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结构设计优化探讨

2022-03-07 08:30姜广占
建材与装饰 2022年5期
关键词:支护桩挡墙设计阶段

姜广占

(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0)

0 引言

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项目所面临的环境趋于复杂,但支护结构特别是临时支护往往作为附属设施,在项目建设中重视度不够,由于其对项目安全、造价、工期甚至可行性等有着重大影响,理应予以重视。本文对支护结构设计的过程进行了一些思考,并针对各因素举例分析,力求支护结构更贴近实际需求,安全可靠,减少浪费[1]。

1 设计优化阶段

一般来说,主体结构的造价、工期等可以相对准确的进行测算,但不同的支护结构对应的造价和风险差别很大,理应予以重视[2]。

在项目整个实施过程的各阶段,支护设计优化都可以发挥作用,主要包括以下4 个方面。

1.1 建筑设计阶段的优化方向

在建筑平面和竖向设计阶段应收集到场地的地形图和环境信息(包括无人机航拍图),与建设方和建筑设计单位密切配合,提出合理化建议。例如,深基坑尽量远离已有建筑,坡地建筑避免大挖大填,合理压缩地下室层高,机械车位、消防水池、设备房等坑中坑尽量选在对支护深度影响小的区域。具体细节很多,期间建筑设计跟岩土设计多交流沟通,在满足建筑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支护结构处于不利状态,在设计阶段做好平面和竖向设计对整个支护结构具有重大影响。

1.2 勘察成果对支护设计的影响

勘察工作是设计工作的重要前提,场区岩土分布情况和岩土参数是支护结构选型的决定性因素。勘察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有经验的设计师应有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力求甄别岩土参数的合理性,以及地下水的类别、水位等,这些因素对支护选型有决定性影响。

1.3 支护设计阶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支护设计阶段需要进行支护的区域、支挡高度或深度等的确定工作,勘察资料基本翔实,此阶段重点是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要考虑安全、经济、施工难度和便利性、工期等要素。设计过程施工单位应该要介入,提出施工场地临时设施、道路等布置方案,支护设计要充分考虑施工的现场需求。

1.4 施工和使用阶段的有效控制

设计目的的实现主要靠施工单位的配合和各方的监督,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发生问题及时反馈,做好动态设计、有效监测和后续维护等。

2 优化设计案例分析

本文重点讨论设计阶段的支护优化选型问题,虽然影响支护结构设计的因素众多,但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工程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施工条件等,本文将分别举例分析[3]。

2.1 案例一——某钢板桩支护优化

某基坑采用钢板桩支护钢板桩兼挡土和止水作用,原设计采用通长的钢板桩支护,嵌固深度必须满足抗倾覆和整体稳定性验算。经分析,可将支护桩分为两类:即支挡用桩和止水用桩,而止水桩只要进入隔水层一定深度即可,经与设计人员沟通然后调整设计,减小止水桩的桩长,节约造价近20%。钢板桩支护原设计以优化后(立面)分别如图1 和图2 所示(暂不讨论钢板桩的合理性)。

图1 钢板桩支护原设计(立面)

图2 钢板桩支护优化后(立面)

通过案例一可以了解到当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时,可针对不同的支挡目的进行分析,然后在整合到一起并进行优化。

2.2 案例二——某基坑支护优化

某4 层地下室基坑采用桩撑支护方案,设3 道水平撑。特殊的地方是一侧坡顶外约4m 处有相邻小区的已建成挡墙,高度约3~4m,挡墙较破旧,设计在挡墙坡脚增加了一排支护桩,目的是保护旧挡墙。但是这个思路有一个施工难题,即如何保证坡顶支护桩施工不会对挡墙造成破坏,支护桩贴近挡墙施工不可避免会对其造成影响,有较大的工程风险。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在旧挡墙外侧做一个混凝土板防护,保证毛石挡墙的整体性,在基坑支护桩和冠梁施工完成后再增加底板和加强肋,与冠梁活动连接,保证支护结构变形不会牵拉到挡墙;同时为更有效地控制变形,适当调整各层支撑的高度,优化开挖工况(回填工况没有变化)。该做法相对更简单直接,施工风险小,造价上也有明显节约。基坑支护原设计及优化后(剖面)如图3 和图4 所示。

图3 基坑支护原设计(剖面)

图4 基坑支护优化后(剖面)

案例二是关于环境影响控制,基坑开挖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样,支护结构施工也可能会造成影响,甚至破坏力更大,所以设计阶段要统筹考虑。

2.3 案例三——某挡墙支护方案调整

某小区地坪标高高出小区外道路约3m,高差不大,原设计采用毛石墙支护,但水电专业在临近挡墙的地面下埋设了大量管线,且因为现场施工管理的问题,管线已经埋设完成,但挡墙尚未施工,在计划施工挡墙时发现几乎无法施工。挡墙基础下为雨水管,即挡墙基底持力层已经被破坏,且挡墙施工临时挖方会影响到燃气管线。

针对这个棘手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两个思路。

思路一本质上是重力式挡墙的变形,通过一个箱型混凝土结构跨越雨水管,箱体下雨水管周围采用褥垫层保护,箱体内充填碎石,提高箱体的抗滑移和整体稳定性所需竖向力。施工过程中将燃气管线暴露出来,做好临时防护,待回填后再重新敷设。

思路二是紧贴红线施工一排支护桩,因雨水管外边缘距离红线仅700mm,所以桩径控制在500mm,这个方案要求支护桩要准确定位,且保证雨水管的埋设误差可控。

现场经调查核实后最终选择了较简单的思路二支护桩方案,但思路一对于这种特殊情况仍不失为一个可借鉴的做法。挡墙支护原设计及优化思路一、二(剖面)分别如图5~7 所示。

图5 挡墙支护原设计(剖面)

图6 挡墙支护优化思路一(剖面)

图7 挡墙支护优化思路二(剖面)

案例三中除了现场管理的问题之外,各专业设计阶段缺乏有效沟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处理问题的方式主要集中在如何减少对现有管线影响的前提下,满足支护要求。对于复杂条件首先要厘清各种影响因素,把握主要控制要素,支护选型上要求技术人员采用变通和灵活的设计思路,然后在可行的条件下有取舍的去选择。

2.4 案例四——某挡墙支护的适用性设计

某小区地坪与外侧道路高差约5m,设计为充分利用红线内用地,采用了毛石墙支挡,墙外侧紧贴用地红线,墙趾却超出用地红线,显然无法满足报建要求。只能选择适当退距,但退让后无法满足坡顶停车和绿化要求。

因为高差相对较大,取消墙趾会存在安全隐患,而墙趾又必须在红线内,这个矛盾需要想办法解决。笔者建议改用扶壁式挡墙,墙顶以下合适深度开始适当悬挑,以满足覆土和管线埋设要求,为保证外立面美观,墙外侧可采用轻质填充墙后进行美化处理。毛石挡墙原设计及调整后(剖面)分别如图8 和图9 所示。

图8 毛石挡墙原设计(剖面)

图9 挡墙支护优化调整后(剖面)

案例四的核心问题是需要同时满足安全和功能要求,再次反映了支护设计中变通的重要性,本案例可作为类似情况的有效参考做法。

2.5 案例五——某边坡抗滑桩设计错误

南宁市某中学边坡,由于位于坡脚的厂房施工开挖边坡坡脚导致滑坡,设计采用了抗滑桩方案,如图10 所示,笔者认为这个滑坡设计至少存在两个严重问题。

图10 边坡抗滑桩支护剖面

(1)关于滑动面,高差仅6m,而设计计算采用的推测滑面已经深入坡体,这点不得不存疑。开挖坡脚导致的滑坡一般属于牵引式滑坡,大概率是表层土的滑动,滑面很难切入坡体深处。仅凭推测滑面进行设计计算必然导致支护结构的浪费,太过于保守。

(2)采用抗滑桩姑且认为是合理的,桩后的高压旋喷桩改良土体的意图则实在无法理解,后质询设计人员,解释是为了满足饱和工况下的计算,因为设计人员把所谓的“滑动面”以上岩土层全部按饱和抗剪强度参与计算,下滑力过大。试想如此厚度的泥岩在什么条件下会全部饱和?泥岩用高喷加固过其强度提高的幅度也很有限,加固后的泥岩就不会发生饱和?这个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然而上述问题与设计人员多次沟通未果,最后由于工期问题草草施工,着实让人遗憾。

不难看出,案例五本身并不复杂,就是一个简单的开挖坡脚引起的滑坡问题,但设计人员对规范的理解、工程经验等明显是严重欠缺的,整个设计思路让人无法理解,校审人员的缺失,有关管理部门的缺位,错误在所避免。

3 结语

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5 个案例,但反映出支护设计复杂多变的重要特征,设计过程中除了收集与支护设计有关的各种信息外,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才是最重要的环节,设计人员不但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更要具备一定的思辨和变通能力,通过分析思考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选择合适的支挡形式,尽量做到方案安全、经济和便于施工[4]。

猜你喜欢
支护桩挡墙设计阶段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黄沙坪矿业嗣后尾砂充填挡墙压力研究及厚度计算
萨热克铜矿充填挡墙受力分析与设计
某挡墙变形成因分析与处治
建筑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要点探讨
环境复杂的基坑支护技术
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
轨道客车设计阶段供应商设计管控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