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雄芬
【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人生中去追求真、善、美,不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当今中职学生存在的现状分析,指明了在中职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根据时代要求和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以语文教材中具体篇目为例,渗透学生的爱国主义与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德育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精辟地道出了“传道”和“受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把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教育和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今社会推行素质教育的必需。
由于现在社会犯罪逐渐年轻化、低龄化,一双双手往往沾满了鲜血,污黑无比。这虽然与现在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但也与我们的学校教育有着联系。从中职学生方面看,中职学校的生源日趋紧张并减少,在录取学生的条件上大幅度放宽,学生素质相对过去有所下降,不少中职学生公德意识淡薄、缺乏诚信、价值观比较模糊、自我中心意识较突出;在对待人生价值方面,集体观念,劳动观念薄弱,学生处世的思想和方法不成熟;在个人心理品质方面,意志培养的自觉性不均衡,不能正确评价自我;在学习方面,文化课基础差,易产生厌学心理,既不需要担心升学与否的问题,也缺乏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为此,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五育并重,德为先”,德育教育摆在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它渗透和体现在我们教学的各个方面。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大纲》中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绪,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语文学科中,德育内容十分丰富,也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课文中高大、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是德育渗透的好教材。其次,课文中描绘的优美,深远的意境,极易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陶冶情操。最后,历史故事中雄辩的论证和缜密的说明不仅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也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关键。
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融合、渗透于教学中,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文以载道”,文章是用来表达感情、阐明观点的,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名山大川、鉴赏历史文化、追寻伟人业绩、领悟人生真谛、激发爱国情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的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文章是交流思想的載体,在语文教学中,找准语文教材渗透德育的切入点,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与情感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
爱国主义教育
可以在介绍时代背景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在介绍《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时,不仅要着眼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宽广胸襟及豪迈的气概,还要引导学生体味到当下背景中一位伟人思虑国家民族的心境,蔑视反动派,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造旧世界的革命豪情和战斗精神,从而唤起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中,教师也可借助于文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绘和赞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课文《雨中登泰山》中描绘的美丽景象也随处可见,如那“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宏伟泰山;《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赤壁浪花;《沁园春·长沙》中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南国秋色;那故乡的榕树、荷塘的月色、天山的景物……这些材料经过教师绘形、绘声、绘色的渲染,再由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鉴赏,看到祖国美丽的景色感到神清气爽和自豪,在朗读和鉴赏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思想受到感染,内心得到体验,点燃学生的爱国激情,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润物细无声”恰恰可以成为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的思想在爱国主义和情感教育的不断熏陶和感染下,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才能“活水”长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与应用》 主编:刘华 安斯寿 团结出版社 2006年5月第一版
[2]《现代教育教研》 2012年07期中《高中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作者 高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