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金,朱颖玲,杨留才,陈文艳
(1.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2.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5)
医学教育是保障全民健康的基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是实现健康中国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成员。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容包括诊治常见疾病以及对各种慢性病和传染病的防治与健康管理等多方面。可以说,全科医生是维系基层老百姓健康的主力军。当前,我国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平稳健康发展是一对主要矛盾,要缓解该矛盾,必须以加强全科医疗人才的培养为立足点,全面提高全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因此,探讨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和路径对于改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阶段,我国全科医生队伍的总体情况是数量缺乏,医疗资源配置欠缺合理性。目前,依旧可以看到此类现象:上级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病人却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分级诊疗”制度在我国尚未得到良好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医疗服务状况呈现出下弱上强、下窄上宽的倒梯形,而实际医疗需求为上窄下宽的正梯形[1]。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国家将全科医生的培养上升到战略高度,明确指出解决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发展问题是当前医疗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目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1)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知识教育;(2)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肓;(3)全科医生岗位培训;(4)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哪种模式,其核心机制都是以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为基调,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综合诊断与治疗[2]。《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要将建成现代教育体系作为战略目标之一,该体系必须具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特点。医生的职业生涯离不开终身学习,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日,一名医生在校所学知识极其有限,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3]。
为了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继续教育成为主要路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建设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发展继续医学教育是国家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是培养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提高本国居民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4]。目前,继续医学教育已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视,社区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意愿较强烈,但存在开展形式单一、工学矛盾等问题,总体满意度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继续医学教育开展方式,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效果和质量[3,5]。
当前,我国开展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培训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业务考察和有计划的自学等。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在医疗健康领域广泛应用,线上教育资源被广泛应用[5]。虽然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多样,但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因此,如果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和人员受教育程度,寻求更具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可使医学继续教育的成效更为显著。改革与完善我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及培训体系,必须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基石,进行整体化制度设计,其中关键所在是解决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问题。学分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为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搭建了立交桥。
学分银行作为舶来品,大多数学者认为“学分银行制”最早起源于韩国,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名称是根据韩国的说法翻译而来的[6]。其基本概念是基于终身学习理念而建立的一种教学管理系统,针对各种类型教育,以学分为标准,对各层次知识内容进行认定、积累以及转换,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更为灵活地实现不同教育层次的动态转换[7]。也就是说,学分银行主要是通过借鉴银行的存取功能,建立“储存-提取-转换”系统的概念,包括以下过程:先对学习成果的认证,再将得到认证的学习成果转换为统一的存储学分,最后学习者可以将储存的学分兑换为资历证书(见图1)。为了实现学习成果等价交换,需要制定统一的学分计算标准。目前,主要参考国际通用的资历学分和学时计算标准,即完成10学时兑换1个学分,1学时为60 min。当积累到120~160个学分时,转换为相当于全日制学习的1年学分[8]。学分银行与资历框架是高等教育、职业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领域的一类制度创新形式[9]。
图1 学分银行功能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国家学分银行制度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同时要强化不同层次院校如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针对在岗人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目前,国内关于学分银行的研究主要是以终身教育为框架,学分银行建设主要采用“框架+认证”模式,即资历框架标准和学习成果认证结合的模式。与国外不同,我国学分银行旨在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为社会各层次人群终身学习服务[10]。在我国针对学分银行的研究具有区域性特征,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重庆等直辖市以及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其中,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地区已进行了学分银行的实践探索[11]。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经过多年实践检验的沉淀提炼,构建了整体性、协调性的运行模式[12]。本文将借鉴上海市学分银行的运行模式,为全科医生继续教育探索新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学分银行为搭建这座“立交桥”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主要探索学分银行在全科医生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路径的核心理念是,应用学分银行的立交桥功能,实施整合基础医学课程模式,打通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与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之间的壁垒,实现医学专科与本科的无缝衔接。
为了给不同学历层次利用学分银行实现学分互认,拟搭建江苏开放大学医学高职专科与开放本科(以下简称“江开专科”“江开本科”)教育立交桥实践模型,为构建专本沟通一体化培养方案提供现实依据。该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学分银行开放性的特点,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时间,完成课程学习,获得对应学分,这与开放教育的教育教学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吻合。同时,该模型解决了全科医生因临床工作繁重而无固定时间学习的难题。总之,从个人层面讲,搭建江开专科与江开本科教育立交桥的实践模型可以使学习者通过不同途径取得学习成果,并得到成果的认证和积累,充分实现个人发展。从社会层面讲,该模型通过利用学分银行可以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结合,从而有效解决教育公平性的问题,为提升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依据。
根据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现状和执业要求,拟从知识层面、技能层面、职业道德层面全方位实现全科医生的能力提升。从知识层面出发,全科医生除必须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储备外,医务人员还应根据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利用医学相关知识对患者健康需求进行准确分析并迅速做出临床决断。因此知识层面应包括医学专业知识、行为与社会科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13]。技能层面主要包括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专业技术和技能、医患沟通所需要的人文素养等。从职业道德层面讲,必须提高全科医生的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及忠诚度,该层面的建设将离不开思政元素的融合。
对于高职高专类与本科类课程的衔接,可采取“纵向延伸,横向扩展”模式实现(以下简称“纵横延展”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对专科和本科相同或相近课程实现技能深度的延伸,即纵向延伸,以及知识广度的扩展,即横向扩展。要确定课程内容纵向深度及横向广度,则必须在所有课程中制定学分认定标准[14]。通过对基础医学相关课程学分认定标准调研发现,由于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习时间较普通本科教育要短,虽然课程设置与本科教育基本一致,但由于受时间限制,只能合并课程或压缩课时数,例如本科教育将“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设置为两门单独的课程,而高职教育将其合并为“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一门课程,其学时数也明显少于前者,如此一来,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要求亦会减少,这就属于课程内容横向广度的问题;此外,由于高职层次医学生与本科相比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理解问题及接受、应用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导致对其教学内容的要求较浅,这就属于课程内容纵向深度的问题。鉴于医学高职和医学本科的课程知识点和教学要求的差异,对于就读临床医学开放本科的同学已经修完高职阶段基础医学相关课程,可认定其已获得若干学分。课程设置者只需要按照本科培养目标从深度和广度上对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学习者只要学习并达到后续补充的教学要求,即可认定开放本科阶段的学分。
医学高职和本科的课程体系基本一致,只是在教学要求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提出建立学分银行,对学习者高职阶段已修课程给予学分认定,在此基础上,只要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实现学分累计。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对旧知识的重复学习而浪费时间,又大大节约了老师的授课时间,使教学资源得到更高效合理的利用。
整合医学理念已广受认可,该理念呼吁还器官为人,还症状为疾病,强调以人为整体,全科医学注重以人为本,为人民群众提供长期负责式照顾,二者理念不谋而合,充分体现健康中国的时代需求[15]。因此,笔者所在团队提出整合基础医学课程模式。因为基础医学各门课程相互独立,存在授课内容经常重复、基础与临床脱节、学生负担过重及人文素质教育被忽视等问题[16]。为此,在借鉴国内外医学院校整合课程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拟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模块式教学。该模式在教学设计上体现层次性需求,在模块化的基础上梯度分明而又环环相扣,实现自然过渡,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在教学内容上,以临床需要为依据,以疾病为基础,将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精简教学内容,以求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各学科间的横向整合以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学科间的纵向贯通。
要构建多学科融合的整合教学模式,需要设置“课程组”。课程组的设置以课程整合为出发点,人员组成方面不但有各学科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课程师资,重点还要吸纳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临床教师,共同参与整合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17]。为解决该问题,拟聘请所在地三甲医院各科室的副高以上的医生为兼职教师,并联合江苏省内其他医学本科院校的教学名师协助完成课程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及线上线下授课等工作。
由于很多全科医生忙于临床实践,忽略整合医学理论学习,造成其思维固化,知识陈旧。此外,部分医学教育研究者只有专科临床医疗背景,缺乏全科多系统、多难度、多层次的医疗实践背景,不了解我国基层的实际情况,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15]。面对上述问题,应将整合医学教育理念贯穿于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周期中,在教学目标、教育理论、教师队伍培养、教材教具、教育经验等方面进行整合,才有望培养出新型高素质的全科医生。
虽然当前学术界对学分银行制度的研究逐步增多,但根据我国学分银行的总体发展实际情况判断,目前仍处于探索建设的初步阶段,有一系列问题尚待解决。部分地方政府、高校或行业企业进行了自发的、零散的、局部的实践探索,但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全局谋划,依然任重道远。再者,医学本科教育与高职专科教育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通道尚未完全畅通。
要实现学分银行“开放、平等、协助、共享”的内涵,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下几方面:第一,加强顶层设计,视学分银行为一盘棋,要想赢,必须全盘布局,通力合作,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江苏省学分银行的组织框架。第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法律层面上,为学分银行成果认定及学分兑换制度保驾护航;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学分银行建设的独立性与透明性,使学分银行的公信度得以提升。第三,整合教育资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分银行建设绝非一己之力可以完成,只有建立高职院校与其兄弟院校及本科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三维互动,集思广益,才能实现教育资源最高效的利用。第四,建立稳定的信息化平台运行机制,当前已开启数字信息化教育模式,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育成为主力军。学分银行建设更离不开信息化平台,因此,开放大学还需与相关软件类企业合作,建立信息化平台运行维护机制,避免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
后疫情时代对医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这对医学教育工作者既是挑战也是契机,相信只要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学科交叉”医学发展的两个基本原则,加强整合医学和全科医学的交叉学科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使学分银行和线上教学平台更加完善,就能为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开辟一条更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