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康展图 高翊智
摘要: 目的:探究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实施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患者功能康复情况。 方法:此次研究中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21年8月收治患者60例。将患者均等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加早期下肢按摩,对比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就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节点肌力比较,并对比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观察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有助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可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早期按摩;康复训练;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S85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4--01
外伤容易导致前交叉韧带出现损伤,前交叉韧带是主要功能是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1]。当前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多借助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其具有操作简单、恢复时间短等优点。研究表明,患者术后及早进行按摩以及康复训练有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此次特开展对照实验,探究对患者实施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 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患者60例,60例患者其伤口均为Ⅰ级伤口,甲级愈合,均可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范围16—50岁,患者平均年龄34.45±1.25岁。就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比对,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术后要1-2周,運用支具进行康复训练,未康复训练时,患者膝关节处于完善伸展位置。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行,患肢保持伸直位置,踝关节足跖屈,收缩前部大腿肌肉,每次15min,每日运动两次。术后3-4周,患者进行支腿抬高训练,患者呈仰卧位,支具固定与膝关节伸直位,反复进行下肢抬高运动,每次15min,每日2次。患者在康复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以增加膝关节的屈曲活动度。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患者早期下肢按摩。术后第一天起,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按摩。术后第一天起,患者呈仰卧位,按摩师对患者小腿、大腿进行按摩,在按摩时从患者小腿位置向大腿方向推进,重点按摩患者的腓肠肌、股四头肌群,每次按摩时间为10min,每天按摩按摩两次,在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避免给患者带来过度的疼痛。术后一周对患者开始穴位按压,对患者风市、太冲、太溪、昆仑等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压时间不宜过长,每个穴位按压时长在1min左右,每天对上述穴位进行两次按压,随着患者的康复适度增加力度,力度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宜,按摩师在按摩师可以教导患者及其家属穴位位置,患者可以自行按摩,也可请家属帮助按摩。
3. 评价方法
就患者入院时、术后1d、术后1周以及术后4周患者其徒手肌力进行对比,采用Lysholm评分对患者膝关节进行评价,分值范围为0—100分。
二、结果
1、患者肌力对比
就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肌力进行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不同时间节点观察组患者其徒手肌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数据如表1。
2、患者Lysholm评分对比
对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进行对比,入院时两组患者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三、讨论
前交叉韧带是人体膝关节重要组成部分,前交叉韧带损伤导致人活动受限,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尽早对患者实施康复锻炼以及按摩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2]。此次研究中特开展了对照实验,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按摩,对患者大腿、小腿以及相对应穴位进行按摩,以达到通筋活血、祛除风寒和强壮筋骨,促进患者患部位置血液循环,加快血液流通,从而促进患者的患肢的功能康复。患者术后多行动不便,及早对患者进行按摩还有助于避免静脉血栓的出现。早期按摩为康复训练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升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中,术后不同节点观察组患者其徒手肌力以及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表示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可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春莉,魏丹娜,苏舜红,等. 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9):2095-2099.
[2] 蒋珊珊. 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