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配合康复措施对小儿脑瘫功能恢复预后的影响研究

2022-03-08 04:23:54李二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6期
关键词:脑瘫针灸小儿

李二伟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辽宁 沈阳 110812)

小儿脑瘫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先天性脑瘫一般与分娩等因素相关,后天性脑瘫则一般是由各类因素导致的脑部损伤引起的,目前,临床中对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该疾病的发病率约2‰,国内发病率较高,在0.18%~0.40%[1]。小儿脑瘫普遍包括肌张力低下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痉挛型以及混合型几种类型,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该疾病对患儿及其家庭生活的影响十分严重[2]。现阶段一般依靠康复措施使用较多,在四肢训练、注意力训练等多方面训练后,能纠正机体站立情况,可逐渐恢复四肢活动能力,但所达到的效果欠佳,仍有较为明显的行走异常、语言表达障碍等问题。中医对小儿脑瘫有着系统性的认知,并提出了胎禀不足、肾阳虚衰、带脉异常等多个病源根本,并认为可通过针灸推拿方式进行治疗[3]。针灸、推拿均能达到局部刺激的效果,前者重点在刺激经络,经络疏通后能缓解脑瘫各症状,加速脑瘫的恢复,而后者重点在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还会增加局部压力,也能减轻脑瘫症状,改善行走、语言功能。基于此,文章对针灸推拿配合康复措施对小儿脑瘫功能恢复预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期间观察了我院的70例脑瘫患儿,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在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期间进行,随访期为1年,研究对象是我院的70例脑瘫患儿,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对患儿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推拿。对照组患儿年龄最大7岁,最小1岁,平均数据(4.20±0.40)岁,女性15例,男性20例,确诊时间1.50个月~2年,平均时间(8.20±1.20)个月,包含肌张力低下型10例、不随意运动型6例、共济失调型9例、痉挛型4例以及混合型6例;观察组患儿年龄最大6.50岁,最小1.50岁,平均数据(4.30±0.60)岁,女性17例,男性18例,确诊时间2个月~2年,平均时间(8.40±1.60)个月,包含肌张力低下型9例、不随意运动型6例、共济失调型8例、痉挛型5例以及混合型7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性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小儿脑性瘫痪定义和诊断条件、分型》中的诊断和分型描述;患者家属知情本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多种先天性疾病的患儿;心肺疾病患儿;遗传病史患儿;精神异常患儿;皮肤疾病患儿;不适宜进行针灸治疗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康复措施,指导并帮助患儿进行康复锻炼,内容如翻身训练、身体姿势训练、体位变换训练、上下肢力量训练、站立训练、注意力训练、语言能力训练、记忆力训练等等。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实施针灸推拿,针灸取头部运动区相关穴位以及平衡区、视觉区、语言区等穴位,选用0.30 mm×60 mm针,进针后以200次/min速度转动针柄,时间3 min,留针60 min,隔天治疗一次。肢体穴位取阳明、少阳经和太阳经等穴位针灸,30次为一个疗程。推拿取头部和肢体适合穴位以抹、按、推、揉、拿、捏、拍、扣等手法进行,有效放松肌肉,患侧加强手法。

1.3 观察指标 使用GMFM量表评价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使用FMFM量表评价患者精细运动功能,使用BI量表评价患儿日常生活能力,以WISC-Ⅳ评价患者智力情况,应用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评估其综合能力,均为分数越高能力越强。参照以下标准评价患儿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是显著好转,行走能力恢复,生活自理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可以辅助行走,日常生活半自理为有效;与以上描述不符合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35×100%。

1.4 统计学观察 将SPSS22.0作为统计学工具,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值检验,P<0.05表示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疗效分析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85.71%(30例),对照组是60.00%(21例),观察组更高,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分析 治疗前观察组GMFM、FMFM、BI指数、WISC-Ⅳ及综合功能评分数据分别是(46.93±5.28)分、(69.23±5.83)分、(3 3.7 9±5.0 4)分、(9 8.11±6.2 1)分、(46.23±4.90)分,其数据较之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FMFM、BI指数、WISC-Ⅳ及综合功能评分数据分别是(70.20±3.23)分、(9 4.6 0±4.8 2)分、(6 8.3 0±6.9 4)分、(117.90±6.14)分、(65.80±10.37)分,其数据较之对照组更为理想,且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比较(分,)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比较(分,)

3 讨 论

小儿脑瘫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该疾病在儿童时期比较常见,一般是胎儿在未分娩到分娩后一个月中的脑部损伤或是发育缺陷引起的。早产、低体质量以及窒息等均是导致脑部损伤和发育缺陷的重要因素[4]。目前,临床中还没有提出小儿脑瘫的标准化治疗方式,一般应用现代康复措施纠正患儿临床表现,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可帮助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智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5]。近几年,随着中医学在临床中的发展,其理念也逐渐被应用到了小儿脑瘫的治疗当中。

中医将小儿脑瘫归属于“五硬”“胎弱”“五软”“五迟”范畴,并认为该疾病主要是脑脊失充、肾阳虚衰、胎禀不足、精血不足等因素导致的。中医针灸和推拿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该疾病[6]。针灸依据体质和症状表现的不同,取穴针刺,可以有效刺激神经,恢复受损脑组织,同时起到调节神经的作用,刺激感觉神经,保持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对偏瘫区感觉神经进行针刺,能够提升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减轻患侧的运动障碍。推拿则用于激发经气、加速血流以及疏通筋骨,经推拿治疗能够放松肌肉,降低肌肉痉挛表现,促进血液与淋巴循环,从而让肢体能够更大范围的进行活动,提升其运动能力[7-10]。推拿也能够对感觉神经起到刺激和兴奋作用,降低运动障碍,调节躯体气血,平衡脏腑,疏经通络。康复措施源自于现代康复医学,是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等方式改善脑瘫引起的肢体痉挛、运动障碍和智力障碍等症状,利用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控制关键部位进行指定动作,从而形成神经反射,改善躯体的异常姿态。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是85.71%(30例),对照组是60.00%(21例),观察组更高,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针灸推拿配合康复措施治疗小儿脑瘫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对于延缓肌肉萎缩、恢复肌肉功能、促进躯体代谢等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患儿的体质。

结果2.2显示:观察组GMFM、FMFM、BI指数、WISC-Ⅳ及综合功能评分数据分别是(70.20±3.23)分、(9 4.6 0±4.8 2)分、(6 8.3 0±6.9 4)分、(117.90±6.14)分、(65.80±10.37)分,其数据较之对照组更为理想,且差异性显著,P<0.05。在治疗后,患儿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智力均有改善。陈伟[8]在其研究中也指出: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在治疗小儿脑瘫患儿GMFM、FMFM、BI指数、WISC-Ⅳ及综合功能评分数据分别是(68.70±3.80)分、(9 1.7 0±5.3 0)分、(6 5.9 0±6.2 0)分、(112.30±6.60)分、(66.30±6.90)分,其数据较之康复治疗更为理想,且差异性显著,P<0.05。其研究与本研究所提出的观点一致,仅存在较小的数据差异,可能和病例差异相关。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配合康复措施治疗小儿脑瘫可以促进患儿运动功能、肢体功能、智力等各方面能力的恢复,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预后作用十分积极,值得使用。

猜你喜欢
脑瘫针灸小儿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夜盗小儿(下)
幽默大师(2020年11期)2020-11-26 06:12:18
夜盗小儿
幽默大师(2020年10期)2020-11-10 09:07:20
小儿涵之三事
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46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人生十六七(2015年6期)2015-02-28 13:08:39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9期)2014-03-11 2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