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阳师范学院考古与文博系
2019 年9—12 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师范学院考古与文博系,对三门峡市后川村棚改拆迁项目黄河嘉园工地二期进行了配合性考古发掘,该工地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向川路东约100 米, 南邻舒馨苑小区,北距黄河约600 米。 (图1) 在工地西端发现墓葬M425,现将该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图1 墓葬位置示意图
M425 坐北朝南,方向175°,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 (图2)由于黄河嘉园工地二期棚改拆迁平整土地, 取走距现地表深约2 米的土层,墓葬原始开口层位已不可知。
图2 M425 平、剖面图
墓道 位于墓室南端,为平面呈长方形的竖井墓道, 口大底小, 口南北长2.8米、东西长2.2 米,底南北长2.78 米、东西长2.14 米,深2.7 米,底部平坦。 道壁内收加工规整,道内填五花土,质地疏松。
墓门 设在墓道北壁底部中央,平顶,高1.36 米,宽1.3 米。
墓室 位于墓道北端,为平顶土洞单室,墓底平面呈近长方形,长2.76 米,宽1.3~1.4 米,室后壁高1.32 米。 室底高出墓道0.15 米。 墓主葬于墓室中部偏后,室壁加工规整,室内充满淤土。 (图3)墓室中部边缘被一近代墓打破,未伤及人骨和器物。
图3 M425 墓室发掘现场
人骨一具,保存较好,仰身屈肢葬,头南脚北,面略向西,双臂放于腹部,下肢骨蜷曲到腹部。 经鉴定,推测墓主为中年男性。 在墓主骨架外围发现大致呈长方形的棕褐土色, 长1.82~1.84米,宽0.62~0.64 米,疑似棺木痕迹。
共出土随葬器物22 件(套),铜鼎、铜釜、铜鍪、骨器、铜附件、铜器座等放置在墓室前端,铜盘、陶缶、陶盆、陶罐等放置在墓室西壁下, 铜殳、 玉璏、 玉珌、铁剑、铜带钩、陶纺轮、铜环、铜印章等放置在棺木内。依质地随葬器物分为陶、铜、铁、骨、玉5 类,现分类叙述于后:
6 件, 均为泥质灰陶, 器形为缶、罐、盆、纺轮和圆陶片。
缶 2 件。 形制相同,大小、口沿、纹饰略有不同。 均为口微侈,束颈,平底。 标本M425:8,方唇,溜肩,上腹部竖向饰细绳纹,后在其上又横向饰两周凹弦纹,下腹部饰细绳纹。 口径11.6 厘米,底径11.8厘米,高25.8 厘米。(图4-1,封二-1)标本M425:11,尖唇,鼓肩,腹部竖向饰细绳纹,后在其上又横向饰数周凹弦纹,下腹部饰弦纹和细绳纹。 口径11.6 厘米, 底径12.5 厘米,高27.2 厘米。(图4-3,封二-2)
罐 1 件。 标本M425:10,残破,直口,方唇,斜直肩,平底,肩、腹部零星饰竖向细绳纹,下腹部断断续续饰弦纹, 肩部有篆体印文“□亭”。 口径17 厘米,底径14.2厘米,高15 厘米。 (图4-4,封二-4、5)
盆 1 件。 标本M425:9,残破,平沿略下垂,折腹,平底,素面。 口径33.4 厘米,高13 厘米。(图4-6,封二-3)
纺轮 1 件。 标本M425:20,圆形,底部中间微凸,背部隆起,层层变小,上饰数周弦纹。 最大直径6.5 厘米,厚3 厘米。 (图4-2)
圆陶片 1 件。 标本M425:22,圆形,四周磨光,一面有绳纹。 直径3.8~3.9 厘米,厚0.7 厘米。(图4-5)
图4 M425 出土陶器
11 件,器形为鼎、釜、鍪、附件(三足底、鋬、纽)、器座、盘、殳、环、印章、带钩和剑首。
鼎 1 件。标本M425:2,子口内敛,鼓腹,圜底,底均匀附三蹄形足, 腹上对称饰双耳, 耳外撇,方角,耳中间为方孔,腹中部饰一周凸棱。口径14.8 厘米,通高16.6 厘米。 (图5-1,封二-7)
釜 1 件。 标本M425:3,近一半残缺,敞口,尖唇,颈微束,圆鼓腹,圜底,底部被利器扎出五道裂口, 出土时覆在铜鼎之上, 疑似当甑使用。 口径18.4 厘米,通高8.4 厘米。 (图5-2)
鍪 1 件。 标本M425:4,敞口,弧颈,圆鼓腹,底四周略圜中间近平, 底部近中处残留一外凸铜疙瘩,肩上对称饰一大一小两环形耳,大耳上饰索辫纹,素面,器表有烟炱痕,应为实用器。 口径12.2厘米,通高16.2 厘米。 (图5-3,封二-8)
附件 1 套。 标本M425:5,由三足底、鋬、纽组成,推测为木卮类器形上的铜附件。 三足底呈圆环状,下附三蹄形足,口径11.6 厘米,高4 厘米。 (图5-4①)鋬呈环形,鋬柄尾部略向外翘出,长4.4 厘米,环径2.4 厘米。(图5-4②)纽呈倒“S”状,上有圆孔,高3.3 厘米。 (图5-4③)
器座 1 件。 标本M425:6,呈亚腰状,口微敛,喇叭状底,素面。口径5.5 厘米,底径7.5 厘米,高5厘米。 (图5-5)
盘 1 件。 标 本M425:7,残缺,变形,敞口,平沿,颈微束,折腹。 口径40 厘米,残高7.8 厘米。(图5-11)
殳 1 套。 标本M425:12,中部木质柄已腐朽不存,残留两段金属管,该殳属于无刃殳[1]。 一端金属管呈圆筒形,横截面呈梯形,銎部口径1.8 厘米、通高3.9 厘米。(图5-6①)另一端金属管呈菌状,中部有圆孔,銎部口径2.6 厘米、通高7.5厘米。 (图5-6②)根据该殳两段金属管位置,推测其总长1.32 米。
环 1 件。 标本M425:17,环状,实心,外径6.2 厘米,内径4.8厘米。 (图5-8)
印章 1 件。 标本M425:18,印面呈长方形,背呈宝塔式,上饰鼻形纽,印文阴刻篆书“王矰”二字。 长1.8 厘米,宽1 厘米,高1.1 厘米。 (图5-7)
带钩 1 件。 标本M425:19,曲棒形,钩首呈蛇首,钩尾饰兽面纹,中部有纽,纽呈圆形。 长11 厘米,高1.7 厘米,纽直径1.6 厘米。 (图5-9)
剑首 1 件。 标本M425:21,出土于墓主骨架下,疑似为剑首。 呈圆形,一侧内凹呈喇叭状,另一侧残留短茎,茎上中部为凹槽。 直径3.7 厘米,高2厘米。 (图5-10)
图5 M425 出土铜器
2 件,器形为剑和铁器。
剑 1 件。 标本M425:13,锈蚀严重,残断为数节。 现残长38.5 厘米。 (图6-1)
铁器 1 件。 标本M425:15,锈蚀严重,横截面呈橄榄形。 残长5.3 厘米,宽2.8 厘米。 (图6-2)
1 件,标本M425:1,呈半筒状,中部开裂,表面磨光。 长3 厘米,直径1.3 厘米。 (图6-3)
2 件,器形为璏和珌。
璏 1 件。标本M425:14,青玉,呈长方形,器面饰浅浮雕的乳钉纹,器背面有一矩形带孔,制作精细。长5.8 厘米,宽2 厘米,厚1.3 厘米。(图6-4,封二-6)
珌 1 件。 标本M425:16,青玉,呈梯形,中部略弧,上端略窄,下端略宽,横截面为椭圆形,器面饰排列有序的勾连纹。 在窄端有3 个孔, 中间孔大,两侧孔小。长4.6 厘米,宽4.4~5.2 厘米。(图6-5,封二-9)
图6 M425 出土铁、骨、玉器
M425 没被盗掘,墓葬完整,出土器物丰富,可推断墓葬年代及墓主身份。
1.墓葬年代。在墓葬形制上,M425 为顺向土洞室墓,道宽大于室宽,与三门峡市三里桥秦人洞室墓A 型Ⅱ式[2]、三门峡市司法局、刚玉砂厂洞室墓C 型[3]形制相类似,这些墓葬时代在秦末至西汉初期,而M425 墓道宽度相对墓室宽度较小,年代要稍晚一些。 在出土器物方面,铜鼎(M425:2)与三门峡市火电厂秦人墓铜鼎(CM08179:9)相似[4]。 铜鍪具有一大一小两个耳,且有索辫纹,根据吴小平《汉代铜鍪研究》,此种形制为秦末汉初时期[5]。 铜印章与三门峡市刚玉砂厂铜印章(M30:7)形制相同[3]。 陶缶、陶罐与三门峡市大岭粮库围墓沟墓同类器相似[6]。 这些器物年代集中在秦末到西汉初期。 综合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年代, 我们推测M425 的年代定在西汉初期较稳妥。
2.墓主及其身份。 根据出土铜印章,可知墓主名为“王矰”。 葬式为仰身屈肢葬,并出土有一大一小两耳的秦式铜鍪[7],推测该墓主是秦人。 该墓出土规格较高的铜鼎、铜鍪和仅剩铜附件的木器,并且有铁剑以及玉剑具璏、珌。 表明墓主生前社会地位较高,较为富有。
本次发掘的M425,墓主王矰,仰身屈肢葬,随葬陶缶、铜鍪等秦人典型器物,推测墓主为秦人。该墓的发掘对研究西汉初期秦人墓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考古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