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活化科技档案探析

2022-03-10 06:20毛双惠
兰台内外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技档案活化

摘 要:新时期口述历史呈多元化发展格局,给科技档案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阐述口述历史活化科技档案的表现,明确在科技领域系统地开展口述历史的必要性,提出通过拓展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职能,强化部门协作、统筹科技信息资源、深入宣传口述历史、获得更多科技人员与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参与,系统地推进科学口述历史,以期为搞活科技档案、深度挖掘利用科技档案提供有益借鉴,充分发挥科技档案服务科学文化传承的作用。

关键词:口述历史;活化;科技档案

著名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认为,“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收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1 ]新时代,随着网络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现代口述历史在中国蓬勃发展,已从史学研究向档案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发展,成果内容更加丰富、成果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呈多元化发展格局。口述历史在档案学领域被用来挖掘历史记录以弥足传统档案资料的不足,在社会学领域被用来积累社会资料以做深度的文化阐释。这给长期以来重保管轻利用的科技档案管理带来发展机遇:口述历史是活化科技档案的脐带,使其与科学研究、科学文化、科学传播之间紧密相连。因此,探索研究运用口述历史方法活化科技档案的表现、方式及路径对创新科技档案管理方式、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 口述历史活化科技档案的表现

1.1 助力科技档案与科学文化建设的融合

科技档案是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汇聚的智慧成果,蕴藏了丰富的科学文化价值,但是挖掘开发利用不够。而口述历史以其访谈动机的多样性和访谈主体的多元化[2 ],为科技档案中科学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是档案工作者积极研究科技档案记录的空白和不足,针对性地开展口述访谈,收集历史人物及重大事件的细节记录,丰富科技档案内容和形式;二是科技人员可通过口述访谈对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进行文化阐释,如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情怀、科学精神等,使科技档案超越静态的图表、图纸文件成为血肉丰满的活态历史画幅,从而为科学文化建设夯实特色档案资源基础。

1.2 助力科技档案与科学传播工作融合

运用口述历史方法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正是档案宣传和科学传播的题中之意。在新媒体时代,公众参与已成为口述历史的基本特征,口述访谈的对象已从社会精英拓展到普通群体,口述访谈编研成果能通过大众媒体呈现给社会大众,有助于科技档案信息、科学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传播。一是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具有凭证作用,以科技档案为支撑的科学传播能增强公众对科技信息的信任度,提升科学传播的社会效果;二是口述历史具有鲜活、生动的特点,符合公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能给公众一种易于亲近的真实感,进而增加科学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1.3 助力科技档案与科技历史研究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左玉河研究员指出,“口述历史的主要任务,就是挖掘、采集、保存、整理口述者的历史记忆,在探寻记忆之真的过程中无限逼近历史之真。”[3 ]访谈者从口述者大脑中提取的记忆碎片构成还原历史真实的基础。访谈对象的多元化使访谈者更注重对同一历史事件的经历者和见证者群体进行访谈,而作为历史共同体的众多口述者呈现的个体记忆往往存在差异性。访谈者在研究这种个体记忆差异产生的过程中,必须借助科技档案与文献互相印证、去伪存真,才能探究历史真相。例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通过口述访谈、查找档案文献,历时五年完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志》的编撰,记录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1928年至2010年的发展历程,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

2 在科技领域系统地开展口述历史的必要性

2.1 抢救性地开展口述历史是新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

“科学家是科学文化形态和风尚的引领者和实践者,科学家的科技活动始终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4 ]虽然科学家在科技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科技档案,但是科技档案是宏观的、静态的,更多的科技活动细节都储存在他们的记忆中,而个体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身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得模糊甚至消失。因此,抢救科技史料,服务科学文化建设,已成为科技界的共识。早在2009年“当代中国科学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上,樊洪业研究员呼吁,“抢救史料,时不我待”,“把口述史的工作抓紧些吧,留下那些随时都可能逝去的珍贵记忆!”[5 ]当务之急是对经历、见证过重要历史事件及对科学研究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老科学家进行抢救性的口述访谈。

2.2 有组织地开展口述历史是历史文化工作的现实需要

随着科学研究事业的飞跃发展和科学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科研单位愈加重视编史修志工作。樊洪业研究员在2016年接受访谈时指出,与党史、革命史、教育史相比,科学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力度相差甚远。[6 ]有组织地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才能确保口述历料的收集工作顺利进行,以积累新颖、真实、全面、丰富的口述史料储备:一是可获得必要的经费支持,避免因经费不足而使工作停滞不前;二是各部门可互相协作、全方位搜集信息,筛选重要访谈对象,分出轻重缓急,避免错失良机;三是可组建工作团队,用专业的知识、实践能力和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凝练访谈主题、制定访谈计划,避免重复访谈给口述者带来不便,提高访谈成果质量。

2.3 规范地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是档案资源建设的客观要求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鼓励开展口述历史档案的建档工作,以丰富和优化档案、推进档案资源建设。口述历史工作中会形成大量的口述历史记录,有访谈录音录像、文字研究报告,还有口述历史纪录片。只有以规范的形式和流程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才能确保口述历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真实、完整、准確有效,真正发挥“存史、资治和促进学术研究”的作用。樊洪业研究员指出,口述历史要符合史学规范,譬如对有歧义的陈述给予必要的说明等。[7 ]左玉河研究员指出,口述历史应注意规范化操作,遵守道德规范、学术规范和法律规范,以免出现严重的学术失范和法律纠纷。[8 ]

3 口述历史活化科技档案的路径

3.1 把口述历史纳入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职责,为持续开展口述科技史提供组织保障

口述历史是一项需要长期深入开展的工作。明确口述历史的归口管理部门和工作责任,使其组织上有计划、有规范、有总结。而且,依托组织进行口述访谈可极大地调动访谈对象的积极性,有效协调各种关系,使口述历史工作与单位的日常科研和管理活动融合起来。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口述历史工作具有明显的优势。档案馆(室)的主要职能是存史资政、为民育人。调查发现,不仅各级档案馆已把口述历史工作列入其工作职责,而且各级政府机构也把口述历史作为一项工作归口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此外,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具有丰富的科技档案资源基础、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和精良的技术设备,这些都能为口述历史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

3.2 强化部门协作,统筹科技信息资源

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科研项目、成果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准确了解重大科研项目动态,特别是科技成果产出情况,及时对相关科技人员、事件开展口述访谈,丰富项目档案资源,为科学文化建设和科学传播工作积累素材。同时,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与文化、宣传部门的沟通协作,为科学文化建设和科学传播工作提供全面、准确的科技档案资源,同时,也要及时将在科学文化建设和科学传播工作中形成的文件及音视频资料收集归档。

3.3 深入宣傳口述历史,获得更多科技人员与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参与

一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多维度展示口述历史成果。在研究所网站和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开辟口述历史专栏,定期推送可公开的口述访谈视频、访谈记录和编研成果,使科技人员对口述历史产生认同感,从而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最终为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科技人员的热情和力量。二是制作口述纪录片,开展与地方学校和电视台的深入合作,通过口述历史工作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家精神带入公众视野,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和宣传等领域中的作用,促进科技与教育、文化的融合,从而为口述历史工作争取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参与。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口述专业素养和能力

口述历史的核心是口述访谈。访谈者的知识层次决定了其与口述者的互动水平,“互动水平低,会影响史料挖掘的深度和广度”[9 ]。因此,访谈者应深入研习近现代科学史,熟悉重要机构变革、事件脉络、学科发展和人物关系,进而从多角度积累史学知识。同时,访谈者还应针对口述者,广泛查阅档案资料,全面了解口述者的经历,不仅要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还要充分准备访谈资料,以便在访谈时灵活应变、充分挖掘和及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提升口述访谈成果质量。

综上所述,科技档案工作者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积极带头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把科技档案工作开展到科学研究活动中去,把档案馆(室)建成科学文化宝地,在搞活科技档案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档案的科学文化价值,以鼓舞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传承、践行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为实现科技创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档案馆专项“探究口述历史对塑造历史意识和历史记忆的作用——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为例”(项目编号:2020-B01-01)。

参考文献:

[1][美]Donald A. Ritchie.大家来做口述历史[M].邱霞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9.

[2][8]左玉河.多维度推进的中国口述历史[J].浙江学刊,2018(3):216—219.

[3]左玉河.历史记忆、历史叙述与口述历史的真实性[J].史学史研究,2014(4):9—21.

[4]王春法.科学文化的社会功能[J].科技导报,2019,37(9):6—10.

[5][9]樊洪业.关于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的思考——在当代中国科学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30):269—276.

[6][7]熊卫民/问,樊洪业/答.为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铺路——樊洪业研究员访谈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1—12.

[8]左玉河.多维度推进的中国口述历史[J].浙江学刊,2018(3):216—219.

[9]樊洪业.关于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的思考——在当代中国科学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30):269—276.

作者简介:毛双惠,馆员,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3477500338263

猜你喜欢
科技档案活化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彩条牵经技艺在蜀锦织物设计中的实践
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保密策略
如何起死回生?
“活化”历史人物,打造“乐学”文言文课堂
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活化的空间途径
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途径分析
试论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探究与实践
浅析新形势下科技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