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伟, 黄学彬, 刘宏兵, 张建强, 莫小悦
(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海南省国际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研究基地, 海南 三亚 572022;2.广西大学 商学院, 南宁 530004)
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包括三亚市、陵水县、乐东县、保亭县4个市县行政区,陆地(含辖区内岛屿)总面积6 967 km2,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海南省旅游资源最优质最密集的区域。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大三亚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契机,新形势下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旅游人才需求明显增加,对旅游人才队伍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不能适应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人才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人才队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人才发展的重点。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大三亚旅游景区人才需求状况,分析旅游景区人才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积极探索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旅游人才发展策略,以便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形成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旅游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为推动大三亚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大三亚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以三亚、陵水、乐东、保亭构成的大三亚为范围,针对大三亚旅游景区人才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对当前大三亚旅游景区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摸底与研究。面向大三亚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335份,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27份。
目前三亚市、陵水县、乐东县和保亭县共有旅游企业3 122家(其中酒店880家,民宿212家,景区40处,旅行社253家),旅游从业人员14.31万人,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约1.3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旅游景区从业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者占比为1.3%,本科学历者占比为25.1%,大专学历者占比为34.9%;高管级别占比为3.9%,经理级占比16.6%。
问卷分析结果表明,大三亚旅游景区人才存在较大的缺口。大三亚旅游景区对大专(高职类)人才需求最大达到49.21%,其次是高中(中专)人才达到48.68%,需求本科人才的旅游企业占比为35.26%,然而旅游企业对硕士和博士学历人才的需求仅为9.74%和8.18%。总体表明,大三亚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学历的要求整体较低,大量需要的是学历较低的基层旅游服务人员。
目前大三亚对旅游专业技能人才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对高级技师、技师、中级工和初级工的需求分别为62.37%、41.32%、24.74%和18.95%。说明大三亚旅游企业对具有中高级专业技能的技术性人才需求较大,因而应尽快充实该类旅游人才。
1.4.1 大三亚旅游景区人才的住房情况
大三亚31.05%旅游景区从业人员居住的房屋是租赁的,自有住房比例为25.26%,单位提供宿舍的比例占21.58%,其他类的为19.21%,居住政府提供的人才房的比例仅为2.89%(图1)。半数以上旅游人才目前还在租赁房屋或居住单位集体宿舍。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大三亚旅游景区人才的居住条件亟待改善。
图1 大三亚旅游人才的住房情况
1.4.2 旅游景区人才在工作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
调研结果表明,在大三亚工作的旅游景区人才90%的人认为工资待遇低,其次选择晋升困难的占比为29.21%,选择住房条件差的占比为26.32%,选择子女升学和就业困难的占18.16%(图2)。以上数据分析表明,工资待遇、住房、晋升机遇和子女升学就业是旅游人才最关心的问题。
对大三亚旅游人才社会生活环境不满意的原因进行分析,有70.26%的被访者是因为生活压力大;其次是房价过高,占比为44.21%。选择“办事靠关系”的占比为31.05%(图3)。文化生活不足、基础设施差和交通不便等也是旅游人才对社会生活环境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图2 大三亚旅游人才亟须解决的问题类型
图3 大三亚旅游人才对社会生活环境不满意因素
调查表明工资待遇偏低是大三亚旅游景区人才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占比为92.89%,其次选择升职机会偏少的占比为47.63%,选择企业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的占比为39.21%,选择工作压力大的占比为32.37%,选择专业知识得不到发挥的占比为28.68%(图4)。因而政府和企业应从以上方面着手改进,以尽可能留住更多旅游专业人才。
图4 大三亚旅游人才流失原因
图5 大三亚旅游人才享受过的优待政策类型
统计表明,大三亚旅游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占比为20.79%,享受居住安排的为18.95%,享受税收优惠的为12.89%,子女教育帮助的占11.05%,办公场地优惠的占8.42%,创业启动资金的占5.79%,配套资金的占5.26%,配偶工作安排的占3.95%(图5)。表明三亚市对旅游人才的优惠政策虽然很多,但惠及旅游人才的优待政策还比较有限。
旅游景区人才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来到大三亚工作的旅游人才大都面临住房、子女教育、父母医疗保障等问题,以及低工资、高房价、高物价等现实问题。此外,大三亚基础教育相对薄弱,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非常缺乏,很多旅游人才甚至高层次旅游人才子女的教育问题都无法得到合理解决。大三亚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很难满足各类人才自己及家人的看病就医需求。教育、医疗等配套缺乏,以及高昂的生活成本,使很多有意向前往大三亚工作的旅游人才望而却步。
大三亚旅游景区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租房或购房补贴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大三亚旅游景区人才自有住房率较低仅为25.26%,居住政府提供的人才房占比仅为2.89%。然而由于旅游行业就业门槛相对较低、海南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海南旅游企业工作人员普遍学历较低等原因,大部分旅游从业者享受不到租房补贴等人才政策。很多旅游企业本科学历在企业员工中的比例在10%以下,大部分旅游企业没有硕士以上学历者。此外,大三亚在旅游人才评价互认机制,旅游景区人才流动存在障碍;大三亚在旅游人才政策衔接与互认方面存在壁垒,旅游人才资格认证标准和评判旅游人才的标准不统一,存在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
整体而言,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旅游景区人才分布、层次、类型、结构不够合理,高学历和高级管理者占比偏低,大专以下学历人员占比过高,这不利于景区长远发展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目前大三亚旅游景区主要缺少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景区高层管理者等复合型人才,以及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等相关的新型旅游专业人才。
目前海南旅游企业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入职培训,然后采用老带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明显,高校针对旅游景区员工组织的在职培训也较少;行业协会每年会组织若干次培训,但相对于员工的成长需求是严重不足的,这需要不断地创新人力资源培养模式。
目前来看,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软硬件环境与国内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对旅游景区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着重加强聚人气工程的建设[1]。加强住房、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让人才长久发展,提升城市吸引力,创造旅游景区人才安居乐业的环境。
依据《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2020)》[2],推动大三亚旅游人才政策衔接与互认,统一旅游人才资格认证标准和评判旅游人才的标准,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建立大三亚旅游人才评价互认机制,切实降低旅游人才流动的障碍。搭建旅游人才对话与协作交流的平台,加强三亚市、陵水县、乐东县和保亭县高端旅游景区人才挂职交流。实现旅游人才资源共享、互为所用、融合提升,促进相互之间的思想碰撞、科研资源和智力成果互通互享,促进大三亚旅游人才资源随旅游产业升级转移有序流动,推进旅游人才与旅游业互促互融。整体考虑区域未来人才需求总量,将人才引进、培养相结合,实现人才结构的错位布局[3]。
加强大三亚旅游人才流动配置信息引导,推动发布旅游企业人才需求清单和旅游院校人才供给清单。支持开辟大三亚旅游人才市场,推动网络化发展。健全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制度,完善旅游人才统计指标体系。通过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社会机构、大型门户网站、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等多种渠道收集旅游人才信息,开展旅游人才需求预测、信息监测、发布等工作,建立分级、分类旅游人才数据库。通过跨地区旅游人才政策创新,项目合作等形式,打破旅游人才市场分割,在现有人才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大三亚共同旅游人才市场,建立旅游人才信息平台。整体考虑大三亚未来旅游人才需求总量,确立旅游人才开发的重心、统筹考虑旅游人才引进、培养的分工协作,实现旅游人才结构的错位布局,形成旅游人才优势互补的局面,推动大三亚旅游人才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优化大三亚旅游景区人才结构,使旅游人才分布和层次、类型等结构更加合理,新产品、新业态、新技术人才数量显著增加,产业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队伍明显壮大,在龙头旅游景区形成旅游人才高地。积极开发和培育各类专项旅游人才,适应“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加紧培育健康疗养旅游、文化创意旅游、体育旅游、海洋旅游、森林旅游、体验旅游等方向的专业技术旅游人才。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需要,针对高端旅游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打造旅游人才集聚高地。鼓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学院等符合条件的高校和旅游用人单位建立旅游专家顾问团队和专家库,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旅游人才和团队,创建高层次旅游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引进大三亚的高层次旅游人才在落户、住房、医疗、家属就业等方面提供帮助,其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优先就读市县直属学校。继续实施“银发精英”汇聚计划,鼓励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参与旅游政策制定、技术研发、项目建设和旅游统计工作。积极开展与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建立吸引外国旅游人才的管理制度,探索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的培养不仅仅涉及企业,政府、旅游院校和行业协会等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旅游景区人才。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联合会、旅游景区协会等协会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开设旅游类培训机构和培训学校,组织旅游景区培训。对景区讲解员开展培训,大力培养外语讲解员。针对旅游企业缺乏的策划、外语人才、创新型人才等需求,除加大引进的力度外,更需要挖掘内部潜力,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基地。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建立管理技能、服务技能培训统一平台;旅游院校需要和旅游企业加强合作,建立旅游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学生的不断实践以真正符合旅游景区的用人需求;旅游景区要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真正促进员工的发展,培养员工的忠诚度;行业协会要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协调作用,最终创造学习型的人才培养环境。
旅游人才对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通过对海南自由贸易港景区人才现状和人才需求的调研,发现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旅游人才短缺问题仍然严重,人才生存、发展压力普遍存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推动区域人才培养进程,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在用好用足海南自贸港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实现旅游景区人才召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共享发展成果,将是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各级政府、各旅游企业、各旅游院校长期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