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琪
【摘要】近几年,我国对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提出了具科学性、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将国内经济循环作为基础和根本,形成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在此环境下,对于自贸区而言,需要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引,不断提升自身开放质量,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模式的不断创新,打破原有经济制度、运行模式的桎梏。中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设立后,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形成了对资本的有力吸引,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动力与活力。该试验区的核心部分为哈尔滨片区,从其区位来看极具战略价值,发挥了重要的枢纽作用,能够形成对周边区域的有利辐射和带动。因此,对于该片区而言需要审时度势,真正利用好双循环这一发展机遇,不断加速建设,持续创新引领,在省域经济中争创龙头和表率。
【关键词】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1.2
★基金项目:本文受哈尔滨市社科联2021年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双循环”背景下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创新发展思路研究(2021HSKY014)支持。
一、哈尔滨片区创新发展成果
(一)制度创新提质增效
在哈尔滨片区建设过程中,始终将制度创新作为根本,以“首创性”和“集成性”为基本原则,大力开展制度改进和创新,截至2021年7月共实现51项制度创新。其中,有4项成为国内首创或领先的成果,并被选出上推至商务部;11项被选为省级创新案例;“共享即惩戒”被选为黑龙江省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案例;众多创新案例被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俄运通公司成为首个在黑龙江省许可运营的网络货运主体,被视为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典型案例。
(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哈尔滨片区始终以首创精神不断加速创新步伐,在黑龙江省率先创新实施了“一枚印章管审批”,首创了“一支隊伍管执法”;实施的“以照为主、承诺代证”等改革成为全国的引领,实现了对487项行政许可事项的优化整合,97%的事项可以通过网络行政审批完成。政务服务不断改进,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内容,打造了35项基本政务服务套餐,积极开通网上业务办理服务,尽力实现“一网办”“一次办”,加强与片区内金融机构及工业园区的合作,共建政务服务窗口,构建起10分钟政务服务体系,可通过网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快速增加,几乎覆盖全部事项,近98%的事项可实现最优化办理。片区还设立了法庭、仲裁委员会以及检察室等,建立起高质量的法律顾问专家库,吸引了黑龙江省20家知名律所及700名优秀律师的参与,对片区的重大决策进行全程监督,并积极参与其中。上述措施的执行与落实,促进了片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实现了制度化、流程化运营。
(三)产业布局合理化
哈尔滨片区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四中心、一高地”产业发展规划,促进片区内科创、金融、商贸、文旅集聚化发展,加强新兴产业集聚高地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借助自贸区的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平台优势,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着力推进各大产业园区发展,通过资金入股、政策订制等方式,积极支持哈电集团、新光光电公司等知名企业辟建产业园区,构建“政府引导、企业管理、一体运行、协同高效”的产业园区运营新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布局广度拓展不足
虽然贸易、物流、投资、融资等行业在哈尔滨片区内实现了跨越式提升,相关产业链也得到迅猛发展,但是医疗、教育及现代服务等行业仍然发展较为缓慢,还处于市场主体培育期,需要进行更为广泛的改革。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哈尔滨片区当前正面临日益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虽然哈尔滨有众多高校,甚至还有数所“双一流”高校,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并未留在省内,而是选择了一线城市。2019年黑龙江省63%的本科毕业生离开本省,将一线城市作为首选的达到20%;硕士和博士层次的毕业生更不愿意在本省就业。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该校所培养的硕士毕业生仅有1/10的选择留在本省。由于人才的严重流失,导致片区科技型产业企业发展较为滞后,技术研发和创新明显不足,对战略性新兴工业的整体发展与产业布局的调整形成负面影响。
(二)制度创新深度挖掘不足
片区内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刻的制度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缺乏系统性和集成性的问题。由于片区内制度改革所涉领域甚广,需要税务、海关、商务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他们出于完成各自职能任务的目的,会依据职权出台实施相应创新措施,实现对现状的整改和完善,并由此达成预期目的。众多急、难、险、重问题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但部门间的职能条块分割使得这些问题成为难题。
(三)对外开放维度分层不足
从改革开放的维度来看,整体呈现较低的水平,国际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在涉及知识产权、同等国民待遇、政府采购、竞争中立、环保标准、劳动保障等诸多国际敏感问题方面的改革,仍然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
从地理位置来看,哈尔滨位于东北亚的枢纽处,不仅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关键连接处,还是亚欧国际货物运输的必经之地;除此之外,它还是连接亚欧和北美空中运输的重要节点,经过两小时的空运便可抵达远东、蒙古、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而航运方面则可联通俄罗斯的远东港,与国际陆海“大动脉”相连。当前,虽然哈欧班列实现了常态化运营,但空运方面的优势仍未显现;海关关税方面,仍未构建起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在零关税、零售壁垒等方面,仍然需要做出诸多努力。
三、哈尔滨片区创新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自贸区政策定位,促进产业优化
从整体布局来看,明确哈尔滨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东北亚经济枢纽这一重要地位。着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最新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尖端材料等;还要重视片区内传统产业的继承与发扬,强化与片区内高校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优秀人才,持续深化产学融合发展,以利用自身地理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冰雪经济。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及数字产业化的尽快实现,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产业架构,助力农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现代化、数字化发展,助推市乃至全省经济的时代化发展。
(二)加快制度创新与改革步伐,优化营商环境
依据片区现状及发展需求,生成集成性和差异性政策需求清单,从而促进片区及自贸区经济的更大开放。探索由自贸区到自贸港的良性发展之路,分别从金融、贸易、投资和运输四个方面体现其自由特色。积极借鉴其他自贸港成功的经验做法,不断优化自身营商环境,不断推进自贸区法治化建设,主动培育新型贸易业态市场主体,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参与能动性和創新性。
进一步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持续提升自贸区金融服务能力和质量,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筹资成本过高的问题,进一步密切政银企的合作,构建起三者之间紧密沟通、高效共享的服务平台,积极利用“1+1﹥2”的交叉优势,不断增强平台在信息、融资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其流程化、定制化、专业化的作用,突破原有政企银间的合作局限,积极组建金融组织联盟,设立联席会议、对接会议等机构,构建起多维度、多层次的信息共享和反馈机制。出于更好的服务自贸实验区企业融资的目的,需要创新应用最新网络技术手段,建立基于自贸区实际的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及时、精准收集中小微企业基本运营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提供企业的完整数据,建立起全链条的网络化关系图谱;高度重视网络营销服务,不断推出新型线上金融产品,同时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金融服务,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管控,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的满意度水平。
不断强化与哈尔滨市及省内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加强与教培机构、境外高校的交流,形成良好战略合作关系,设置服务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有关课程,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通过强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有效利用他们在人才和研发等方面的优势,构建起与高校的智库联盟。
(三)清晰认知疫情挑战及双循环机遇,不断完善开放格局
在新冠疫情持续这一特殊环境下,哈尔滨片区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统筹考虑,既要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相适应,更要积极融入国内经济循环这一经济战略,形成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战略思维,以此为引导和培养引领全球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行业企业向片区集聚。
高效利用哈尔滨作为东北亚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引入科学先进的网络技术,助力各大跨境物流平台企业的发展,帮助他们不断开拓服务路径,针对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更具特色化、综合化的供应链服务,为他们的业务拓展提质增效,形成对更多跨境物流企业的有力吸引,从而产生良好的集聚效应。高效利用出台实施的“黄金30条”、创新驱动“25条”等政策优势,设立“店”“厂”“仓”的外贸加工范式,通过与边境口岸的联结,共建外贸加工共同体,实现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有力吸引,通过有力聚集实现良好带动。不断实现对俄及东北亚的战略合作愿景。为哈尔滨片区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发展功能,使其更为全面高效的承接俄及东北亚经济合作项目,分别从物流、科创、金融和产业四个维度打造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使对外合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主要参考文献:
[1]岳文,韩剑.我国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建设:动因、现状及路径[J].经济学家,2021(7):92-100.
[2]李志勤.高质量发展下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思路:以四川自贸试验区为例[J].宏观经济管理,2021(2):34-39.
[3]徐林实.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建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2):82-84.
331150058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