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革命根据地庙会考查
——兼论根据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2-03-09 04:12李永玲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骡马庙会根据地

李永玲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晋中 030600)

庙会源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有着久远的历史。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庙会存在时间长且范围广,至近代亦尤为繁盛。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着日军侵略的加剧,庙会日渐衰落。为抗击日军的侵略,在中共领导下山西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随着根据地政权力量的扩大,对庙会进行了恢复和改造工作。本文通过对根据地政府的庙会政策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根据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希对当今社会中传统文化的政策有所借鉴。

一、抗战初期庙会处于自发状态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9月日军分东、西两路从北面进攻山西。9月11日天镇县失守,9月13日大同失守。此后经历了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平型关战役和太原保卫战之后丢掉了忻州和太原等地区。1938年元旦后日军向山西发起更猛烈的进攻,到2月底长治、晋城、临汾等重镇相继沦陷。1942年日军占领山西105县中的103个县。

山西大部分地区沦陷时间较早,战争也异常惨烈。之后日军在沦陷区内烧杀抢掠,又制造了大量惨案。战争的破坏,日军的残暴统治,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山西农村经济日益萎缩,农民连基本的生计也难以维持,大部分庙会随之中断,极少数较为久远的庙会得以保留下来。

1937年11月,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一部,建立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120师在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在晋西北以管涔山为中心建立了晋绥革命根据地。1937年11月,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率领八路军129师进入晋东南地区建立了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政权建立之初,对敌作战是根据地的首要任务,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也较为有限,无暇顾及根据地内的社会建设,因此没有对乡村的庙会予以过多关注。从庙会自身功能来看,其一,庙会中的各种敬神祭神仪式等活动,与中共提倡科学的文化政策相违背,是批判的对象;其二,战时经济困难,物资匮乏,根据地政府为满足战争的基本需求,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筹粮筹款,庙会的商贸功能也难以发挥作用;其三,战时严重的经济困难也不适宜过多的娱乐活动和宴请亲朋这样的人际交往,而应将极其有限的物资用于战争和根据地的建设中。

基于上述原因,抗战初期根据地政权对庙会没有过多关注,庙会处于自发状态。

二、抗战中期——初步恢复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从1941年到1942年底,是中国人民抗战极端困难时期,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1941年,日本为了把中国变成它进行太平洋战场的后方基地,更加强调用主要力量打击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集中侵华兵力64%和几乎全部伪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蚕食政策,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妄图剥夺抗日根据地居民的生存条件,消灭抗日武装,摧毁抗日根据地。此外,华北各地严重的自然灾害也加重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抗日根据地缩小,人口到了5000万以下,人民军队减少到30多万人,干部损失很大,财政经济极端困难。

面对严重的困难,革命根据地亟需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活跃贸易,使革命根据地得以保存并逐步壮大。在这种情况下,庙会作为乡村社会商品交易的平台,开始受到政府的重视,从发展贸易的角度,有限度地恢复庙会成为各地方政府共同选择。

1941年2月28日,沁源县召开区长会议。“为发展工商业,繁荣市场,调剂民生,也有新的决定。一、恢复旧有的骡马大会,香火大会以及各地的庙会,如沁源城关三月会、七月会,交口五月会,长子七月会等。二、民众经营之商业、摊贩绝对自由买卖,政府并加以保护。即旧有各类商号工厂,政府帮助尽量恢复。”[1]

革命根据地政府为调动民众参加庙会的积极性,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冀银办事处赶会兑换上党票,贸易局届时举行春季大减价。上月区春耕委员会决定了恢复各地骡马大会,通知传了下去,沁源、长子、安泽等县旧有骡马会,庙会,均决定一律恢复,并张贴布告,动员各地民众拿上自己的特产去赶会。”[2]

骡马大会在沁县、屯留亦决定准时恢复。沁县决定由3月21日(农历2月24日)起,在南泉举行骡马大会半月。并布告约法两章:一、不论牲畜,耕具均不许收税;二、准许敌占区自由卖货不得随意干涉。[3]

在根据地政府的积极鼓励和大力宣传之下,也因顺应当时的经济形势需要,恢复庙会的举措很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沁县集市恢复以后,一般物价的波动已逐渐稳定。几年来,门可罗雀的市街繁荣了,金融、商品的流通也都渐形活跃了。……恢复市集,庙会,骡马市确是繁荣根据地经济的必要步骤。”[4]

从这些宣传报道中,可以看到庙会的恢复对当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同时也可以非常明显地注意到庙会的信仰和娱乐功能在报道中不曾被提及,而商贸功能被突出地强调,表明这一时期的庙会与传统庙会相比,已经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根据地政府的领导之下,庙会不再是传统的自发的民俗活动,逐渐和地方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政府事务的一部分。

另外从报道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地方的庙会也被称作骡马大会。因为在传统庙会上牲畜特别是骡马牛是主要交易物,天长日久一些庙会也经常被称为骡马会。这与根据地政府利用庙会恢复经济的目的相一致,因此,在恢复庙会过程中,地方政府就将传统庙会直接改成骡马大会或者骡马百货大会进行宣传动员。

恢复中的庙会在政权力量的影响之下,在悄然发生着某些变化。名称在部分地区被取代的同时,其各种功能在民众生活的定位也在改变。原本为满足民众日常交换而自然存在的商贸功能在政府的鼓励和宣传之下开始日益凸显,并逐渐凌驾于其他功能之上。

三、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大力恢复并深入改造

1943年初开始,根据地逐步恢复和扩大。从1944年开始,八路军,新四军普遍发动局部反攻。进攻沦陷城市,拔除日伪军在根据地周围的据点,大量消灭日伪军,进一步恢复和扩大了根据地。据1945年4月统计,根据地总面积已达到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50万,军队上升到91万,民兵220万。1945年8月,根据地军民对日大反攻,经过两个月的战斗,收复190余座城市,使华北华中各大战略区基本连成一片,根据地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在根据地政权巩固和扩大过程中,政府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进一步强化,逐步成为地方上民众认可和支持的力量。因此,山西革命根据地政府大力恢复庙会,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进行改造。

(一)大力恢复庙会,经济功能凸显

抗战胜利后,根据地面临着恢复经济,发展工商业贸易的工作。历经八年抗战,农民手中的生产工具等物资遭到严重损坏,进入和平时期,恢复农业发展,首先要解决农具问题。作为传统市场的庙会,恢复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地政府要求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这一工作,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如要求在庙会前充分了解当地民众的需要并根据需要组织好相关事宜,通过广告宣传庙会以吸引更多的群众。

通过各方努力,庙会逐步恢复。从1946年和1948年岳北区年庙会统计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庙会得到了充分的恢复,庙会数量和举办庙会的天数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见表1、表2)

表1 1946年岳北庙会市场统计表①

表2 1948年岳北庙会市场统计表②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恢复庙会是促进生产发展,满足农民交易需求,以繁荣当地经济的重要途径。晋察冀行政公署曾明确指出政府组织庙会的目的就是便商利民,商人的货物顺利出售,农民急需的工具和牲畜便利地买到,这样庙会的作用才得到真正地发挥,当地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新生的根据地政权也进一步地巩固。

我们从1947年9月长子县鲍店镇庙会牲畜交易数量可见一斑。该庙会牲畜上会数量及成交数量统计如下:牛驴骡马上会最多是十五日那天700余头,最少是十九日那天50余头,一般是每天400至500头。牛占40%,驴占35%,骡马占25%。成交数牛348头,驴326头,骡127头,马30头,共831头。交易总额81660700元。羊上会最多一天889只,最少一天300余只,一般每天400余只,成交了有1000余只,交易额7875000元。猪上会最多一天300余只,最少一天100余只,一般每天200余只,成交350只,交易额大约1375000元③。以上数据来自1947年12月的《太岳工商税务联合第一分局关于各县骡马庙会小结汇集》,对交易数量和交易额的统计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此外用大量篇幅详细分析了此次庙会交易额及客商较前一年有所下降的原因,从中可见庙会的经济功能是这一时期地方政府最为关注的方面。庙会的兴盛也极大地带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

(二)规范庙会管理,社会功能凸显

各地在开庙会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一般在会前要设立庙会管理委员会或庙会筹备会。长治荫城镇“筹安会的组织由镇长、商会长,公安局派出所、街长干部共同组成,县区干部仅处帮助地位。此外,在宣传方面,又组织全区高初小教员化妆宣传。在分工上,商会负责组织展览馆,发动展览品。镇公所负责组织医生和医疗所,派出所武委员会负责维持秩序并划分销货地区。此外并号召各商号民户打扫街道,洗刷门窗,还组织各街书写字体工整大方的标语。”④

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机构的参与者主要是地方政府人员,主要职能是庙会组织布置,客商登记及纠纷调处等事宜,治安管理由当地公安部门及保安队负责。这改变了传统上由寺庙的僧人和村民自发共同管理的松散状态,庙会的管理日趋制度化。

(三)加强庙会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传统的庙会不具备宣传功能,根据地政府出于政权建设的需要,在这一时期赋予庙会不曾有的新功能。宣传的目的非常明确,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让群众了解时事,二是发展生产,三是宣传科学,破除迷信。宣传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剧团出演戏剧、展馆、宣传队、幻灯、广播、漫画、模型、黑板报等。

关于时事的宣传,在抗战胜利初期,主要是让群众了解“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初步认识谁是他们的亲人和仇人,使他们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比较一下,和共产党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同时,“经过敌人八年来的毒化、奴化、谣化下的统治破坏,留给荫城群众的是饿肚皮和杨梅,我们抓紧恢复铁业和免费看病……说明民主政府为群众服务可谓无微不至。”⑤民众对根据地政府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到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时事宣传集中在解放战争的形势上。通过宣传,增强民众打败国民党的信心。和顺县庙会上设立了时事馆,“群众对馆内画的解放战争形势图和对蒋介石最后一战的模型都很感兴趣,都说蒋介石快死呀,还要拿刀杀人。特别是不识字的群众,都看见形势图上的红块大了,说明员给详细解释后,大家都说咱这力量就是大,咱们只要支援前线大生产,打败蒋介石是不成问题了,毛主席说话果然准,一年左右打败蒋介石,现在果然是,南京太原都收复了,部队也过了江了,还怕打不败他哩。”⑥

关于发展生产的宣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地政府的各种鼓励生产的政策,二是各种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方面,一般庙会宣传农业种植技术,比如“如何防虫,如何植树,配种,都是在拥挤地参观着,这个馆的宣传作用是极大的。”在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在庙会上则专门宣传手工业技术。例如长治县荫城镇抗战前就是晋东南铁业的集散地,行销华北、东北各省,大有“天下荫城,日进斗金”的气势。每年阴历五月十三日都有庙会举行,远近客商前来赶会买卖,不下数万人。铁业非常发达,远近闻名。但经历了八年战争破坏后,庙会被破坏,而铁炉也随之垮台。长治解放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铁业。符合当时民众的迫切需求,是该镇庙会组织的雄厚基础。“铁业展览馆设在关帝庙的过亭上,有商会负责发动各村铁炉,选送展览品。因时间关系,仅送到农具灶具以及建筑用具等二百一十种,分类陈列,每件铁器上边贴着该器生产地与工人姓名。此外,并聘任铁业有经验者三人任说明员。这些说明员很耐心地向群众解说着每种铁器的优缺点。前三天每天参观群众3000人以上,特别是铁业工人参观时更仔细,只看还不算还要拿起来正面反面地端详,后就提出不少意见。”⑦

恢复手工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途径。政府因地制宜地通过庙会的展览,为手工业者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积极性,为抗战胜利后经济更快地发展提供了条件。

抗战后期至建国前,根据地政府对庙会进行了深入的改造。之所以能进行深入改造,因根据地不断在扩大和巩固,政府的社会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不断在增强。同时,在改造庙会的过程中,利用庙会民众聚集的便利条件,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宣传活动,使民众对政府的施政方针更透彻地了解,认可度和支持度也不断在提高。

四、结语

山西革命根据地政权对庙会的政策经历了自发存在到倡导恢复再到大力恢复并进行改造的过程。恢复和改造这两个词汇出自根据地报纸的报道和根据地政府的相关文件。恢复即是传承,改造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在根据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初期庙会最初的形式得以传承,传统庙会所具有的功能中,商贸功能得以保存并不断强化,娱乐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是被限制的。传统庙会所不具备的宣传功能这一时期日益显现,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根据地政府对传统庙会的创新之处。这些皆出于根据地当时战争和建设的需要。对待庙会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要秉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将精华传承并创新是态度问题,也是策略问题。传统文化是在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有着极大的稳定性,因此移风易俗必定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山西革命根据地在对庙会的恢复和改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有正确思想的指导,也运用了适宜的方式方法。其次,尊重这一传统文化的特性及客观规律,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而非违背其规律急于求成。再次,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群众意愿,后制定科学合理、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循序渐进地改变。最后,树立长期改造的意识,对文化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能操之过急。要对改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充分的预判和估计,并寻找解决方法。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今天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岳北各县庙会统计表.山西省档案馆,A79-1-30-4.

②岳北各县市场庙会统计表.山西省档案馆,A78-2-17-1.

③太岳工商税务联合第一分局关于各县骡马庙会小结汇集.山西省档案馆,A78-2-17-1.

④⑤⑦长治荫城镇改造庙会的总结材料.山西省档案馆,A187-1-48-13.

⑥和顺县四月十八日庙会宣传工作报告.山西省档案馆,A164-1-108-5.

猜你喜欢
骡马庙会根据地
元宵节,逛庙会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绕转小舌头
骡马跑过
回到“风”中——评《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
传统庙会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以绍兴舜王庙会为个案的讨论
洋庙会写趣
“骡马”结合 TB云盘极速利用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