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梅 陈 静
小儿支原体肺炎在临床中并不罕见,通常情况下此类疾病的发病较为缓慢,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气促等呼吸道症状,或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等[1]。该疾病主要是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而诱发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当患儿感染肺炎衣原体后,其会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中附着,并将其周围的营养物质不断耗竭,通过炎症反应等方式对机体组织造成一定损伤[2]。临床常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该药物因其能够产生抗胆碱能的作用而对支气管产生良好的扩张效果,但单纯应用该药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患儿症状改善时间较长[3]。布地奈德为糖皮质激素的一种,能够缓解呼吸困难,具有抗炎作用,将其与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应用,可以将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并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本研究就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14岁,平均(8.20±1.24)岁,病程1~9 d,平均(4.36±0.66)d;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1~13岁,平均(8.15±1.03)岁,病程1~8 d,平均(4.27±0.71)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4];2)年龄14岁及以下;3)具有较好依从性;4)不存在合并病毒感染;5)患儿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肾功能、肝功能异常;2)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药物存在禁忌;3)已接受过相关临床诊治。
观察组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SCS Boehringer Ingelheim Comm.V,法国,注册证号H20150173,2.5 ml×10支),1支/次,2次/d;给予布地奈德(AstraZeneca Pty Ltd,澳大利亚,注册证号H20140475,2 ml∶1 mg×5支),1 ml/次,2次/d。治疗期间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对照组患儿仅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单一治疗,用法用量同观察组。
1)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包括咳嗽改善时间、肺部特征改善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炎症介质: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恢复至正常状态,同时其各项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基本消失;好转,患儿影像学检查结果明显好转,同时其肺部体征、临床各项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无效,影像学检查结果、肺部体征检查结果、临床症状表现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咳嗽改善时间、肺部特征改善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数咳嗽改善时间肺部特征改善时间 退热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 45 8.21±2.07 7.54±2.10 6.33±1.78 11.11±2.20观察组 45 6.21±1.14 6.05±1.28 4.11±1.03 9.10±2.21 t值 5.677 3 4.064 1 7.241 4 4.323 9 P值 0.000 0 0.000 1 0.000 0 0.000 0
治疗前两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比较(±s)
嗜酸性粒细胞(×109/L) 肿瘤坏死因子-α(ng/L) 降钙素原(ng/L)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160.37±29.82 144.65±28.41 7.39±1.49 4.58±0.61 11.40±0.36 7.74±0.28观察组 45 162.20±30.25 130.25±20.55 7.33±1.82 2.19±0.36 11.36±0.25 4.49±0.37 t值 0.289 0 2.754 9 0.171 1 22.635 0 0.612 2 46.985 9 P值 0.773 3 0.007 1 0.864 5 0.000 0 0.542 0 0.000 0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肺炎支原体属于介于细菌及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当其从呼吸道侵入后,会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从而将其周围的营养物质不断消耗。经大量繁殖后,通过免疫反应、毒性反应或在与巨噬细胞接触后释放出大量的炎症介质以及毒性物质,使机体组织损伤,对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5]。此类疾病往往会通过飞沫传播,且多发于小儿群体,患儿在患病后,往往容易出现症状反复发作的情况,进而出现诸如哮喘、顽固咳嗽等多种临床症状。传统治疗方法下,患儿大多会接受抗生素与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的方式,但对于改善其临床症状表现往往存在局限[6]。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推进,复方异丙托溴铵开始逐渐受到重视,该药物主要由沙丁胺醇以及异丙托溴铵共同组成。其中沙丁胺醇为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一种,能够促进支气管扩张,同时可以对β2肾上腺受体产生选择性的作用,由于该受体位于平滑肌表面,因此能够对呼吸道平滑肌产生较好的松弛作用,使微血管渗漏降低,促进纤毛运动的增强,并将气道黏液高效清除,使之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逐步形成,对于气道排痰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7]。异丙托溴铵属于阿托品第4代衍生物,为高选择性抗胆碱药物的一种,可以对毛细支气管、支气管产生有效的舒张效果,从而实现平喘止咳的效果。前者起效快,但平滑肌松弛时间相对较短,后者起效慢,但平滑肌松弛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联合使用临床效果显著[8]。但经大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单纯应用该药物并不理想,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布地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局部抗炎效果显著,该物质在气道黏膜中沉积后,能够直接在支气管固有细胞中产生作用,使气道高反应得到及时纠正,进一步消减气道上皮损伤程度。同时其还能够对溶酶体膜、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减轻炎症渗出,减少过敏活性介质如组胺等的释放,有效减少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与释放,使气道炎症减轻,对于缓解憋喘、提升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具有诸多积极作用[9]。将其与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使用,不但能够使各药物有效成分充分发挥作用,解痉、止咳效果显著,有效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更重要的是,应用该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将支气管中布地奈德的药物浓度进一步提升,并使复方异丙托溴铵对于β2肾上腺能受体的敏感性显著增强。嗜酸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为临床常见的炎症介质,该指标水平通常与支气管肺炎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而将两者联合应用后,以上指标下降幅度显著提升,因此在对患儿实施治疗时,可以产生更加理想的临床疗效,不但能够有效缩短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住院时长,使家庭所承担的经济压力得到良好缓解。由此可见,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较强,可对促进患儿生命质量的提升带来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咳嗽改善时间、肺部特征改善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结果与吴俊等[10]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提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相似。
综上所述,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效果的提升,其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