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
今年春节,72岁的张艺谋用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的观众,更给中老年人一个提示——步入老年,更要不停地学习。
不停学习,不停思考
张艺谋从影38年,拍了33部作品,获奖无数。在同期导演一位位退居二线之时,只有他渴望不间断地创新,推出新的作品。张艺谋时时引用自己的偶像黑泽明在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时所说的话:“我今天还在学习拍电影。”
在探索的过程中,他曾失败过,电影《长城》口碑和票房均很差,但他没有被舆论打倒,一直坚持成长,坚持自律。有媒体去剧组探班时,发现他每天坚持运动5公里,半夜结束工作回到家还要坚持上网,先从时政要闻开始浏览,接着看八卦,追网剧、综艺,一周要看10部以上电影。
张艺谋从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从浓墨重彩的《英雄》到水墨画一般的《影》,从怀旧的文艺片《归来》到曲折精彩的《悬崖之上》。他总是挑战自己,总是尝试新鲜事物。
最终,张艺谋以化繁为简的手法,将科技与人文完美结合,为全世界奉献了写满国人浪漫的艺术和体育完美结合的盛典。他的春节档的电影《狙击手》也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在这两年筹备冬奥会开幕式期间,他还拍摄了电影《一秒钟》《悬崖之上》,《悬崖之上》获得颇高的票房,以及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等多个大奖。
张艺谋可谓终身学习的好榜样,从他身上,笔者意识到要避免衰老,中老年人也需要不断自我更新,坚持学习,最好要从50岁就开始准备晚年的学习计划。
健康生活,活跃大脑
50岁还不算老年,很多所谓的老化现象也还没发生,这个年纪的人顶多就是有老花眼,有些人可能白头发会变多,或是发量变得稀疏。不过,正因如此,这也是决定即将到来的老年生活最关键的时期。
50岁这个年纪,一般来说是终于把孩子拉扯长大,开始照顾年迈父母,也得担忧自身将来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们首先要思考如何延长自身的健康寿命。这个健康寿命是指身心健康、能够自理的状态。为了维持身心健康,很多人在饮食、运动或保健品上花费不少心思,其实很多医学研究都发现,只有大脑健康的人,才能拥有健康寿命。想拥有丰富的老年生活,关键就是要保持活力。老年人保持活力的方法,并不是非要去跳广场舞或者跑马拉松,而是保持头脑的活跃,通过学习能够让大脑更有活力。
寻找目标,拒绝“躺平”
50岁之后要保持学习的热情,首先要解决心态问题。一般来说,大多数人从55岁开始变得消极,对新鲜事物缺少了解的热情。这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荷尔蒙的分泌和脑细胞的老化。不过,如果此时就对这些老化现象举手投降,也未免太早了。妨碍50岁以后学习的主因,那就是“缺少动机”。50岁以后,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工作或社会地位感到满意,缺少了改变的愿望,也没有了累积资产、考取证书、跳槽创业等任务,难免两手一摊、抱着“躺平”的心态。因此到了这个年纪,想要学习,就必须自己设定目标、找到动机。
笔者认为对于在社会上就没有归属感的退休族来说,应该以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为目标。人到老年,也许不是优秀的人,或者是厉害的人,而是成为有趣的人,通过学习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老年人在确保安稳的退休生活的前提下,学习一项自己年轻时一直想接触的某个领域,享受和年轻人一起学习的乐趣,在这个领域深耕钻研,变成博学多闻的“专家”。心怀这样的目标去开始学习,不但能发现自己过去不知道的世界,在学习过程中还能收获自己以前没有的社交网络和人脉。
心怀希望,管理情绪
50岁之后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其次要解决情绪问题。孤独寂寞是一种负面情绪,老、中、青、少都会受其害,但以老年为甚。事实上,不论男女,进入晚年都要面对所谓的更年期障碍,情绪的困扰也会让老年人的学习过程半途而废。老年人退休后,因为荷尔蒙失调、体力变差、器官老化,脱离工作岗位,社会圈子越来越小,独处时间越来越多,加之丧偶、丧友与健康每况愈下等情况的出现,有一些老年人会为时光逝去而感到后悔,有一些老年人会对未来生活感到焦虑,出现心情低落,或是食不知味等类似忧郁症的症状。严重的甚至导致老年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老年人有孤独之痛,并非“中国特色”,而是“环球同此凉热”。英美等国都有相当比例的老人深受孤独的折磨,称其是老年人的一种“隐形杀手”。
对此,笔者建议中老年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一旦上了年纪,就比较难控制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感觉,也容易变得迟钝。因此,必须有意识地控制坏情绪,将心比心,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若能从50岁开始就有意识地努力维持好情商,能让退休后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平顺。
学以致用,学会输出
有的老年人有学习的习惯,但是他们将学习本身变成目的,只是一个劲儿地输入,并没有学有所用。50岁的人要学习,不应该像小学生那样机械地记忆,而是要培养习惯,思考事物发展的规律。如今资讯发达,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我们就可以看到有识者在各种媒体上登场评论。这种时候我们要试着思考,自己有无不同意见,试着深入挖掘事件背后是否有其他信息。比如,去一家没去过的餐厅,老年朋友可以试着估算一下该店的经营如何,是否有需要改进之处,如果自己是经营者会怎么做?去景区的停车场停车,也可以思考一下景点的停车场应该怎么调整。在思考这些问题时,运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这能自己从不同于其他人的角度看事情,最终也能达到活跃大脑的目的。
增强老年人学习的目标性,让老年人拥有更好的晚年。在笔者曾经所在的大学,也有年过六旬的学生,他们希望将来能成为心理咨询师,我认为他们的勤学多半能考取证书,再加上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其中一定有人能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不过,这样的老年人只是少数,很多老年人学习进修只是为了取得相关的证书,并不打算从事相关工作。这种人好学是因为感兴趣而学习,只是为了感受学习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虽然也能活跃大脑,但是比起将所学的知识实际应用于工作生活中,效果还是差了一些。
学以致用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很多人明明读了很多书,却没有加以应用,也不和人讨论所学的内容。笔者建议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单纯地感受了解新知识的喜悦时,不妨也尝试一下与他人分享这些知识所带来的欣喜。假设你和朋友去吃饭,说了某教授讲关于流行病知识的话,或许有人会不以为然地吐槽:“你讲的这个,是今天早上电视播放的内容吧。”不过,要是每天说,坚持说,时间长了,同龄人有疑惑时,就会想请教你,因为你已经打造了“紧跟时代、知识渊博”的“人设”。通过使用所学的知识,还能加深记忆。只要坚持将所学的内容说出来,就能让记忆牢牢扎根。通过这个方法,也能让你记住一般人容易忽视的事情,给人一种见多识广的印象。比如你通过网络了解某专家关于流行病知识的讲话后,隔天讲给别人听,别人会认为你不過是拾人牙慧,但要是一年后再说,别人早就忘记来源,而对你刮目相看。
此外,如果在吸收知识或信息时,就先假设自己以后会以这个话题写文章,那么,也能提升学习的效率。比如,赋闲在家收到老校友的邀稿,对方希望自己可以谈谈当年的学校和老师,不管自己还有多少记忆,如果要将自己所知的内容写成正式文章,必定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各种资料。当你把这些写成文章,做成小视频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将收集到的信息化为自己的知识。当然,老年人并非学任何知识都要有实际的收益,能让年轻人觉得这位“爷爷”“大妈”说的话很有趣很有哲理,也比单纯的自我满足来得好。
现代社会物质条件的极大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使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退休后有一段越来越长的路要走。如果不再学习,割断与社会的联系,得不到必要的关怀,就会“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滋生孤独、孤单、孤寂感。因此,不管之前是哪一种人,只要从现在起开始经营人生,多方寻找学习的平台,做己所爱做,学己所爱学,有人说话,有人来往,让自己感到生活仍有奔头、有意义,并没有被摒弃在社会生活之外,并不是在消极地“等死”,就会拥有尽可能有意义的健康寿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