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玉
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师教学中的 重点研究对象。其中,基于建构主义者提出的支架 式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 进入学习状态,直至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其过程符 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本文将基于支架理论,结合具 体的教学实例探讨支架式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的运用方法。
一、“读前”搭建支架,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旧知识基础 上的。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为了使学生能快速地 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主题为学 生搭建引导支架,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建立 联系,唤醒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已有认识,激发学生的 阅读期待。
高中英语(译林版)选择性必修三Unit 4 Reading Heritage in danger 在单元主题为 Protecting our heritage sites 向我们介绍了一些世界遗产正在面临的危 险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旨在让人们意识到保护文化 遗产的紧迫性。其实,保护文化遗产的话题在现实生 活中很常见,学生们应当在小学阶段就接触过这个 话题。根据本篇阅读材料的主题语境,教师在阅读前 可以搭建支架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Do you know which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destroyed?”根据教师 的引导,一些学生想到了圆明园、大禹庙等文化遗产 被破坏的案例;还有一些学生想到了一些非物质文化 遗产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如变脸、吹糖人、皮影 等,他们表示这些也只在书本上见过。学生提到的大 多是我国的文化遗产,这是因为学生已有知识的有限 性。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继续引导: “Next, we will learn about the general issues of the World Heritage through learning. Do you want to know?”从而开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二、“读中”布置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单纯地通过教师的教授而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与交流获得的。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文本,提升阅读技能,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独立探索中学习新知识。
“Heritage in danger”这篇文章是高三阶段的学习内容。在此阶段,由于面对的文章越来越长,难点越来越多,学生更加需要教师帮助他们了解文本要点,理解文本主题。理解文本的第一步就是要概括出文章大意,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课后习题并将学习任务展示在课件上,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见表1)当学生完成表格内容后,教师再请两到三个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文本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语篇概括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结合文本提出一些细节类问题,如 How war affects heritage、What caused the disappear- ance of coral in the Great Barrier Reef 等,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思考后独立作答。
三、“读后”适时撤走支架,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当学生掌握语篇内容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读后活动帮助学生处理、转移和内化所学知识,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根据支架式理论,教师不仅要掌握时机搭建支架,也需要在适当的教学环节撤走支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掌握了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后活动。从上文得知,“Heritage in danger”這篇文章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的危险。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知识的输入,而是知识的输出。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以“My Opinion on Protecting World Heritage”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析。而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撤走支架,不对学生的交流探讨做出干预。小组讨论后,教师则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尽管学生的语言表达上可能会出现错误,但是教师无需立刻指出,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这个阶段的教师就是教学指导者,通过观察和评价学生输出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总而言之,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把握好搭建支架、撤出支架的时间点,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