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护理结合疼痛治疗仪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3-09 22:34:09张丽芳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3期

张丽芳

【摘要】  目的  探讨三位一体护理结合疼痛治疗仪在骨科相关病症上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于2018年6月- 2019年6月选取甘肃天水四零七医院的84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将常规模式护理应用于对照组,三位一体护理方案应用于观察组,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0.48%;对照组有效率47.62%,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且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明三位一体护理结合疼痛治疗仪在骨科相关病症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  三位一体护理;疼痛治疗仪;骨科患者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05--03

骨科疾病种类较多,通常情况下,骨科疾病具有较强疼痛,并伴有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症状;患者饱受病痛折磨,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崩溃、生活质量下降,所以,采取合理且优质的护理方案,以缓解患者疾病疼痛,提高治疗依从性尤为重要。三位一体护理属于全新护理方案,即通过医师、护理人员、康复医师联合实施护理的方案,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身体康复速度提升。本研究旨在探讨三位一体护理结合疼痛治疗仪治疗骨科相关病症的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取甘肃天水四零七医院84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2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2~60岁,平均年龄为43.6±2.7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18例,肩周炎 13 例,骨质增生 11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5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2~62岁,平均年龄为43.6±2.9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15例,肩周炎15 例,骨质增生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征询同意接受本研究。

納入标准:①符合我国骨科疾病诊断相关标准者;②年龄 22~62 岁者;③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②未治疗、未治愈或不能治愈的疾病患者;③血栓形成患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即通过医护协作方式实施查房操作,并为患者实施环境护理,告知患者饮食禁忌、治疗护理期间的注意事项等。

1.2.2  观察组  给予患者三位一体联合启动疼痛治疗仪的护理方法,其内容包括:

(1)观察组使用前准备:治疗前护士详尽讲解以三位一体护理即医护康一体化护理模式结合疼痛治疗仪的作用以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感觉。使患者充分了解此次治疗过程,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紧张的情绪,同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2)启动疼痛治疗仪,依据仪器操作规程,由小到大调整仪器输出强度,达到患者的感觉阈值,保持此强度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感到局部震动感、按摩感、松弛感、放松感等。同一部位每天治疗2次,每次30min,7天为1疗程。

(3)三位一体查房护理,即医师、护理人员与康复医师同时进行查房操作,康复医师在此过程中,需对患者当前的身体状态进行评估,而后将当前时期适宜开展的康复功能训练方案告知患者、护理人员及医师,医师核实无误且赞成之后,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完成康复功能训练,并将患者身体恢复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于医师与康复医师随时掌握患者身体恢复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调整治疗护理计划。

(4)三位一体心理护理,即护理人员评估患者心理情绪变化,评估结果显示存在严重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时,应上报医师、康复医师,而后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并由护理人员落实该方案,即通过护患交流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通过按摩方式帮助患者放松身体,以达到提高患者舒适体会,减轻负性情绪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评价:有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功能活动正常或基本正常;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

(2)患者疼痛评价:通过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程度,最高10分,说明疼痛较剧烈,最低0分,说明无疼痛。

(3)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通过SF-36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量表最高100分,说明生活质量优异,最低0分,说明生活质量很差。

(4)患者运动功能评价: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满分100,说明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最低0分,说明运动功能障碍较重。

(5)患者焦虑评价:通过SAS焦虑量表评估患者焦虑心理,量表最高80分,焦虑心理很重;最低20分,无焦虑心理。

(6)患者抑郁评价:通过SDS抑郁量表评估患者抑郁心理,量表的最高及最低分是80分、20分,评分与抑郁心理严重程度为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4.0统计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通过“±s”描述计量数据,运用t检验比较组间均数差异,利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率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有效38例,无效4例,其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有效20例,无效22例,其有效率为47.62%;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疼痛治疗仪产生的冲击波可以改变患处的化学环境,使组织产生并释出抑制疼痛的化学物质,同时冲击波可以破坏疼痛受体的细胞膜,抑制疼痛信号的产生及传道[1]。此外,冲击波引致内腓肽的产生,降低患处对疼痛的敏感,可以对患者疼痛达到长期有效的治疗效果。通过改善治疗区域的新陈代谢和减轻患处的炎性反应,疼痛治疗仪治疗也能促进组织的康复,其机理包括松解患处钙质沉着,减轻水肿及增加组织的机械负荷[2]。但对于使用疼痛治疗仪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动员其接受手术治疗。三位一体护理方案具有全面性特征,是通过医护康复同时对患者实施干预的措施,在此护理阶段中,患者获得了针对性康复功能训练护理,益于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除此之外,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改善效果。将三位一体护理与疼痛治疗仪联合作用于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案具备个性化、及时性、合理性优势,促使患者的身体得以迅速康复。

疼痛治疗仪在骨科患者中被大量应用。袁小敏[3]将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应用于肩周炎治疗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陈衍名[4]将骨骼肌疼痛治疗仪联合玻璃酸钠针应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梁剑凌[5]等将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应用于变形性关节炎患者,结果表明有助于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邓翠芬[6]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跖腱膜炎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杨亚军[7]等利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疼痛治疗仪除了在骨科相关病症中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外,还大量应用于带状疱疹[8-10]、分娩[11-14]等方面,用来减轻或治愈患者的疼痛。

通过本次研究,在84例骨科病例中,通过疼痛治疗仪的治疗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疗效确切,生活质量、运动功能、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疼痛症状均显著改善,说明疼痛治疗仪在骨科相关病症的康复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与其他人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4  参考文献

[1] 张达义,佟宇,李福顺.微电脑疼痛治疗仪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4):18-19.

[2] 陈衍名.骨骼肌疼痛治疗仪联合玻璃酸钠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7):1-2.

[3] 袁小敏.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在肩周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4):75-77.

[4] 陈衍名.骨骼肌疼痛治疗仪联合玻璃酸钠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7):1-2.

[5] 梁剑凌,陈妙玲,宁江辉.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对变形性关节炎患者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和心境状态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3):428-430.

[6] 邓翠芬.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跖腱膜炎的疗效及护理[J].医疗装备,2015,28(15):194-195.

[7] 杨亚军,舒国建.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43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4):31-33.

[8] 黄年平,李学杰.季德胜蛇药片联合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9):1807-1809.

[9] 邓翠芬,何惠燕,黄慧慧.情志护理联合超激光疼痛治療仪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0):2456-2458.

[10] 倪沙莉,钟鹏程,张英.刺络拔罐配合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2):61-63.

[11] 闫红秀.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A]. 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中国中药杂志社,2016:2.

[12] 于蕾.导乐分娩联合疼痛治疗仪及传统镇痛方式对产时镇痛的疗效对比[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1):157-158.

[13] 袁冬.导乐分娩联合疼痛治疗仪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24):124-125.

[14] 柴光兰,于爱玲,陈婷.导乐分娩配合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用于产时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8):247-248.

[2021-12-25收稿]

25365005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