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颖,周 斌
(北京科技大学 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 100083)
北非地区曾是西罗马帝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迦太基城作为北非地区主要的城市,曾在历史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公元429年,生活在西欧的一支汪达尔人从西班牙横渡地中海来到北非,于公元439年建立了以迦太基城为首都的独立王国。在其鼎盛时期,汪达尔王国控制了地中海沿岸地区以及现在的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内陆,其势力范围包括罗马帝国在非洲的核心区域以及西西里岛、撒丁岛、科西嘉岛、马略卡岛、马耳他岛和伊比沙岛,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之一。汪达尔王国延续了不到100年,于公元533/534年被拜占庭远征军征服,随后被并入东罗马帝国。虽然汪达尔人对地中海地区有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影响,但对这一时期的非洲而言,不论是史料记载还是考古发现都十分匮乏。长期以来,由于汪达尔人从北欧到北非迁徙过程中的大肆破坏与掠夺,历史学者都将其视为反对传统罗马文化的“野蛮人”。[1]而近年来的考古工作却为研究汪达尔王国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2-3]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很难从考古资料上对汪达尔王国的考古学文化做出精确判断,除所发现的遗存较少之外,更重要的是迁徙后的汪达尔人与北非当地先民的交流与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界对汪达尔王国的考古研究。位于北非突尼斯迦太基城(公元439-533年)的城墙墓地是目前北非地区首个确定的汪达尔王国时期的遗址,因此利用科技手段来重建汪达尔时期迦太基地区先民的饮食结构,为研究汪达尔王国的历史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材料。
古代食谱重建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在政治变革或文化交流时期,先民饮食结构的变化是一个非常敏锐的指征,往往能够反映特定的历史背景。在过去的40年中,针对古代人和动物骨骼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已经成为古食谱研究的主要技术。[4-6]它为了解世界范围内古代人类的饮食结构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7-9]该方法也被广泛地用于研究地中海沿岸地区各种文明背后所反映的饮食习惯,如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和中世纪时期等。[10-12]人和动物的骨胶原稳定碳氮同位素分析结果可以直接反映人类个体饮食中的蛋白质摄取。[13-14]由于稳定同位素分析已成为生物考古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因此这里对该方法重建古代食谱的基本原理的讨论不再赘述,读者可参考以下几篇综述文献。[15-17]
笔者首次对北非突尼斯迦太基城墙墓地出土的人和动物样品进行了稳定同位素研究[18](图1),旨在重点揭示汪达尔时期人群的生业模式。鉴于其靠海的地理位置,还将探讨海洋资源在汪达尔人饮食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此外,将同位素数据与性别、年龄和其他考古信息进行对比,来探究先民中存在的饮食差异。同时,将该地区的稳定同位素数据与地中海地区其他遗址数据进行比较,尝试探讨这一时期的饮食结构是否发生改变。
图 1 迦太基城墙墓地(圆点所示)及地中海地区遗址位置示意图
迦太基古城位于今突尼斯郊区,它是古代迦太基文明的中心(于公元前146年在第三次布匿战争后被摧毁),并于公元前29年在原址重建后成为罗马帝国在非洲的行省。[19]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重要性,迦太基城迅速崛起,成为罗马帝国西半部的第二大城市。在公元5世纪初,这座城市建起城墙,即著名的狄奥多西城墙。[20-21]文章中的城墙墓地位于迦太基狄奥多西城墙外,距城墙北门以西约200米处。狄奥多西城墙是迦太基城和墓地之间的边界,走出城墙,即可进入墓地,而城墙外墓地另一侧拜占庭帝国时期的壕沟则揭示了该墓地的废弃年代。该墓地最初于1973-1977年由意大利考古队发现并试掘,后期由密歇根大学凯尔西博物馆在1987-1990年进行了考古调查。[22]
该遗址发掘面积约240平方米,共发掘出226具人骨。除少数墓葬为多人葬外,其他都为单人葬。[20]根据出土器物(陶器和钱币)可断定,该墓地的使用年代为5世纪早期到6世纪中期(425-550),该时段正处于汪达尔人统治迦太基时期(439-533)。根据考古类型学分析,可将墓葬分为三期,即汪达尔时代早期(425-470)、中期(470-500)和晚期(500-550)。[22]墓葬形制主要有土坑墓、积石墓和砖室墓3种类型。墓葬出土的人骨经鉴定由男性、女性和儿童组成,其中成年人约占63%。[23]约20%的墓葬有钱币出土,其中有一半墓葬仅出土了1枚钱币,有6个墓葬出土了大量钱币,数量从16枚到153枚不等。考古学家认为,该墓地人群应处于当时社会的中等水平。[20]同时,一些考古迹象表明,其中一些个体可能为非洲早期的基督教徒。[22]
2019年,受遗址发掘者Ralf Bockmann和Susan Stevens博士,迦太基国家博物馆Sihem Roudesli-Chebbi博士以及丹麦奥胡思大学考古学系Marcello Mannino教授的委托,笔者参与了该遗址的相关研究并对出土的人和动物骨骼进行了科技分析。
文献记载,北非长期以来一直是罗马的农业生产基地,并且以谷物和橄榄油的形式缴纳了大量税款。[24]考古证据和植物学研究也提供了北非的饮食信息,他们遵循地中海的饮食传统,以谷物、橄榄油、葡萄酒和豆类为基础。谷物以小麦为主,主要种植在突尼斯北部地区。大麦也很有可能被先民食用,并且用来喂养牲畜和酿造啤酒。[25]虽然这里的气候可能有利于种植粟,但目前还未发现迦太基地区有黍或粟等植物的证据。橄榄在公元前10世纪引入北非,并在公元前4世纪在迦太基地区得到广泛种植。橄榄主要作为食物或者榨油食用。此外,在迦太基地区还发现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坚果,表明这些食物在当时也是食用对象。[26]动物考古学研究表明,罗马时期迦太基先民的猪肉消费量增加,而绵羊和山羊的消耗量只占其饮食的一小部分。[27]此外,在突尼斯其他的几个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鱼类残骸,这表明渔猎对当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28]
笔者选取了80多例人骨样本进行稳定同位素分析,人骨样本包括16例男性、18例女性和36例未知性别者,其中儿童占总样本的20%,包括2例婴儿。此外,笔者还获取了23例动物样品,包括猪(n=3)、绵羊/山羊(n=8)、牛(n=2)、马(n=3)、鹿(n=2)、兔(n=1)、鸟类(n=3)和鱼(n=1),用来建立当地同位素背景基线。
骨胶原的提取根据文献中的经典方法[29]进行,并增加超滤步骤。用钻头清洁骨骼表面污垢,然后将其切割成小块(1~3 mm),放入0.5 mol/LHCl溶液在48℃的温度下浸泡1~2周,每两天更换新鲜酸液,直到所有矿物质溶解为止。之后在60℃、pH=3的溶液中加热48小时,5 mm EZEE©滤管过滤,然后用Ami⁃con©超滤管(<30 kDa)进行浓缩。最后在-30℃下冷冻干燥48小时,获得纯净的骨胶原蛋白。提取实验在丹麦奥胡思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完成。
稳定同位素测试在美国田纳西大学地球和行星科学系实验室完成。称取约0.5 mg的骨胶原蛋白置于元素分析仪(ECS4010)联用的稳定同位素质谱仪(Thermo⁃Finnigan Delta Plus XL)上测试碳、氮含量及同位素比值。实验使用标准物UT729[(L⁃glutamic acid;δ13C=−13.00±0.05‰,δ15N=−3.62±0.09‰,n=11),acetCost(acetanilide from Costech;δ13C=−33.94±0.05‰,δ15N=−0.876±0.09‰,n=13),LGlu4510(L⁃glutamic acid,δ13C=−9.78±0.09‰,δ15N=44.99±0.15‰,n=14)]以 及实验室内标USGS40(δ13C=−26.39‰,δ15N=−4.52‰),USGS41(δ13C=−37.63‰,δ15N=47.57‰)以确保测试准确度。碳氮同位素比值分别用δ13C(相对VPDB)和δ15N(相对AIR)表示,分 析 精 度 分 别 为±0.1‰(1σ)和±0.2‰(1σ)。
有效提取到骨胶原的样品信息和同位素结果见表1和表2。大多数样品的C∶N值在2.9~3.6之间,可视为未被污染的骨胶原。[30-31]
表1 城墙墓地出土人骨信息及碳、氮同位素测试结果
表2 城墙墓地出土动物骨骼信息及碳、氮同位素测试结果
续表1 城墙墓地出土人骨信息及碳、氮同位素测试结果
8种动物的同位素结果分布较广,δ13C值的范围为-22.3‰~-12.2‰,(mean±SD=-20.0±2.1‰);δ15N值 的 范 围 为5.1‰~14.0‰(mean±SD=8.7±2.1‰)(图2)。食草类动物(绵羊/山羊,牛,马,兔,鹿)(n=14)δ13C的 均 值 为-20.5±1.0‰,δ15N值 的 均 值 为8.1±1.8‰,表明它们主要是以C3类植物为食。马(n=2)和牛(n=2)具有相似的δ13C值和δ15N值,表明它们具有相同的饮食习惯,并且可能采用了相似的饲养方式。相比于其他陆生食草类动物,绵羊/山羊(n=7)具有相近的δ13C值,均值为-20.4±0.7‰,但其显示出更广泛的δ15N值,均值为7.4±1.3‰,这可能与不同饲养策略有关。[32]相比于其他家养动物,猪(n=3)具有类似的δ13C值和δ15N值,均值分别为-21.4±0.5‰和7.6±0.6‰,再次表明它们是可能圈养在一起并被喂食相似的陆生C3类植物。
图2 迦太基城墙墓地人和动物稳定碳、氮同位素值
与此相反,鹿(n=2)具有稍低的δ13C值,并且其中一只鹿具有较低的δ15N值(6.8‰),而另一头鹿却有极高的δ15N值(12.8‰)。由于鹿在自然界中以C3类植物为食,与世界各地其他家畜相比,鹿通常具有较低的δ13C值。[33]然而,这只高δ15N值的鹿并不具有典型性,推测其可能处于干旱或由于其他一些独特环境和饮食条件造成。[34]此外,该鹿是成年个体,可以排除由于母乳喂养而导致δ15N值升高的可能性。兔子在所有动物中具有最高的δ13C值,其δ15N值却与其他动物类似。虽然在迦太基地区尚未发现种植小米的证据,但从这只高δ13C值的兔子的饮食来看可能暗示它含有少量的C4类植物。3例未知种属鸟类的同位素值处于其他动物同位素数据的分布范围中,δ13C均值为-19.5±0.2‰,δ15N均值为11.1±2.1‰。但有一种鸟类具有最高的δ15N值,推测其可能是食肉类动物或猛禽,其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1例未确认的鱼类具有高δ13C值和δ15N值,推测其为地中海中的鱼类。
人骨(n=70)(图2)的δ13C值的分布范围为-20.1‰~-18.1‰(mean±SD=-19.3±0.4‰)。然而,δ15N值显示出较大差异,范围为7.1‰~15.1‰(mean±SD=10.7±1.4‰)。与大多数动物相比,人类的δ13C值富集1.4‰,表明其总体饮食模式主要是陆生C3植物。大多数先 民 的δ15N值 的 范 围 为9.5‰~12.6‰(mean±SD=10.8±0.9‰),比食草类动物均值(8.1±1.8‰)约高2.7‰,表明其食物中的蛋白质部分主要基于这些资源。然而,有8个个体(P2-13,P1-88,P6-4,P4-6,P1-25,P1-16,P1-83,P1-58)的δ15N值 低 于9.0‰,具有与食草动物相似的平均值(8.3±0.6‰),说明这些人可能食用更多的植物,而摄入较少的动物蛋白。与其他个体相比,3例成年人(P1-41,P1-48,P1-59)显示出较高的δ15N值,其中两个个体的δ15N值为13.4‰,另一例的δ15N值为15.1‰。 因这些个体的δ13C值(-19.6‰~-19.2‰)未显示其有海洋类蛋白消费的证据,从而推测应是摄入了大量的陆生类蛋白,或可能来自更干旱的地区(如突尼斯南部等地)。[35]
相比女性(n=18)(δ13C=-19.4±0.4‰,δ15N=10.1±1.3‰),男性(n=16)具有稍高的氮 同 位 素 值(δ13C=-19.3±0.3‰,δ15N=11.2±1.7‰),推测男性的饮食中可能含有更多的动物性蛋白,该现象在其他罗马遗址中也有类似的发现。[36-37]然而,在统计学上二者的稳定同位素δ13C(p=0.33)和δ15N(p= 0.08)结果并未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因此,若要深入探讨这群先民在食物结构上可能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与其他个体相比,婴儿和儿童有着相似的δ13C和δ15N值,且没有表现出因母乳喂养而产生的同位素富集现象。一般来说,不同年龄段的同位素值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该地区20岁左右的青年则显示出轻微的δ13C和δ15N值下降的情况(图3)。对于年轻人来说,大范围的13C和15N值下降可能表明在该年龄段内的人群有更大的流动性,或有其他地区的年轻人口涌入了迦太基城。然而,使用Kruskal-Wal⁃lis统计分析发现,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没有显著差异,所有年龄段的p值均大于0.05。因此,后期需要借助硫或锶同位素分析手段,以进一步确定该人群来源。
图 3 不同年龄段人群碳同位素值变化
根据不同时期可将个体细分为5组,以了解人类饮食随时间的变化情况。δ13C结果在每个时间段都几乎相同:4世纪中期(-19.4±0.2‰),4世纪末到 5世纪初(-19.2±0.4‰),5世 纪 中 期(-19.3±0.3‰),5世 纪 末(-19.2±0.6‰),6世纪初(-19.3±0.4‰)。这表明,在整个迦太基汪达尔时期,先民的饮食都以C3陆生食物为主。相比之下, δ15N结果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4世纪中期(9.7±1.0‰), 4世纪末到5世纪初(10.9±1.5‰), 5世 纪 中 期(10.4±1.2‰),5世 纪 末(10.4±1.3‰),6世纪初(11.4±1.5‰)。然而,使用Kruskal-Wallis统计分析发现, δ13C和δ15N值对于任何时段来说都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先民的蛋白质摄入量在整个汪达尔时期似乎是相对稳定的。
稳定同位素结果反映了汪达尔时期迦太基地区先民的食谱以陆生C3类植物为主,并且摄入了不同程度的动物蛋白。迦太基城是地中海地区的一个主要的中心城市,也是古代世界的一个重要十字路口。因此,将迦太基遗址与地中海地区的其他遗址进行对比,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其食谱模式与经济形态。文章选取了环地中海地区与城墙墓地相近时期的8个遗址进行对比,所列遗址的稳定同位素均值见图4。结果表明,这些遗址先民的同位素结果分布范围较大,δ13C值为-20.2‰~-16.5‰,δ15N值为6.6‰~15.7‰,且数据平均值的线性相关性较小(R2= 0.677),表明地中海不同地区的先民存在着其独特的饮食结构。
图4 各遗址稳定碳、氮同位素均值示意
遗址1同样位于突尼斯地区,距迦太基东南约180 km,时代约为罗马帝国中后期(公元2-5世纪)。[38]就地理位置而言,遗址1是距离迦太基最近的一处遗址,且都位于北非海岸。但是,这两处遗址的稳定同位素结果有着显著的不同。遗址1的稳定同位素结果在所有遗址中 最 高,δ13C值 为-17.8±1.3‰,δ15N值 为12.9±0.6‰,表明该遗址的先民在饮食中消费了大量的海洋蛋白。遗址1所处的时代略早于城墙墓地的时代,但是从罗马帝国晚期到汪达尔早期,短暂的时间段似乎不太可能产生如此巨大的饮食模式变化。我们更倾向认为遗址1是一个很小的聚落,这里的大部分先民更容易获得海洋资源,而很难获得多样化的饮食。而迦太基城墙墓地大部分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中下层百姓。因此,在汪达尔时期城墙墓地和罗马帝国晚期的遗址1所代表的人群的社会背景可能是造成其饮食差异的主要原因。
在西班牙的3个遗址中,位于巴塞罗那的遗址2和位于伊比沙岛的遗址3、遗址4的同位素结果几乎相同,表明该地区先民主要以陆生C3类植物为食。与西班牙的遗址相比,迦太基城墙墓地先民δ13C值稍微有所减少,但δ15N值却相似(图4)。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发现城墙墓地和遗址2 (p< 0.001)、遗址3 (p< 0.001)、遗址4 (p= 0.01)在δ13C值存在显著的差异,而δ15N值无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城墙墓地的先民与罗马帝国到拜占庭早期的西班牙先民同位素结果具有相似性。这样的结果可能在于汪达尔人是从西班牙进入北非,因此他们的饮食结构具有相似性。此外,尽管城墙墓地的先民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墓葬中发掘出土的绝大多数是平民,这与同样为平民墓的遗址2、遗址3和遗址4的结果是类似的。
遗址5位于意大利半岛古罗马的港口城市Portus,该地区先民的δ13C值和δ15N值与位于西班牙的3个遗址的结果几乎相同。同样来自意大利的遗址7位于遗址5的南部,考古资料显示该遗址先民均丧生于公元79年的一次火山喷发。就稳定同位素的结果来看,虽然其δ15Ν值 (10.1±0.8‰)略偏低,但是它们与迦太基汪达尔时期的先民数据最为相近。遗址6位于意大利南部,是一处罗马帝国时期(公元1-2世纪)的遗址,在所有遗址中有着最高的δ13C值和最低的δ15N值(δ13C为-19.4±0.3‰;δ15N为8.6±1.3‰)。分别采用独 立样本t和Mann-Whitney U检验,发现与迦太基城墙墓地的先民相比,该地区的δ13C (p = 0.041) 和δ15N 值 (p < 0.001)有着显著的差异。Craig等人认为遗址6大多数先民的饮食中都富含谷物,而动物蛋白却很少,几乎没有发现海洋资源。[11]
此外,城墙墓地先民的同位素结果与遗址5和遗址7的先民相似,虽然这两个遗址的年代更早,但它们代表了来自罗马帝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在遗址7中,稳定同位素结果揭示了海洋资源对该地区先民的贡献很低,这可能与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关。因此,就δ13C结果来说,罗马帝国时期大量谷物的消费可能掩盖了海洋因素对饮食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使用氨基酸同位素技术进行分析,更精确地探索海洋资源在该地区的贡献。[39]
位于土耳其港口城市的遗址8为一处角斗士墓地,其先民的δ13C值与西班牙的3处遗址、意大利的遗址5和遗址7相似,但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与汪达尔时期的迦太基地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0)。相比之下,遗址8的δ15N值显著偏低。Lösch等人指出,低的δ15N值可能是由于遗址8地区的人口经常食用豆类植物造成。[40]与遗址6和遗址8先民相比,城墙墓地先民的δ15N值明显升高,推测该遗址先民消费了更多的动物蛋白。然而,δ15N值的升高也可能与北非炎热、干旱的气候有关。[35]
文章首次针对北非汪达尔时期先民的食谱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先民的饮食结构主要以陆生C3类植物和家畜为主。δ15N结果表明,部分先民以谷类为食,另一部分则大量食用了动物蛋白,此差异也有可能源于不同的环境。未发现与性别、年龄相关的饮食不平等的证据,但基于可以确定年龄、性别的个体较少,未来计划进行更详细的研究。
城墙墓地先民的饮食结构中缺乏海洋资源,与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几处遗址的先民具有相似的饮食模式,表明西罗马帝国至拜占庭早期地中海西部地区有着相对一致的饮食模式。然而与同处突尼斯的遗址1的结果形成鲜明对比,表明古代北非地区先民的饮食结构差异较大。未来计划开展古DNA和锶同位素分析,进一步探究这些个体的遗传起源和迁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