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及反思

2022-03-08 01:47石炜祥
初中生世界 2022年44期
关键词:湖心亭看雪故国湖心亭

■石炜祥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湖心亭冬夜雪景的不凡特点。

2.引导学生解读张岱孤独高雅的形象。

3.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对故国深沉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解读张岱孤独高雅的形象,体悟作者对故国的思恋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因题入文

师: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在本文中他回忆了自己在明朝时期曾经到湖心亭看雪的一段经历,文题是“湖心亭看雪”。大家快速浏览全文,说说哪段文字描写了西湖雪景。

(生浏览课文。)

生:我觉得是文章第一段。

师:对。同学们齐读一下第一段的写景文字。

第二部分:读中赏景

师:现在,请大家给“我从____这一句,读出了西湖雪夜____的特点”填空,并试着用恰当的语气进行朗读。

生:我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一句,读出了西湖的雪夜很安静,没有一点儿声音,应该还很冷。

师:是的,还有哪一句也能让我们感受到雪夜的冷?

生:“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可见很冷。

生:我从“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读出了眼前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就像《沁园春·雪》里的“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描写的一样。

师:大家来比较一下屏幕上的两句话,读一读,你能发现有什么区别。

(屏显: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生:我感觉加了逗号后,天、云、山、水之间就有明显的阻隔了。

师:是的,这位同学的感觉太敏锐了。不用逗号隔开,更能显出一切都融合在一起,浑然一体的景象。所以,我们在朗读这一句时,也要读出浑然一体的感觉。大家试试看。

(生读。)

师:读得多好啊,仿佛把我带入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周围一片洁白。

师:好,我们继续,谁还能读出雪夜的什么特点?

生:我从“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几句,读出了天地非常广阔,而人却很渺小。

师:你从哪些词中读出了人的渺小?

生:“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让我感觉影子很小。

师:好的,我们思考一下这些量词的顺序可以打乱了随意调换吗?

生:不能调换,这些量词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师:不仅如此,由长堤到舟中人,它们之间还有个什么顺序?

生:由远到近。

师:这样的安排带来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生:让人感觉这些影子越来越小,有与天地融为一体的趋势。

师:说得真好。课文按照由远及近,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写,更能表现出天地的苍茫广阔及人融于其间的感受。那么,谁能引用“阅读提示”里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湖心亭的雪景呢?

生:风光不凡。

(板书:景——风光不凡。)

第三部分:议中评人

师:一个对风光不凡的雪景充满欣赏趣味的人,我们同样可以借用“阅读提示”中的一个词来评价他。

生:他是一个有雅兴的人。

师:可这样一个有雅兴的人,却有些与众不同。读一读第一段,你发现哪些词句能让我们对张岱多一些了解?

生:老师,我有一个疑问。文中说“独往”,可明明“舟中人两三粒”啊,这不是矛盾吗?

师:作者的表述难道是笔误吗?谁来说说看。

(生小声交流。)

生:身边明明还有其他人,却说“独往”,他这是没有把别人放在眼里。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生:别人和他不是同一类人。

师:有道理。在张岱眼里,他人都是不懂得赏雪的,只有自己才有这样的雅兴。因而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孤独高雅的人。

(板书:人——孤独高雅。)

师:两个金陵人先于作者到达湖心亭饮酒,赏雪,还热情地邀请作者同饮。你们觉得金陵人能走进张岱的内心世界吗?

生:我觉得能,因为他们都选择夜里出来赏雪,可见他们有相同的雅兴。

生:我也觉得可以。舟子最后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人都一样“痴”。

师:谁来把这个句子翻译一下?

生:意思就是“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生:我觉得他们不是同一类人,因为张岱是“独往”,想一个人去看雪;而金陵人是两个人,并且他们赏雪时还喝酒。

师:见解很独到。这是金陵人和张岱看雪的不同之处。那他们是不是各看各的呢?

生:金陵人看见张岱时表情是“大惊喜”,说了一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并且还拉着他一起喝酒。

师:想象一下,当时张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生:我感觉他会很惊讶吧,因为此时“湖中人鸟声俱绝”。

师:勾连前文进行解读,这个方法很好。老师猜想,张岱看到金陵人后,可能还会有点不开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可以看出,“强”有盛情难却、不太情愿之意;喝完三大杯酒就走,也没有交谈,可见张岱没有与他们交往的意愿。

生:是的。我觉得金陵人的意外出现,破坏了张岱的看雪心境。金陵人的性情与张岱不太一样,所以他们难以走进张岱的内心世界。

第四部分:品读悟情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句话。

(生读。)

师:乍一听,这些文字好像把我们带到了明朝,可作者写作此文时已是清朝了。谁能明白作者使用明朝纪年的用意呢?

(屏显背景资料: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于官宦之家。崇祯八年参加乡试,因不第而未入仕;明亡后,避兵灾于剡中,坚决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生:作者身处清朝,却用明朝纪年,我觉得可能是他心中对明朝还念念不忘,对故国充满深切的思恋之情。

生:舟子最后说他“痴”,我觉得这个字既表现他痴迷山光水色,又表现他还沉浸在故国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有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

师:好极了!首尾两句综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品悟出张岱的情感世界,其间隐藏着思恋故国的深沉悲痛。我们只有细细品读文本,才能体悟到人物寄寓其中的情感。

(板书:情——思恋故国。)

师:《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这本书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建议大家课后读一读这本好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四个活动组成,不同的语文实践活动都聚焦学生的思维训练。例如,“读中赏景”环节,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活动更具针对性,笔者设计了“我从__这一句,读出了西湖雪夜__的特点”的句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活动的支架。再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湖心亭雪夜天地的广阔、人的渺小,笔者提示学生将文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量词的顺序打乱,再与原文进行比较阅读。总之,教者要增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组织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湖心亭看雪故国湖心亭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湖心亭看雪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故国·青铜
故国·青铜
《湖心亭看雪》中的文化审美价值观
《湖心亭看雪》中的文化审美价值观
从《湖心亭看雪》一文窥张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