的。那种大人脑子小儿手、老师技术孩子的拼图描画,都是为了虚名而做出的违反少年儿童特定年龄段规律的艺术产物。过于成熟的绘画,是一种拔苗助长的、不正的社会风气。如果我们对这种社会风气不加以重视,不但不利于儿童美术学习,而且还会污染少年儿童纯洁的心灵,将来对孩子的危害极大。
我看过一本叫《儿童与艺术》的书,以教育理论为主,非常专业,并配有300多张插图,理念与操作相结合,内容既系统又丰富,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第一节就讲到了艺术教育的基础。首先讲到儿童艺术和社会,他把儿童放在第一位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艺术是感性的,而艺术教育肯定是理性的,在艺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教育者是主导,而主体是被教育者。所以我们教育者必须首先考虑三个因素:第一,熟悉被教育者的特征。你的学生是哪一类人,是什么类型的人必须得明白,必须熟悉这一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必须要弄明白他们在这一时段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教育。第二,教学的内容。这是非常专业的一部分,和整个艺术分类有关。因为专业性非常强,对教师来说,其对艺术分类的熟悉程度、种类之间的贯通能力、识别认识水准一定要高,唯有此,艺术教育这一部分才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第三,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指我们所面临的整个社会处境,这是一个大环境,这个大环境所具备的价值取向,如何和我们在艺术教育当中的本质保持一定的平衡?比如上海这样一个地方,上海这个地方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以及整个的发展战略,以及普及和完善美术教育的美育方面的整个社会性的要求,所有这些东西在我们少儿教育当中都应该慢慢地渗透进去,所以社会的价值观其实是一个大的正题,对我们孩子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艺术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学科,它的多变与创造性是随着年龄、生理条件、认知水平,以及以往的艺术沉淀和已有的艺术形态以及社会时尚性等诸多外因的变化而确定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从儿童抓起”。这是社会的认知,大家都应有这样的认知。
如何在儿童期进行艺术教育?这里面有很重要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我觉得在中国特别应该引起重视,我相信很多儿童艺术教育专家比我更有发言权,因为这个门类的特殊性,必须要有幼儿教育方面的专家在这方面深入研究才行,尤其在西方,他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深入,我们可以慢慢向他们学习。
我近期参观了宋庆龄幼儿园,觉得这里的老师们是非常棒的艺术教育的点灯人。观看了他们上课方式,我觉得在这里成长的孩子们,他们的健康、幸福和老师们亲情关怀及热情帮助是分不开的。这些孩子都在玩耍和娱乐中进行着艺术创作。老师提供了各种材料,采取各种方法,通过有趣的引导,在过程中既引导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同时又用非常温柔易懂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他们上康定斯基的音乐绘画课,这一课非常有意思,通过一个视频,一边放着音乐,一边让孩子们产生想象进行创作。这其中就有康定斯基的绘画在里面,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解释他的声音、重音和长音、短音、点音,这些音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当中通过画画的方式表征出来,所以孩子的纸面上就出现了很多的点以及线,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孩子们的手上也加快了速度,这种听和手的运动同时进行的方式,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创作方式。因为孩子们是从天性出发,由于老师不断地去启发和引导,这不仅体现了孩子们对康定斯基画的理解,同时也在绘画过程中表达了每一个孩子自己独有的表征方式。这一活动很好地体现了“点燃儿童想象力”这一主题。由老师去点燃孩子们对世界名著的欣赏,点燃他们内心对绘画表达的欲望,同时在他们绘画当中鼓励肯定创作的行为,这才真正是儿童绘画的点灯人。
孩子们在创作
“孵画”展览现场
儿童艺术教育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其真正的用意是开发每个儿童身上潜在的想象力,只有这些想象力被开发出来,我们这个民族才具有创造力。所以想象力、创造力是整个艺术教育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