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杰 赵浏洋
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在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使得金融产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形式出现了巨大的转变,现代金融体系的数字化建设成为金融创新发展的新方向,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无线通信、区块链等金融技术,全面加快金融业务创新效率,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现代化、产业化建设的重要助力。新形势下,农村地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呈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合作形式多样化、服务场景复杂化、征信数据收集动态化等特点,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使得金融产品、服务的设计更贴合农民群体、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产业的优化转型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金融科技是指技术革新带来的金融产品、服务、流程、应用模式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对相关金融业务的优化调整,达到改善金融环境、提升金融服务品质的目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无线通信与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快速突破创新的背景下,金融科技改变了原有金融消费支付、融资借贷、商业保险等领域的服务模式,实现了互联网+金融的跨界融合,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征信体系建设、金融市场监管、金融服务站点布局等方面的局限问题,对于农村新金融生态圈的优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一、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建设的特点
基于金融科技改革创新推进农村地区金融生态圈优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借助现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相关技术,构建 “大智移云”金融产业链,在全面推进金融服务、产品、场景、技术应用创新的同时,为金融科技的多元化应用、深层次研究、广泛性创新注入创新驱动力,还对多元参与格局的构建与市场监管机制的优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农村产业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表现,金融机构在开拓金融市场时,应合理运用现代金融科技,全面、动态地掌握用户征信情况,并顺应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战略,争取财政支持、利用优惠政策,助力乡村金融产业长效发展规划的全面落实。
(一)参与主体多元化
在现代金融生态圈广泛建设的背景下,一线城市、经济发达区域的金融市场竞争形势加剧、市场趋于饱和,涉农产业相关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缺口扩大,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电商巨头、农业服务领域企业,都纷纷瞄准农村金融市场,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金融服务,积极抢占农村金融空白市场,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现阶段,银行单位的金融服务是以惠农业务、微小信贷为主;电商企业通过为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产业链相关经营单位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为主;农业服务相关金融单位主要经营领域是为农户群体生产技术、设备等资料的购买提供支持服务。此外,合作形式的多样化也是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以政府为主导,在农村地区多方金融主体的参与下,为规范金融产品、服务的开发、经营形式,相关管理部门与参与方逐步对原有的规范管理制度与法律体系进行了调整与完善。在协同性、规范性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多方主体通过高效、动态的沟通协调机制,不断深化联合,深入、全面的对银行单位、电商企业、农经合组织等参与方的资本、客户、技术、数据等优势进行集中整合,深耕农村用户市场,共筑现代金融生态体系,充分发挥了金融科技惠民服务的优势作用。
(二)多场景便民服务
乡村振兴现代农村建设战略的广泛、深入实行,为农村金融生态圈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创新动力,推进了“互联网+金融”产业链的优化建设,基于互联网创新发展思维,打造多种服务场景,可以针对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全方位、便捷性的服务。如,运用移动终端平台,通过金融APP、微信小程序、服务网站等,面向农户提供支付、借贷、购买、农技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加强涉农业务服务场景的搭建,可以有效打通金融产业上下游服务端,面向涉农龙头经营企业,提供小额信贷、信息咨询等服务项目;面向农户,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等数据信息,通过供应链掌握农户生产经营数据,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农户销售收入信息,降低农户道德风险引起的违约风险。通过多场景金融服务模式的建设与完善,可以将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与产品嵌入到不同的涉农项目中,打破原有服务模式的空间、时间壁垒,实现金融资金、技术、渠道等资源的高效化、多层次应用。
(三)征信数据的多渠道收集
随着金融科技深入的研发与创新应用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群体的信用评价与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征信数据的收集渠道、形式、方法更多变,数据资源的整合效率快速提升。如,在智慧银行的建设过程中,银行单位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可以更全面、快速地收集单位内部数据、外界市场信息、用户个人资料线下记录等,为用户精准画像与信贷风控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支持。其中,银行内部数据主要是指电商、银行、涉农企业、农经合组织等银行账户交易活动相关信息;外界数据即金融机构与涉农企业经营合作过程中产生的用户、交易信息;线下数据获取是指金融机构在线下实际金融业务开展阶段,对农户个人、家庭、生产经营模式等信息的收集。运用创新金融科技成果,加强信息收集路径的多渠道建设,可以让金融机构更及时、全面地了解用户需求变动,推动农村服务体系的优化建设。
(四)精准的用户市场定位
由于涉农金融服务对象构成较为复杂、涉及生产与经营范围较广,在农村相关金融用户数据信息的整合处理过程中,通过金融科技的有效运用,構建对应的用户信息平台,对农户基本信息、信用评估、生产经营项目等进行一体化、集成化管理,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全面、准确地建设用户画像,动态分析用户需求,结合不同涉农金融用户的生产能力、经营状况、信用情况等,提供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及相关业务服务,在精准定位用户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金融产品进行高效、科学设计与研发,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在细分市场统一评估体系,降低评估成本,提高精准营销和风控能力。
二、运用金融科技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面临的实践问题
(一)农村地区科技推广基础薄弱
从农村地区的长期金融环境建设来看,当前城乡间 “数字鸿沟”的差距不断被拉近,农村基础信息网络工程建设数量逐年提升,为金融科技的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但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低于金融科技的发展需求,对于在农村地区推广金融科技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障碍。一方面,偏远、落后的农村区域网络基础工程建设不完善,部分老年群体、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群体对移动设备、互联网平台等了解不深入,网络金融服务、产品的普及率不高;另一方面,金融服务站点的建设较为分散,没有实现全覆盖目标,部分农村居民办理金融业务的流程较为复杂,金融产品普惠性不强。
(二)金融科技实行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金融科技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帮助金融单位更准确、全面地收集市场、用户信息,但与之相对应的,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问题,导致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情况层出不穷。而农村地区因为居民金融素养不足、监管能力滞后等原因,往往是金融风险频发的重灾区。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逐步转变了金融业业务的开展方式,现有的监管需要进行对应性的改革,而相关行业规范、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行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探索,这种情况也导致监管机制无法紧跟科技创新,存在一定的迟滞性。此外,银行、电商等金融机构在设计金融产品时,为了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往往会设定严格的验证流程,需要用户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整体服务体验,增强了金融监管机制的实行难度,不利于产品在农村地区的广泛推广。
(三)征信评估与管理体系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金融单位征信体系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条款、信用评估与征信信息共享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金融科技成果在农村市场的实际应用形式较为单一。此外,在各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信息共享。如,部分企业凭借其行业地位形成信息垄断,相关管理与监督部门无法有效、直接地通过金融单位获取用户的征信信息。农村地区相较于城镇整体发展速率相对较慢,网络覆盖范围受限,导致征信信息的采集不全面,用户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成为影响征信信息系统全面建设的阻碍因素。
三、基于科技创新加快农村地区现代金融生态圈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完善乡村金融科技推广数字基础工程建设
金融领域科技研究与应用形式的不断转变,在加快了金融服务模式与产品创新步伐的同时,也对金融环境的数字化基础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高效地在农村地区推广金融科技,需要不断完善乡村信息基础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数字设备的财政补贴力度,积极引导互联网企业、设备厂商、通信服务企业等单位参与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还应根据不同农村地区实际金融服务的需求,合理规划金融服务网点的建设布局,拓宽服务的覆盖面,积极提供更为便利的线下服务,针对不同人群打造大字版、语音版、民族语言以及方言版、简洁版的智慧柜员机及手机银行等,简化金融业务的办理流程。除此之外,相关金融管理与服务单位还要逐步加强金融科技成果的宣传,强化农民群体金融意识、守信理念的培养,为涉农金融产品的广泛推广提供助力。
(二)构建一体化金融数据管理平台,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在行业监管机制的建设方面,需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多方合作,集中优势资源建设金融服务管理与监督平台,实现银行、电商、第三方机构等单位之间的金融数据共享。借助一体化金融数据管理平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能够对资金流向进行动态性监管,对用户信息进行深度整合,并进一步强化政府金融市场的监管职能,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农村金融机构可依托电商平台和用户交易数据,分析农户、农村小微企业等经济主体消费习惯、投融资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降低农业贷款服务项目成本,拓宽资金借贷渠道,基于农户差异化的服务需求与金融市场阶段性发展形势,构建对应的风险预测、预防、控制模型,运用大数据收集、分析与处理技术,对市场发展情况进行预判,全面提升金融机构资源的整体配置质效,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的建设投入。
(三)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征信体系
在乡村金融信用制度的建设方面:首先,金融行业应按照征信体系的建设需求,制定信用模范管理规范,金融机构对于信用评估等级较高的用户应适当放宽借贷权限,通过优先放款、提高信贷额度、优化业务办理流程等方式,合理运用典型示范的激励作用,引导农民树立起良好的信用意识;其次,针对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特征,建立信用联保征信制度,实行信用联合担保策略。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业单位应加强征信共享大数据平台的打造,依托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分析、云平台计算等技术优化信用评级功能,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征信数据库的完善;第三,金融机构应结合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与产品销售的形势,搭建起动态风险预警系统,全方位应用于信贷的贷前贷中贷后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监测管理过程中,实现风控自动化、核保面签标准化的目标,提升金融业务服务的普惠性,为支农支小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
结 语
在现代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建设的进程中,借助科技创新推动金融服务产品的深入开发,需要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正確认识到当前金融领域的发展特征,积极参与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开拓建设,针对性地设计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农村地区数字金融基础工程的投入,构建一体化金融数据监管平台,不断完善信用评估与管理机制,借力金融技术创新,全面加快农村地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使金融科技更好地带动农村发展。
基金项目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情况分析与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210601021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