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三有”体育课堂;健体;促智;育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59-0062-02
【作者简介】周晓建,江苏省淮阴中学(江苏淮安,223001)教师,高级教师,淮安市学科带头人。
学科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变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自觉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积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力求打造有趣、有效、有活力的“三有”体育课堂。以一节高一排球正面扣球课为例来谈谈笔者的实践。
一、以球健体,打造有趣味的体育课堂
排球作为三大球运动项目之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排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增强肌肉力量,提升体能,还可以提高人的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等基本身体素质。本节课学生主要学习排球的正面扣球,教学目标是能让学生在动态的学练过程中掌握排球的基本扣球步法和手型动作要领,为后面的练习和比赛奠定基础。具体教学如下。
教师在热身环节安排“大力反弹球”游戏练习,即学生按教师要求单手抛球,另一只手大力的拍打球的上方或侧后方,使球撞击地面后迅速反弹,教师通过对球的反弹高度和反弹远度提出不同要求,设置游戏练习的难易度,并通过变换练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排球练习的积极性,把排球正面扣球的动作要领迁移到游戏练习中,为后面学习扣球技术打好基础。
热身环节后进入正式学习环节,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扣球步法和手型,并组织学生每人一球进行扣固定球的分组练习。每组5~6人,各组选派一名学生在网口站在凳子上用一只手托球,伸直手臂,根据扣球者身高调整托球高度,本组其他学生把球递给托球者轮流练习。一组学生练习一轮扣球后,托球的学生进行轮换。
体育课堂最原始、最独特的功能就是强身健体,本节课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和反复训练扣球技术,在快速移動中完成捡球、送球、托球、扣球等一系列动作,在动态的学练过程中,学生的体能得以发展、技能得以提高,提高了运动能力。
二、以球促智,打造有效的体育课堂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取单一、枯燥、重复的机械练习形式,这就容易导致教学效果差、学生练习积极性低与主动性不足等现象。排球练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变换练习形式,采用“学、练、赛”一体化的练习模式,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发展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具备的机智、果断、沉着、冷静、快速反应等能力。
在本节课中,刚开始练习时学生都积极参与,但是持续一段时间后,笔者能明显感觉到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于是笔者鸣哨集中,停止练习,询问学生消极练习的原因。从学生的反馈中,笔者明白了原因主要有:扣球技术要求太高,学生跳不高,扣不好;扣球的时候手太疼;排球不好玩,还容易弄脏衣服;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不够刺激等等。
笔者借此机会,让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改进建议。学生的智慧往往出乎教师的意料,他们积极讨论并提出了很多建议。经过商议,笔者采纳了两个建议:用羽毛球桶托球和引入踏跳板展开练习。
在这节课上,笔者及时关注学情,采纳学生建议,改变教学形式,练习效果发生明显改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明显加强。踏跳板的及时引入,也凸显了教师随机应变的创新智慧。
体育活动本身也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这种活动不仅能开发学生智力,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创造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多一点倾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意识,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现。
三、以球育德,打造有活力的体育课堂
体育课堂的德育功能,注重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高度概括。女排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排球运动不仅可以锻炼人的力量、速度、灵敏性、弹跳等基本身体素质,更能培养学生勤学苦练、团队协作、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等多方面的意志品质。
在这节排球课上,通过改进练习形式,学生在学练扣球的过程中,团队的协作配合得以加强,集体荣誉感也得到培养。“调皮生”在一次次的不优美的扣球练习中,主动突破自我,发扬了屡败屡战、不气馁的顽强作风,同时同学们给予的各种鼓励与呐喊,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班级来说,都是生动的道德教育。体育教师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及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积极的排球扣球练习的过程中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积极,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充分,竞争与合作意识增强。“生本”体育,“育味”无穷,整堂课趣味、实效、活力同频,健体、促智、育德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