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中如何设计“前置学习”

2022-03-09 22:20佘科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本堂等腰三角前置

佘科

“前置学习”的必要性分析

一般认为信息化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包括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和课中师生共同探究两个阶段。在信息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的学习即为前置学习。

对于这个概念,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所有的课程都可以设置或者适合设置“前置学习”。设计科学合理的前置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进而保障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内化程度。反之,若“前置学习”设置不合适或者根本没必要,则反而会耽误师生的时间,浪费资源,甚至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冗长乏味。

什么课程适合设置或者怎么设置“前置学习”呢?笔者认为至少应该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课程内容本身。课程内容应难度适中,与已学过的知识有衔接,要能承前启后。难度太大、内容抽象或者完全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学生难以通过自学找到任何思路,这就浪费时间,事倍功半,如:函数的概念。二、学生的学情。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对以往的知识掌握程度怎么样?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三、教师层面。教师对该课程设置前置学习是否方便操作?设置了前置学习对教师组织教学是否有帮助?是否能提高教学效率?这些实际情况也都不能忽视。

最新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13.3第一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下简称“该课程”),其课程内容承接了前一章学习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以及本章前面学习的轴对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在小学早有了解,不陌生,而对于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相关性质,学生其实在做前面的练习时也已有接触,只是没有进行归纳。基于如此,我们对该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在上课前设置“前置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在正式上课前学生就自己学会一些简单的应用,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率是可想而知非常高的,甚至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既然决定对该课程设置“前置学习”,那么接下来问题就来了:

第一,前置学习学什么?

笔者通过精心研究,对该课程的前置学习内容作了如下设计:

1.学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这是对小学已学知识的一个回顾和补充,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证明。引导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進行系统归纳,并利用已学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对性质进行证明。

3.学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运用,并在运用中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掌握性质运用的几何语言,使学生认识到涉及等腰三角形的相关计算与证明问题和“方程”、“分类讨论”等的密切联系。

确定了前置学习的内容以后,就需要考虑:

第二,前置学习怎么学?

前置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学生容易因疲劳而产生厌倦。

笔者通过深度思考,决定采取以下方式完成前置学习:

1.学生观看微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8分钟);

2.学生自己动手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部分性质(5分钟);

3.线上答题(2分钟);

笔者在线上设置了三个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关的简单的客观题,用以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4.线下答题(5分钟)。

笔者同时设置了两道主观题作为前置学习的任务,学生在线下完成,用以检测学生对性质的掌握程度,以及与相关数学思想的融合程度。

通过以上方式设置的前置学习任务,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知识点覆盖全面,并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笔者认为是比较好的。

第三,前置学习学后怎么用?

无论前置学习的内容如何设置,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完成前置任务,前置学习的目的最终都是要为正式的课堂教学服务。也就是说,教师要能够利用学生完成前置学习的相关情况来运用到课堂教学,为本堂课的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真正起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作用。如果前置学习不能为正式的课堂教学所用,那可以说这个前置学习就是无效的,甚至可以说本堂课的设计也是失败的。

那么,就前面谈到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前置学习,笔者是怎么用的呢?

我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以下环节:

1.归纳提炼

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如何证明?

借助信息技术的相关功能,让学生进行抢答或点名回答,并让学生口述性质的证明。目的:课堂检测学生学习微课的效果。

请学生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

学生举手回答。目的:让学生来解决学生在前置学习中提出的问题。

2.基础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并借助信息技术点名学生进行口答。目的:课堂检测前置学习的效果,对性质是否掌握。

3.线上、线下答题反馈

展示线上答题全对学名单,并进行个人及小组加分。目的:起到激励作用。

线下优秀作业展示。目的:让学生学习学生的做法,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不用讲解,效果自然达成。

以上三个环节设置在本堂课的开始,就是对学生“前置学习”的利用,时间10分钟左右,这节课剩下的时间,后面的环节都是对本堂知识的拓展提升,这里就不再赘述。由此可见,本堂课的新课内容完全不是老师讲的,而且教师借助“前置学习”基本实现了学生教学生、学生激励学生、学生学习学生,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当然,以上三个环节不是固定的。不同的课应设置不同的环节,不同的课也有不同的“前置学习”的设计。因此,作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中“前置学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来辅助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后记

教学是一门无形的艺术,需要精心去雕刻;数学“信息化”教学更是这么艺术中的瑰宝,其“前置学习”的深入研究值得我们去仔细思考和品味。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只有更加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新课程标准,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本文系省级课题“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前置学习的研究”的结题论文(课题编号:HNETR18030)】

猜你喜欢
本堂等腰三角前置
“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中前置学习任务的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核磁共振对妊娠晚期子宫后壁前置胎盘的诊断效果分析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浅谈教师说课中的几个问题
自媒体,高中生物前置性学习的“好帮手”
走进崇本堂
务本堂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一个基本模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