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力
【摘要】随着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媒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智能化、网络化、社交化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种驱动性变革为传媒业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传统广播;融媒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2.040
融媒体是现代网络环境下媒介发展的新兴方向,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会贯通,协同发展的客观需求。传统媒体为新媒体输出了大量的信息素材,提供了重要的内容要素支撑,新媒体则为传统媒体带来了绚丽多样媒介手段,提供了全新的技术体验。其中有冲击,有挑战,亦有机遇,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总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即都是满足广大受众群体的媒介信息需求,因此融合发展成为历史必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加速推进,电视、广播、网络直播、流媒体、社交平台等终将相互融合,发展转化为功能更强大,服务更全面的综合型融媒体平台。
1. 发展途径——界限融合
新媒体形势下,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成大势所趋。要求打破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融合各个媒体之间的优势,实现互补,突破传统媒体有限的空间覆盖和地域覆盖局限,扩大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率,拓展受众群体,集中力量打造融媒体建设,利用已有传统媒体的资源空间,打破阈限,寻求新形势下传统媒体更好更快的发展。而广播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之一,也因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并致力于能朝着融媒体的目标努力发展,使其自身能够集各个媒体之“长”,不断向新媒体学习,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2. 发展形式——“纵横”交错
在融媒体形势下,广播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必须能够“有的放矢”地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利用新媒体、新平台和新技术促进自我的有效发展。但广播媒体融合新媒体的发展,在具体的“交互”形式上也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①横向发展,即广播媒体与新媒体中的新的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新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作为传统媒体也应当看到新媒体发展的这一潜在的机遇和基础,才能够从促进新媒体发展的最为根本的技术层面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新的科学技术为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巨大优势。如将原本不可视的媒体变得可视化,因而能够充分体现的新的时期、视觉文化时代下的要求。所以,对于原本不可视的广播媒体,如广播电台,则要尽可能使之变得可视化;而对于原本可视化的广播媒体,如广播电视,则要尽可能的增加其与观众之间的交互,如进行电视直播,与观众进行互动等,如手机摇一摇、抽红包等活动,充分利用新的网络技术,让广播从幕后走向台前,从而丰富广播的形式,拉近广播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之更平易近人,能够被更好地接受。而广播媒体结合新的科学技术的与时俱进,也将为其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使之不仅适合于中老年观众,也将在年轻的观众中被广泛普及。②纵向发展,即广播媒体与新媒体中的其他媒体之间进行有效地交互和联结,并能够进行深度的融合。新媒体发展形势下,诸如微信、微博以及今日头条、抖音、快手之类的自媒体等都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也让人们看到了更多地信息传播的可能性。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广播媒体想要更快更好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以体现融媒体发展形势下的新发展,也可以通过与这些不同的新媒体的平台的结合来实现。而广播媒体与新媒体平台进行融合,也能够伴随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和普及而获得自身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平台上更为及时、丰富的资讯,更便捷的信息共享,将为广播媒体提供更优质的素材和内容。同样,新媒体平台所拥有的广大的受众群体,也将为广播媒体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从而更好地推动广播媒体的发展。③纵横交错。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纵向发展月横向发展的可能性,但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看重广播媒体的“双管齐下”,不仅能够结合新的科学技术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要结合新的媒体平台来不断完善自身,只有这样,传统的广播媒体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至于被新的时代所淘汰。
3. 创新盈利模式
融媒體的背景下,广播媒体优势基本集中在主持人较强的专业性以及具有极强本土化特征的节目内容上。节目主持人的特色明显,能够对听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而其的高度专业化能力将会有助于节目听众黏度的提升。广播节目大都具有十分显著的地域特点,比如,各地交通广播节目通常只采播当地的新闻内容,因此和所在地听众的需求是非常吻合的。此外,对于传统的广播电台而言,其盈利点通常是广告。但在当前的融媒体背景之下,广播电台的广告营收不断下降,要想提高广告收入,就需对其发展思路进行创新,结合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和规律,逐步构建新的盈利模式,如全面建设网络服务平台,结合自身情况,建成一整套适应社会现实的创收模式,使之更加多元化。可以创建APP应用软件,有效整合新媒体的各项功能,包括社区资讯、电商拍卖、视频、直播以及广播等,促进广播媒体新式盈利模式的逐渐形成;积极发展具有较强互动性的节目形式,培养互动性团体,如车友会、粉丝团以及听众俱乐部等,更好地发挥粉丝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广告的经济效益。
4. 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
在广播电视战略转型与提升竞争力方面需要融入创新型观念,强化工作人员的创新认识。基于新媒体语境下,需要从观念与意识两个方面加强创新。第一,广播电视需要充分认识到数字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具有的重要作用,通过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应用在广播电视运营管理和节目创编工作中,能够从广播电视盈利模式、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转型和发展。第二,逐步形成将受众群体作为核心的观念,采用新媒体的多样化形式与手段,加大和受众群体之间互动的力度,加强和受众群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运用微博、论坛、微信、QQ等方法和受众群体展开交流与沟通,收集受众群体观看广播电视节目提出的意见或者是建议,对受众群体的要求进行全面了解,进而加强对节目的调整与创新,从而使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5. 广播节目再创造
作为融媒体下改革的传统媒体,能够成功融合各媒体之优势,学习借鉴以发展自身,才是成功塑造良好传统媒体效应的有利因素但在这之前传统媒体也必须做好自身的利弊分析。就廣播媒体的受众而言,其趋向之所以较为狭窄,主要仍是由其广播节目所决定的,节目的形式、内容、深度、广传播性、普及性等,都将影响其发展以及受众的选择。新媒体时代,媒体信息追求原创和精品,已成为行业风向标,而在此基础上,若是再做好创新与融合,对传统媒体的发展也一定大有裨益。广播媒体的发展不仅要与其他媒体优势互补,更要从自身做起,从节目做起,凸显媒体融合的思维,突出用户为本的理念,打造更适合观众的、更具有普适性的优质节目,在能在新形势下,由内而外,借鉴学习,为自身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6. 广播媒体新融合
2019年3月,一篇关于《融媒体到底是什么》的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融媒体”是要合理整合新老媒体的人力物力资源,变各自服务为大家共同服务。对于实现融合的具体措施,则可采取将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型互联网平台相结合,实现新旧媒体之间的深度交融;其次,就是将有关新旧媒体建设发展的负责人员构建联系,试图建立“融媒体采编中心”,使之更好地互为补充,以促进互相之间的发展。倘使通过这样的新旧媒体互融的方式,能够逐渐构建新型融媒体发展模式,也便能够使新旧媒体之间产生有效融合,而不只是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即又在无形之中衍生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可能性;并且能在时代发展潮流的推动下,与时俱进,各自发挥其最好的优势,适应时代潮流,而被更为广泛地接受、运用。
7. 积极与用户互动,增强用户黏性
传统电视媒体在实际的内容宣传过程中,应重视对电视节目观众的调查和访问,明确节目观众的具体需求,这样才能对电视媒体自身的定位、宣传和推广内容进行有效把控。例如,在新媒体时代,很多电视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逐渐开始分享生活小妙招、运动与健康等多种类型的内容,而这样尽管能够引起电视节目观众的喜欢,但本质上没有做到和电视节目受众的连接,这样一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电视媒体需要重视了解用户体验,在以人为本的新媒体传播渠道下逐渐站稳脚跟。例如,可以在微信和微博平台上提供新闻线索留言平台,及时过滤垃圾用户和新闻之间的联系,重视用户体验,在解决用户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持续保持电视媒体用户对电视节目的热情,满足电视节目用户在提出求助和提供新闻线索时,渴望被重视以及回复的心理。另外,在进行节目创作的时候,电视媒体不应人云亦云,而需要根据自身电视台的实际情况,用户的情况进行斟酌和考察,对于电视节目有自身独特的理解,有电视台的特色,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留住用户,并提升媒体传播价值。
8. 构建安全技术管理系统,注重技术管理
建立健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制度,借助于技术安全管理体系,划分与明确部门、岗位的权责范围与义务。制度体系约束下,部门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责任,避免出现问题找不到负责人的现象。再结合广播电视的安全技术管理现状,根据当地市场特点和技术标准,查找与定位分析安全管理漏洞,采用高效的安全管理技术,消除安全播放的隐患。与此同时,强化广播电视安全技术监管工作水平,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确保安全播出。广播电视中心的管理人员,为管理人员提供学习机会,采取奖励机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进而从人为因素上,保障广播电视播出安全。
广播电视中心应践行国家政策,提升播出安全技术管理的工作质量。高层管理者需要有前瞻性市场发展的眼光,结合广电中心运营情况来制定发展计划,以融媒体技术为落脚点,促使广电播出安全管理工作迈向智能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将先进的通信技术与视频图像处理技术融合到平台中心运作中,提升视觉体验,促使广播电视能够稳定运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进而保障广播电视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楠.融合型媒体组织的探索——以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为例[J].新闻记者,2017(06).
[2]靳珂.融媒体环境中广播传播模式及形态的创新 [J].青年记者,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