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 洪宝林, 满晓玮,2, 蒋艳,2, 蔡东霞, 热娜·阿希木, 陈姝婧, 于哲, 程薇,2
“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ystem of health account 2011,SHA 2011)是在原始卫生费用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完善了3个核心维度,可以更好地达到筹资方案、服务提供机构和服务功能等多维度的平衡,并新增受益人群这一扩展维度,使得核算结果更加准确,对政策的指导作用更实际[1]。本文基于SHA 2011核算2018年北京市经常性卫生费用,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北京市中医类医院治疗服务的受益人群特征,从年龄别、疾病别和年龄疾病别交叉等角度,进行全生命周期、完整疾病谱系的卫生费用核算与分析[2],可以了解卫生资源的流向及公平性,以探讨从重点疾病、优先人群等角度对卫生费用进行控制的切入点。
本研究的卫生费用总量数据来源于中国及北京市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核算报告、北京市政府卫生投入监测系统、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等,分摊参数通过北京市卫生医疗价格监测数据平台、医疗卫生机构抽样调查数据等计算得到[3]。按区县-街道-机构顺序进行分层抽样,共抽取医疗卫生机构77家。
本研究以基于SHA 2011的中国卫生费用核算方法[4]为基础,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做出进一步调整,采用分层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共抽取医疗卫生机构77家,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形成数据库,完成北京市经常性卫生费用核算,从中整理出中医类医院治疗费用受益人群情况,主要从治疗费用的疾病分布、年龄分布以及疾病与年龄交叉这3个维度进行分析。
201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的中医类医院经常性治疗费用总额为245.13亿元,占北京市所有医院治疗费用(1 430.65亿元)的比重为17.13%,其中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的费用分别为165.02亿元和80.11亿元,占治疗服务费用比重分别为67.32%和32.68%。见表1。
从全球疾病负担(GBD)的疾病分类来看,北京市中医类医院治疗费用构成中,非传染性疾病治疗费用为212.12亿元,远高于其他各类疾病,且占中医类医院总治疗费用的比重高达86.54%,高于北京市所有医院治疗费用中非传染性疾病的占比(79.67%)。见表2。
表2 按全球疾病负担分类的疾病在北京市所有医院和中医类医院的治疗费用情况
按不同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划分的疾病其治疗费用也有所差别:2018年北京市中医类医院中,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费用最高,占中医类医院治疗费用的18.75%,且该结果与北京所有医院治疗费用最高的疾病类型一致。治疗费用排在前列的其他疾病类别依次为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肌肉骨骼肌和结缔组织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这6种疾病治疗费用之和占中医类医院治疗费用的59.59%。2018年北京市所有医院治疗费用排名前五的疾病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见表3。
表3 按国际疾病分类划分的疾病在北京市所有医院和中医类医院的治疗费用情况
2018年北京市中医类医院各年龄组治疗费用结果显示,55~<65岁人群的治疗费用最高,占用了较多的医疗卫生资源;65岁及以上各年龄段的总治疗费用呈现下降趋势。中医类医院治疗费用年龄构成中,30岁以下人群占总人数比重为30.90%,其治疗费用为15.43亿元,占总治疗费用的6.29%;30~<65岁人群占总人数比重达57.90%,治疗费用合计134.04亿元,占总治疗费用的54.68%;而65岁及以上人群占总人数的比重仅为11.20%,治疗费用却高达95.66亿元,占总治疗费用的39.02%。从治疗费用构成来看,0~<75岁人群的门诊费用均不同程度高于住院费用,而75岁及以上人群的住院费用高于门诊费用,与该年龄段人群的患病性质有关。从各年龄组治疗费用占北京市所有医院该年龄组治疗费用的比重来看,占比最高的为85岁及以上人群,占比达31.35%,即85岁及以上人群的治疗费用超过30%集中在中医类医院;75~<85岁人群治疗费用占比也较高,超过20%。总体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医类医院各年龄组治疗费用占医院治疗费用的比重呈整体上升趋势,即年龄组水平越高,选择在中医类医院接受治疗服务相对越多。见表4。
表4 中医类医院各年龄组治疗费用基本情况
2.4.1 不同疾病治疗费用的年龄分布从中医类医院不同疾病费用在各年龄段中的分布可见,以下两种疾病类型的治疗费用分布具有不同于其他疾病的年龄特点:起源于围产期的某些情况分布在0~<5岁年龄段的治疗费用占该疾病总费用的32.28%,高于其他年龄段占比;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费用的56.51%集中在25~<35岁年龄段。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肌和结缔组织疾病,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这六类疾病的治疗费用均超过60%,集中在45~<75岁年龄段;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精神和行为疾患,眼和附器疾病,耳和乳突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损伤、中毒和外因某些其他后果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半数以上的费用分布在45~<75岁年龄段。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其他某些涉及免疫系统的疾患、呼吸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等治疗费用在各年龄段分布相对较为平衡。此外,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超过40%的费用发生在25~<45岁年龄段。见表5。
表5 不同疾病费用在各年龄组的分布 单位:%
2.4.2 各年龄段治疗费用的疾病分布15岁以下儿童的治疗费用较高分布于以下两种疾病: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的治疗费用占0~<5岁和5~<15岁年龄段总治疗费用的比重均超过40%,呼吸系统疾病占比均超过30%。25~<35岁年龄段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治疗费用占比较高,为18.83%,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治疗费用占年龄段总费用的16.42%。35~<45岁年龄段患者费用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和肌肉骨骼肌和结缔组织疾病,这四类疾病费用消耗了该年龄段治疗费用的55.28%。55岁及以上人群中,循环系统疾病成为各年龄段治疗费用排在首位的疾病,75岁及以上人群的循环系统疾病费用占比接近30%。85岁及以上人群的治疗费用中,除循环系统疾病外,呼吸系统疾病占比也较高,这两类疾病费用之和为该年龄段治疗费用的47.41%。见表6。
表6 各年龄组患者治疗费用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 单位:%
表6 (续) 单位:%
北京市中医类医院治疗费用构成中,非传染性疾病治疗费用占中医类医院总治疗费用的比重远高于其他各类疾病,同时高于北京市所有医院治疗费用中非传染性疾病的占比。随着近年来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攀升,中医类医院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完成了相对较多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任务。
北京市中医类医院治疗费用中循环系统疾病费用最高,已成为费用过快增长、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对老年人健康的威胁程度需高度重视[5]。因此,可对重点人群进行早期循环系统疾病干预措施,以减少其发病或降低损害,减轻卫生资源的消耗;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理规划配置资源[6],加大对中医类医院的投入力度,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经分析,北京市中医类医院65岁及以上人群仅占患者总人数的11.20%,而其治疗费用占中医类医院治疗费用的比重却高达39.03%。从人均治疗费用来看,中医类医院65岁及以上患者人均治疗费用最高,是0~<30岁患者人均治疗费用的17.02倍,是30~<65岁患者人均治疗费用水平的3.70倍。可见65岁及以上人群占用了相对较多的卫生资源,可能成为治疗费用增长较快的原因,因此中医类医院在控制治疗费用过快增长时应重点关注此类人群,以减轻社会和个人负担。
有关部门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健康干预,以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从而抑制治疗费用的过度增加。针对0~<15岁年龄段儿童,主要加强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首先应做好家长的健康教育和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尤其是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工作,定期接种疫苗和保持洁净的生活环境[7]。对于15~<35岁的人群,应注重生殖健康教育和疾病筛查工作,降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概率。35~<65岁人群应注意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肌和结缔组织疾病的危害,适度运动,调整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65岁及以上人群开展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同时注重其对健康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