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身患抑郁为何选择“隐身”

2022-03-08 14:29:13史晨瑾李珊珊
华声文萃 2022年2期
关键词:产科医生隐身手术台

史晨瑾 李珊珊

一位从业20多年的精神科医生向记者提到,仅他所认识的医生中,就有两位自杀离世。在《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中提到,有27.7%的医务工作者可能存在抑郁倾向,其中,有超过1/10的医生存在较高的抑郁风险。

他们为什么不去看病

尽管种种数据调研显示出医生患抑郁的风险很高,在现实中,这个群体却“隐身”了。对这个矛盾,多名资深精神科医生表示,他们曾多次听闻有同行遭受抑郁症困扰,却鲜有人前来就诊。患病的医生们害怕病情被医院知晓,从而失去晋升机会、丢掉体面的工作。单是想象同事们异样的眼光,就会令他们恐惧万分。

来自上海的精神科医生吴悠(化名)提到了自己实习时认识的一位主任医生——一位谈吐优雅、年纪轻轻就当上副高的“高冷女神”。女神平时不拘言笑,唯一的缺点是,脾气有些差。几年前,多年未联系的这位主任医生突然找到吴悠,称自己的公公年纪大了睡眠不好,考虑是抑郁症,咨询诊疗方案。两天后,她再次登门,坦言得抑郁症的人其实是自己,患病多年,从来不愿意去面对。因为害怕病情被人知晓,不想留下任何医疗记录,便请求吴悠帮助。吴悠帮她走了后门,开具了治疗单。拿到药物后,她便与吴悠断了联系。

而令吴悠印象更为深刻的则是一位同为精神科医生的师兄。师兄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分析师,才华横溢,出生于一个知青家庭,父母盼望能靠他买房,返回上海。某段时间,因为家庭经济压力,置换房子的压力,加上晋升无望,师兄出现了抑郁症状,试图割腕自杀。然而,事发后,院领导把师兄调至更加清闲的岗位。这一来,师兄的经济状况愈发艰难,一年后,他上吊自杀了,离开了人世。

医生抑郁的复杂因素

一份对于北方某三甲医院住院总医师心理状况的筛查显示,那些需要24小时随时待命,正处于职业蜕变期的年轻医生,抑郁症状检出率78.3%,焦虑症状检出率73.9%,睡眠障碍检出率100%。尽管样本量很小,但数据依然触目惊心。因为工作强度高和持续的应激状态,从全球来看,医护人员的精神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在中国,这个问题又添加了很多中国特色。

华西医科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曾提到:与西方或其他亚洲国家相比,中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和医疗保健工作环境的现状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中国的患者人数众多,医生人数相对较少,因此有更大的工作量,除此外,在中国,患者与医生之间不稳定的关系经常导致工作场所暴力,而患者,经常便是肇事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精神科主任、妇女精神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唐伟告诉记者,一位跟随他治疗了三四年的产科医生,其抑郁的原因之一便是医患纠纷。

二胎政策放开后,该产科医生曾遇到一对想生育男孩的高龄夫妇。他們称多次B超检查结果都是男孩,接生后却发现是女孩,认为产科医生偷换了自己的孩子,遂来医院闹事。产科医生非常委屈,状态越来越差,一上手术台就非常紧张。在唐伟的诊室治疗了数年之后,那位医生仍然不能克服自己上手术台时的紧张和焦虑,通过与医院沟通,她被调至了其他岗位。“其实很遗憾的,现在医院特别缺人,这样一位干将型的医生,如果不是真的没办法了,医院肯定舍不得让她不上手术台的。”唐伟说。

在中国,即使是地方医院,区里面、县里面的医院,晋升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要求也是要做科研。很多医生其实没有受过充分的科研训练,或者精力根本顾不过来,这时候,科研变成了压垮他们的一根重要的稻草。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原副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姚贵忠介绍,自己从业三十多年,很少在诊室里接诊患有精神疾病的医生。但他了解到,医护群体服用安眠药或治疗抑郁症药物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

姚贵忠提到:在国外,医院需要设置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专家,由这些人负责对医务人员进行一些心理辅导。而在中国,目前的心理科针对的都是病人,对本院的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干预得不多。

(据八点健闻 1.5讯)

猜你喜欢
产科医生隐身手术台
手术台的安全性
麻药
产科医生对临床实践指南的认知和实践调查分析
怀孕后患慢性肾炎怎么办?
医患话语互动中信任关系建构研究:基于《产科医生》中医患双方话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传播与版权(2019年1期)2019-03-04 05:52:06
可调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手术台病人头部固定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护理研究(2016年6期)2016-03-10 07:30:50
方便病人术后换床手术台
从“职业倦怠”谈产科医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当代医学(2010年9期)2010-04-04 07: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