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学会说话比学会做事更重要。只有沟通顺畅,才能更好地做事,否则,做越多错越多。然而,好好说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学习,更需要练习。让我们跟随邱丽娃老师一起学会说话,好好沟通。
学习深呼吸后,小慧感觉受益匪浅,因为深呼吸阻断了自动化反应,让她能够更有觉知地有选择地做出反应。
也因为有了选择,小慧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感。在这种力量感的加持下,小慧和大寶的沟通有了突破性进展。
然而,小慧仍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她和老公的沟通并不顺畅。
前面我们提到,除了大宝的慢吞吞让小慧火冒三丈外,老公小铭对她的手忙脚乱不管不顾也让她很火大。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小慧惯用的方式就是生闷气,躲进卧室自己消化,而小铭却依旧我行我素。
小慧下定决心:必须努力做出改变!
唉,出现了指责的自动化反应
那天是周一,小慧的工作量比较大。为了能准时回家,她决定把部分工作带回家,趁小孩睡着后加紧完成。
回到家时,小铭已经把大宝和小宝接了回来。
小慧吩咐孩子:“大宝,你先写功课。小宝,你自己玩,妈妈赶紧做晚饭。”
说完,她就冲进了厨房,切洗食材,洗米下锅,心里盘算着先炖个汤,然后再炒菜。
正当小慧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大宝大声喊道:“妈妈,数学这题我不会做!”
小慧下意识地回了句:“你怎么那么笨!”紧接着就开始喊小铭:“老公,你不会看一下孩子的数学题吗?就知道玩儿手机!”
还要再说些什么时,小慧突然闭了嘴,她意识到这是“自动化反应”。唉,脱口而出的话还真是不过大脑啊,话不好听,口气也很不好。
小慧一边继续忙着煮晚饭,一边感慨:一致性沟通真是太难了!
闭嘴的同时,小慧赶紧做了几个深呼吸,然后关掉炉火,走到客厅对大宝说:“你觉得这道题很难呀,要不让爸爸来教你?”大宝说:“爸爸也在忙!”
于是,小慧转身对小铭说:“老公,我正忙着煮晚饭,麻烦你来指导下大宝的数学题呀。”说完,她就离开客厅进了厨房。
虽然走得很干脆,但小慧还是有点儿担心。
她一边做饭一边忍不住看向客厅:天哪,小铭居然放下手机,去指导大宝做题了!
这件事看起来好像是和平解决了,但小慧总觉得还需要梳理梳理。第二天坐在上班的地铁上,小慧开始梳理昨天的场景。
首先,她肯定了自己,没有掉入以前的模式。
说实在的,以前那种关火、甩门继而和小铭冷战的方式实在太难受了。
虽然昨天仍有脱口而出的行为,而且还是难听的话,但好在骂过之后,立刻意识到这是指责性沟通,就马上做了几个深呼吸,开始练习使用一致性沟通。
尽管及时做了修正,但小慧还是决定刨根问底:为什么以前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是隐忍?为什么昨天却运用了指责性沟通?
原来,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么大
这时,小慧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谆谆教诲——忍让。这是妈妈的生存之道,而她的言传身教也成为小慧的处世原则。
小慧开始对照玲玲告诉她的不良沟通型态——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
那么,自己的沟通型态究竟是什么?
因着“隐忍”而来的沟通型态会是什么?隐忍本质上是忽略自己,按理说应该是讨好,而骂人则是指责性沟通型态,自己为何会一下子从“隐忍”转向“骂人”呢?
而且,实践三个关注很难,阻碍到底在哪里呢?
小慧的脑海中浮现了许许多多的疑问。突然,她想到了“自动化反应”。
虽然和玲玲做过与小铭的一致性沟通演练,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躲进房间自己消化,但是,她的责备又是另外一个自动化的不良沟通型态。
这么看来,应该是自动化反应阻碍了自己进行一致性沟通。
这时,小慧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是个脾气火暴的人,工作或生活稍有不顺心,就会发脾气。爸爸常常大声责备妈妈:“你是不会看人眼色吗?你不知道我在忙吗?还让孩子过来吵我!带走!带走!别来烦我!”他还会动不动就指责妈妈:“你不知道我这几天牙疼吗?还煮这么硬的饭?”
妈妈总是隐忍再隐忍,最后就突然爆发:“这饭有多硬?你以为家里只有你一个人吃饭?还不是平常的煮法!要是嫌饭太硬,你就自己煮!”
两个人就这样互怼起来。
这时候,小慧既不敢劝架,也不敢逃走,更不敢躲避,只能僵在原地不知所措。
那种提心吊胆的感觉,那种小心翼翼的感觉,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这下,小慧总算明白了,自己没办法很快做到一致性沟通,原来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她习得了妈妈的隐忍,在隐忍的过程中,没有关注自己,遇到压力事件,总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想通过关注对方来解决事情,完全忽略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久而久之,心里堆积了太多的委屈和压抑,又没有一个好的出口,最终被一些压力事件引爆。
情绪被引爆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想要武装自己、强大自己,很难做到关注对方,也就形成了指责的沟通型态。
小慧又进一步觉察到,爸爸的指责性沟通跟妈妈不一样,没有经历隐忍的过程。
爸爸很需要得到工作上的认同与家人的肯定,而方式就是先把自己武装起来,直接开骂。在他看来,只有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梳理到这里,小慧有了结论:这些不良沟通型态的形成大多与原生家庭有关。
爸爸的指责沟通模式和爷爷很像,妈妈的讨好沟通型态和外公相似,而自己则不幸继承了爸爸和妈妈各自的不良沟通型态。
如果自己和老公继续沿用不良沟通型态,岂不是会影响到大宝与二宝?唉,代代相传何时了?
想到这里,小慧更加确定,要让自己更顺畅地运用一致性沟通,有机会也要告诉小铭。
好吧,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关注什么,就容易遇见什么。
在小慧开始关注萨提亚理论时,她看到了三度诞生的说法。
萨提亚女士认为,人们其实经历过三度诞生。
第一度诞生是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那个时刻。
这个结合象征着每个人都来自同样的起源,起源于精子与卵子。因此,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价值,人人平等,并且拥有相同的生命力。
第二度诞生是我们离开母亲的子宫来到人世间。
为了能生存下来,每个人都必须去适应父母亲所经营的原生家庭的文化。因此,每个人都会学习到最佳的生存法则,形成对应现实世界的能力,不良沟通型态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第三度诞生则是人们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重新为自己的生命做决定,决定保留成长过程中适合自己的并丢弃不适合的信念或生存法则,真正脱离父母,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这一刻,小慧特别有感触,于是给玲玲发了一条微信:我现在进入到了第三度诞生,从小养成的讨好与指责的沟通型态,现在要有觉知地舍弃,因为不良的沟通型态既无法达成有效的沟通,也无法让自己获得平静。我做了决定,无论如何,一定要学会一致性沟通。
玲玲看到后,马上回应了小慧:萨提亚在第二度诞生提到,我们在原生家庭成长,于是学习了求生存的沟通姿态。真正的成长是为我们自己所做的决定负责,不再被自动化反应影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勇气,因为将要面临的很多新的局面是你无从预估的。
收到玲玲的回应,小慧也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我愿意为自己做的决定负责,即便会遇到困难,依然要越过阻碍,让自己最终走向一致性沟通。
看到小慧的成长,玲玲随即回复了她3个拥抱。好朋友之间维持着这样的互相支持多美好啊。
32245019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