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FDI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

2022-03-10 18:39闫寒
商场现代化 2022年2期

闫寒

摘 要:本文基于2008年-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区域金融发展为门限变量,构建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双向FDI与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FDI和OFDI对我国各区域的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门限变量为区域金融发展。仅当金融发展水平超过门槛值时,FDI与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才更加显著。未来,我国应全力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在“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政策基础上更有力地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双向FDI;区域创新能力;区域金融发展;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

一、引言

创新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技术进步推动创新发展,而技术进步则主要来源于国内自主研发和国际技术外溢两大途径。随着各国国界逐渐消失,全球政治、经济等趋于一体化,FDI与OFDI对技术进步的激励作用愈加明显。因此,充分借助FDI与OFDI的逆向技术外溢,对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价值不言而喻。

双向FDI作用于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便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以往学者在研究双向FDI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时,往往忽略了地域异质性因素的影响,例如地域金融发展水平等,随着地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改变,双向FDI与创新能力之间可能产生非线性关系,如果忽视这一点,可能导致研究结论出现偏差。因此,本文将区域金融发展作为门槛变量,构建门限回归模型,探讨区域金融发展在双向FDI影响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的效应。

本文利用2008年-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区域金融发展的角度出发,在非线性门槛回归的模型中分析双向FDI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双向FDI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为非线性关系,表现为区域金融发展的门限效应;第二,只有在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超过门限值的情况下,双向FDI才显著积极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本文的突破点在于:第一,以往大部分学者从FDI或OFDI单一角度出发研究对创新能力的效用,然而随着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战略的不断推进,双向FDI都可能成为技术溢出的主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同时引入FDI与OFDI作为研究对象,丰富了现有的研究。第二,本文基于区域金融发展视角,探讨双向FDI与创新能力的非線性关系,实证检验了双向FDI对创新能力的门槛效应。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现有文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第一,分析FDI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符淼(2009)基于面板数据开展研究,结果表明FDI同时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和技术挤出效应,但前者更加显著,即在正向促进创新能力提高方面效果显著。李政等(2017)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证明了FDI对创新效率存在正向效应,且效用值存在地区异质性。唐宜红等(2018)探讨了以服务行业为对象,研究FDI的创新效应,结果显示FDI的竞争效应和学习效应极大推动了东道国服务企业的创新发展。然而,也有些研究结论指出FDI对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效率的提升无益。国外学者Ruane&Ugur(2005)和Lee(2006)等都得出了类似的研究结果。第二,分析OFDI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夏京文等(2014)以市场化水平为门槛变量,证实了OFDI的国际技术溢出,且随着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OFDI更加显著地激励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李娟等(2017)研究指出,OFDI的技术溢出对于中国各省份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并且OFDI促进技术进步进而推动创新能力提高的途径主要是自主研发资本和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杨世迪和刘亚军(2021)的研究发现,OFDI显著提高了区域绿色技术研发效率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并且对后者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Kogut&Chang(1991)在文章中指出,美国的研发支出密集型产业是日本对外投资的主要对象,投资目的在于学习吸收美国先进的技术。同样,也有部分学者认为OFDI抑制了创新。尹东东和张建清(2016)基于吸收能力的角度,运用GMM法进行估计,发现我国OFDI并没有体现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Hong等(2019)研究表明,OFDI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创新绩效起着阻碍作用,主要原因是OFDI的目的在于寻求资源和市场,这就导致母国投资的减少,进而影响母国创新绩效的提高。第三,分析影响双向FDI创新效应的有关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发展、金融发展、研发强度、技术差距、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李梅和柳士昌,2012;谢建国和吴国锋,2014)、吸收能力(何兴强,2014)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以往国内外学者大多研究FDI或OFDI对创新的影响,并未将二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对影响因素的考虑也相对匮乏。双向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应该放在同一框架下分析,并引入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等区域异质性因素的影响,如此才能更加系统全面地理解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双轮驱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的价值。

三、模型设计与指标说明

1.模型设计

门限效应是指在经济系统中,当一个变量的取值达到一定数值后,导致另一个变量突然转向其他发展方向的现象(结构突变),该数值称为门限值。本文将区域金融发展作为门限变量,通过构建非线性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双向FDI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模型设计如下:

上述方程(1) 和(2) 分别为以fdi和ofdi为自变量的分析其对创新影响的基于区域金融发展的门限回归方程。式(1) 和(2) 中,inv代表区域创新能力,fdi代表外商直接投资,ofdi代表对外直接投资,open代表开放水平,RTI代表科技投入程度,hum代表人力资本,urb代表城镇化水平,i代表地区,t代表年份,γ代表需估计的门槛值,εit代表随机误差项,μi代表各省份截面数据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效应,I(·)为示性函数。

首先,假设β1=β2,即验证门限效应是否存在,若假设得到证实,则门限效应不存在。当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时,Hansen(1999)又通过似然比统计量LR(γ)的构建,计算门限值γ的置信区间,LR检验还可以进一步检验γ的真实性,即验证门限估计值是否与真实值相等。

在单一门限效应存在的情况下,Hansen(1999)还能够进行多重门限检验。例如,双重门限即指将样本数据分为三组,以fdi为自变量的双重门限回归模型的方程表示如下,以此类推可得到以ofdi为自变量的方程,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2.指标说明

本文使用2008年-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由于西藏和港澳台地区数据残缺严重,因此本文最终使用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相关指标设定如下:

(1) 因变量:区域创新能力(inv)。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公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从创新绩效、创新环境以及研发投入等多维度测量创新能力,此报告更加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本文使用该报告中的各区域的综合指标表示区域创新能力。

(2) 自变量: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外商直接投资(fdi)。本文使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表示对外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额表示外商直接投资。

(3) 门限变量:区域金融发展(fin)。本文使用各省份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和与同期GDP的比值表示。

(4) 控制变量:

①开放水平(open)。本文使用各省份历年的进出口总额与同期GDP的比值表示。

②科技投入程度(RTI)。本文使用各省份历年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部分投入所占的比重。

③人力资本(hum)。本文使用文献中较为常见的测量方法,以各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hum,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方程式(4) 中,prim、jun、high和uni依次表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接受教育程度的居民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

④城镇化水平(urb)。城镇化水平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使用各省份城镇人口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表示。

3.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统计年鉴。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门限值估计

首先,检验门限效应是否存在。从表1可知,无论模型的自变量为lnfdi还是lnofdi,都存在对区域金融发展的门限效应。当自变量为lnfdi时,单一门限效应在1%的水平下显著,但双重门限效应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当自变量为lnofdi时,单一门限效应在10%的水平下显著,但双重门限效应同样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后文使用单一门限模型进行分析。门限效应具有显著性,表明双向FDI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以区域金融发展为门限变量的单一门限效应。

其次,进一步对门限值的置信区间进行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以自变量为lnfdi为例,门限估计值为0.7221。

2.参数估计与结果分析

验证了门限效应的存在以及估计了门限值后,即可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以lnfdi为例,表2展现了以lnfdi为自变量、以区域金融发展为门限变量的模型回归后的参数估计结果。从表2可知,FDI与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具体表现为以区域金融发展为基础的单一门限效应。当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低于0.7221时,FDI的系数为0.012,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此时FDI虽然正向激励区域创新能力,但效果并不显著。当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超越0.7221时,FDI的系数为0.058,并且在5%水平下显著,说明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这意味着,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FDI创新效应的发挥。原因可能在于地区金融发展程度越高,企业投融资、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人力资本培育越易于进行,越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投资建厂经营。

五、结论与未来展望

本文构建的模型结果表明,双向FDI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具体表现为以区域金融发展为基础的门限效应。即双向FDI对创新能力的提高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这一激励效果在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才更加显著。

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设性意见:第一,基于FDI的视角,我国大部分省份的金融发展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FDI通过技术扩散推动创新能力发展的作用。因此,各地政府在引進外资时,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扶持金融发展,在金融市场得到良好发展的基础上结合高质量外资,以便更有力地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二,基于OFDI的视角,我国大部分省份的金融市场环境制约了OFDI的逆向技术扩散。因此,在走出国门的步伐加快的情况下,各地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供给侧改革,完善资本市场的运作等,促进OFDI逆向技术扩散和吸收,进一步推动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符淼.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J].广州:国际经贸探索,2009,(4).

[2]李政,杨思莹,何彬.FDI抑制还是提升了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基于省际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经济管理,2017,39(04):6-19.

[3]唐宜红,俞峰,王晓燕.中国服务企业是否从服务业 FDI 中获取创新——来自第二次经济普查和专利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30-143.

[4]Ruane F,Ugur A.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in Irish Manufacturing Industry:Evidence From Plant Level Panel Dat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2005(12):53-66.

[5]Lee G.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Spillover Channel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6(50):2075-2088.

[6]夏京文,李景清.经济市场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技术经济,2014,33(09):17-24.

[7]李娟,唐珮菡,万璐,庞有功.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创新能力——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7,(04):59-71.

[8]杨世迪,刘亚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提升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21,37(02):83-98.

[9]Kogut B,Chang S J..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1,73(3):401-413.

[10]尹东东,张建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6(1):109-120.

[11]Hong J,Zhou C,Wu Y,et al.Technology gap,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domestic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China[J].China&World Economy,2019,27(2) :1-23.

[12]李梅,柳士昌.對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管理世界,2012(1):21-32 +66.

[13]谢建国,吴国锋.FDI 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基于 1992-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4(11):74-79+89.

[14]何兴强,欧燕,史卫,等.FDI技术溢出与中国吸收能力门槛研究[J].世界经济,2014(10):52-76.

340850033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