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广适粮草双高型二棱青稞新品种——陇青1号

2022-03-08 05:10包奇军潘永东郭刚刚张华瑜柳小宁徐银萍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2年1期

包奇军,潘永东*,郭刚刚,张华瑜,柳小宁,赵 锋,张 京,徐银萍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大麦是最古老的禾谷类作物,其广泛分布在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裸大麦在我国青藏高原称为青稞。青稞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称裸大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迪庆)、甘肃(甘南、天祝藏族自治县、山丹军马场)等高海拔地区。因青稞在地域种植的不可取代性使其成为当地优势特色农作物,其不但是广大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粮,也是当地主要的酿酒原料和牲畜的优质饲料,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当地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青稞是一种极具营养和食疗价值的谷物,具有“三高两低”(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的特点,还富含-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酚类物质、植物甾醇等多种有效成分及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元素。随着青稞加工业规模不断增加,青稞的消费需求增长迅速,同时青稞生产对于藏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稞在甘肃省常年播种面积为2万h m左右。多年来当地种植和推广品种为多棱品种,抗倒性差及不利于轻简化、机械化收获,针对青稞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开展优质抗倒伏品种选育,通过多年研究精心选育,选育出优质、高产、抗倒伏、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粮草兼用型二棱青稞新品种——陇青1号。

1 陇青1号品种来源

陇青1号(原系号0406-17)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于2004年以高代稳定品系9810为母本、F代(法瓦维特×Z Y M098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自主选育而成的青稞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抗倒伏性强、适宜机械化收获和食用品质优等特点,是一个具有广阔推广前景的粮草双高青稞新品种。

2 陇青1号选育经过

陇青1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于2004年以高代稳定品系9810为母本、F代(法瓦维特×Z Y M098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4—2010年在选种圃中经过连续选择,2011年预备鉴定试验,2012年品系鉴定试验,2013年品系比较试验,2017—2018年甘肃省青稞多点试验,同时参加甘肃省生产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2018—2019年参与国家青稞穿梭育种试验,2020年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其选育经过如图1所示。

图1 陇青1号选育程序

3 陇青1号主要特征

3.1 植物学特征

陇青1号,春性,二棱青稞,生育期129 d,中晚熟品种。株高86.5 cm左右,穗长7.7 cm左右,穗粒数27.1粒/穗,属疏穗型品种;植株株型松紧中等,闭颖授粉,穗全抽出,穗长方形,穗层整齐。在一般密度条件下,单株有效穗数为2.5~3.0个,长芒,黄色锯齿,千粒质量45 g左右,粒色淡黄,粒型椭圆形,饱满;茎秆粗壮、基部节间短、弹性好,高抗倒伏,抗条纹病及其他大麦病害。

3.2 食用品质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检测结果,陇青1号粗蛋白质量分数为10.2%,脂肪质量分数为1.40%,粗纤维质量分数为3.02%,支链淀粉质量分数为53.44%,总淀粉质量分数为60.57%,-葡聚糖质量分数为5.68%。结果表明陇青1号是一个优质食用的青稞品种。

3.3 高产、稳产、适应性广

陇青1号在2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 049.00 k g/h m,较当地对照增产21.2%;在1年的甘肃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 734.50 k g/h m,较对照增产18.5%。

3.4 抗逆性

陇青1号株高85 cm左右,茎秆基部节间短、弹性好,较抗倒伏,抗条纹病及根腐病。

4 陇青1号产量结果

4.1 甘肃省多点试验

由表1可知,天祝县以当地主栽品种昆仑14为对照,山丹军马场以当地主栽品种肚里黄为对照,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迭部县以当地主栽品种甘青4号为对照。

表1 2017—2018年陇青1号在甘肃省区试中的产量表现

陇青1号在甘南州2年8点次试验中7点次增产(增幅5.9%~40.9%),1点次平产,平均产量为4 666.50 k g/h m,比对照甘青4号增产12.7%。

在天祝县2年2点次均较对照昆仑14号增产(增幅22.5%~51.3%),平均产量为6 552.75 k g/h m,较当地对照昆仑14增产40.6%。

在山丹军马场2年2点次均较对照肚里黄增产(增幅32.2%~37.8%),平均产量为5 075.25 k g/h m,较当地对照肚里黄增产35.0%。

陇青1号在2年12点次的产量结果表明,11点次较对照增产(增幅5.9%~51.3%),1点次平产,平均产量5 049.00 k g/h m,较当地对照增产21.2%。

4.2 甘肃省生产比较试验和示范

2018年陇青1号在山丹军马场、武威黄羊镇、天祝县、甘南州卓尼县进行生产比较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为对照品种。由表2可知,2018年生产比较试验中,陇青1号在4点次中均较当地主栽对照品种增产,增产幅度在11.9%~29.8%,平均产量为5 734.50 k g/h m,较对照增产18.5%,位居参试品种第1。

表2 2018年陇青1号在生产比较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2018年在天祝县农机中心示范0.067 h m,平均产量达8 833.50 k g/h m,较对照昆仑14增产50.4%。2019年在山丹军马场示范推广6.7 h m,平均产量为6 225.00 k g/h m;在山丹县示范推广3.3 h m,平均产量为6 825.00 k g/h m;在天祝县示范推广3.3 h m,平均产量为5 175.00 k g/h m;卓尼县示范推广3.5 h m,平均产量为4 800.00 k g/h m。2020年在山丹军马场3场大面积示范推广130 h m,平均产量为6 120 k g/h m。

5 陇青1号适应地区

通过甘肃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国家青稞穿梭育种试验,结果表明陇青1号适宜在甘肃省青稞产区及西北青稞种植区种植。

6 陇青1号栽培技术要点

6.1 适期早播

陇青1号在海拔1 500 m以下的地区适宜于3月上旬播种,在海拔1 500~2 000 m地区适宜于3月中旬播种,在海拔2 000 m以上地区适宜于3月下旬播种,通常当土壤解冻10 cm左右时即可顶凌播种。

6.2 合理密植

陇青1号适宜播种量为262.5~337.5 k g/h m。当土壤肥力偏高、墒情较好的条件下,取中下限播量;当土壤瘠薄,水肥条件偏差,土壤墒情较差的情况下,取上限播量。

6.3 早灌头水

应尽量早浇头水,在灌水条件好、方便地区(如井灌区),应在2叶1心到3叶1心时浇头水,最迟不应晚于分蘖中期。

6.4 药剂拌种

在播种前用0.1%敌委丹按种子量0.1%~0.2%拌种或包衣,以防治青稞条纹病和其他青稞病害。

6.5 防杂除草

应及时防治田间杂草,以保持青稞品种的纯度和净度。

6.6 适时收获、充分晾晒

手工收获应在蜡熟期,机械收获应在完熟期,收获后及时脱粒并晾晒,包装入库(籽粒含水量不应超过12%时),防止青稞受潮、霉变,影响青稞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