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礼贤下士

2022-03-09 21:34:34牟紫
文史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桓公之士布衣

牟紫

世人皆知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齐桓公曾五访小臣,礼贤下士。

《韩诗外传》卷六载:

齊桓公见小臣,三往不得见。左右曰:“夫小臣,国之贱臣也,君三往而不得见,其可已矣!”桓公曰:“恶!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万乘之君不好仁义,不轻身于布衣之士。纵夫子不欲富贵,可也,吾不好仁义,不好也。”五往而得见也。

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刘备三请诸葛亮,是在打下江山之前。齐桓公五诣布衣小臣,却是在当上国君之后。这就尤其难得。齐桓公是一个头脑无比清醒的人。他看得非常清楚也说得非常明白:布衣之士如果不企求富贵,那他就没必要委身去做万乘之君的臣子;万乘之君如果不好尚仁义,那他也没有必要去尊重布衣之士。即使那位先生(不肯轻易见他的小臣)不企求富贵,而作为万乘之君的我也不可不好尚仁义。这就是他三番五次必见小臣的原因。记载这事的《韩诗外传》没有说这个小臣对齐桓公有什么特殊贡献,但却交代了这件事的非凡影响:

天下诸侯闻之,谓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此也。

由此可见,虚己下人不只是个态度问题,它对事业的成功其实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3901501908214

猜你喜欢
桓公之士布衣
布衣发明家毕昇
战“疫”之士
勤俭爱国的“布衣院士”
有“情”之士的无“情”之作:库切的卡鲁情怀与文学生产
孟子的“贵贱”论
金秋(2020年18期)2020-01-01 23:26:57
“布衣”陈琮英
齐桓公知人善任
裹足不前
齐桓公现象
读者(2013年9期)2013-12-25 02:12:52
齐桓公现象
领导文萃(2013年15期)2013-08-15 00: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