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董晓文 王 毅 邓惠朋
2005年12月26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完成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二维条码新码制开发与关键技术标准研究》,至此,诞生了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二维码——汉信码,填补了我国二维码码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空白。凭借完善的技术性能,在GB/T 21049-2007《汉信码》国家标准制定发布之后,2008年初,编码中心组建汉信码国际标准制定团队,开始了汉信码的国际标准化进程。经过十余年努力,汉信码国际标准制定团队完成了汉信码从我国国家标准上升为国际权威行业标准——国际自动识别与移动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Mobility,以下简称AIM Global),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以下简称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以下简称IEC)标准,中国技术从国内走向国际,获得了国际认可,为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领域贡献中国智慧。
在汉信码AIM Global标准制定工作第一步是将2007年版汉信码我国国家标准翻译形成了汉信码英文版标准草案。经过与国际行业专家反复沟通协调,2009年初,汉信码AIM Global标准经AIM Global董事会批准立项,由汉信码国际标准制定团队负责人王毅担任项目负责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项目负责人与AIM Global条码技术委员会TSC专家充分利用专题网络会议、项目编辑组会议、TSC全体会议、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沟通交流,修改完善汉信码AIM Global标准。
2011年9月,汉信码AIM Global标准正式发布并实施,AIM Global主席Chuck Evanhoe盛赞汉信码技术,并鼓励中国尽快将汉信码上升成为ISO/IEC国际标准。
在汉信码AIM Global标准制定阶段,汉信码标准主要进行了内容编排、描述完善以及补充实例等编辑性修改工作,没有增加新的技术内容,技术内容上与GB/T 21049-2007《汉信码》国家标准保持完全一致。
2014年6月,编码中心着手准备汉信码ISO/IEC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并得到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2015年3月,编码中心承办了第39届ISO/IEC JTC 1/SC 31/WG 1(ISO/IEC信息技术委员会——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数据结构,以下简称WG 1)会议。WG 1是在ISO/IEC负责开展信息技术中数据结构的工作组,QR码、DM码、PDF417等码制标准均归口该工作组。在本次WG 1会议决议中,特别提到鼓励中国国家成员体尽快提交汉信码ISO/IEC国际标准提案。2015年5月,中国国家成员体向ISO/IEC JTC 1/SC 31提交汉信码国际标准提案(NWIP)。2015年9月,汉信码ISO/IEC国际标准投票工作结束,新工作项目提案(NP)获得12个国家成员体赞同,来自8个国家的11位国际专家自愿参与汉信码标准制定,汉信码ISO/IEC国际标准正式立项为ISO/IEC 20830,并由编码中心王毅担任项目负责人。
2016年至2018年,汉信码工作组草案标准阶段的研究过程也是汉信码国际标准制定团队提出的新型技术与标准内容与国际专家对相关技术问题的理解和文本内容确认的交互博弈过程。针对众多专家在汉信码ISO/IEC国际标准立项过程中提出的支持多种编码、支持URI和GS1编码等建议,汉信码国际标准制定团队在充分准备好的技术预案中,提出了基于“AI+Data”的GS1编码技术方案、支持基于代码页的多种语言编码技术方案以及URI编码方案(第一版),顺利完成了最初的汉信码工作组草案(WD)。
在2017年至2018年,汉信码国际标准制定团队通过参加ISO/IEC JTC 1/SC 31全体会议、第一工作组会议、专门项目组会议及邮件、电话等方式,对有关专家展开认真细致的解释说明与沟通协调工作,广泛收集各国和各领域专家对于汉信码现有技术的建议及意见反馈,对标准技术内容和文本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例如,对于GS1编码技术问题,项目负责人重点针对在ISO/IEC标准框架下的GS1专家的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与权威的行业专家深入沟通,对GS1关键专家就“AI+Data”字典压缩编码模式提出的意见进行调整和补充,将技术方案确定为基于优化FNC1编码的扩展数字编码方法,获得了GS1专家和ISO/IEC专家的普遍认可,成为现有的汉信码GS1编码技术方案。
2018年形成了最终的汉信码WD版标准草案,在第一工作组内部达成共识,将标准制定推进到委员会草案(CD)阶段。
2018至2019年,汉信码CD阶段。汉信码国际标准制定团队根据专家意见对13B表格进行了相关处理意见的标注,完成了CD技术草案。在2018年10月启动的投票中,汉信码CD技术草案获得全票通过。
在随后由ISO/IEC JTC 1/SC 31和WG 1组织召开的标准制修订意见讨论会(Comments and resolution meeting,CRM)上,专家对于汉信码CD投票收集的意见进行了充分讨论。意见主要集中在对汉信码标准草案现有技术内容的理解有误或认识不足方面,汉信码ISO/IEC国际标准项目负责人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进一步补充了对应章节的图表、示例等内容。2019年,汉信码CD技术草案获得WG 1全体专家的认可,结束了在分委会内部的流转,注册进入国际标准草案(DIS)阶段。
后来,关之琳的乳罩倏地落了下去,快得像闪电一样,我连什么也没有看清,镜头便一转:瓦蓝瓦蓝的天空下,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车群如蚁。
2019年12月,汉信码DIS投票结束。在WD阶段和CD阶段一直对汉信码的技术内容认可的日本代表在汉信码DIS阶段投票时提出了多个技术性意见。尽管投票文件中已经标注如果汉信码国际标准制定团队说明相关问题,并接受日本提出的意见,则可视为同意,但根据ISO/IEC的相关规定,必须在处理DIS投票技术性意见后再进行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DIS)投票,汉信码的标准流程被延长。面对出现的新问题,项目负责人王毅马上应对处理,发现日本提出的技术性意见实际上都属于编辑性意见,例如要求解释相关的纠错分组交织过程和增加码字排布图示等。经过项目负责人分析后迅速完成了意见处理,并联席WG 1召集人和SC 31秘书处提出尽快召开意见处理会。在随后召开的意见处理会上,项目负责人的意见处理结果不仅得到了日本代表的认可,更获得了全部与会专家的肯定。会后汉信码ISO/IEC国际标准项目负责人最后修改完成的DIS版技术文档经ISO/IEC JTC 1/SC 31认可,进入到FDIS阶段。
2021年1月,汉信码在ISO/IEC正式注册成为FDIS标准文档,这标志着汉信码ISO/IEC国际标准正式进入批准(Approval)阶段。
在ISO/IEC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汉信码国际标准制定团队对汉信码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完善,主要增加的内容有:
——为解决二维码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应用挑战,增加了汉信码的URI模式;
——为解决二维码在各类语言环境中协同共用问题,增加了汉信码的Unicode模式;
——为解决二维码在全球商贸领域应用的挑战,增加了汉信码的GS1模式。
这些技术内容的确立,是汉信码国际标准制定团队在长期研究二维码技术和从事二维码技术开发基础上,根据应用需求和国际专家的反馈,开展的相关技术研究和实验验证基础上实现的。在制定汉信码ISO/IEC国际标准期间,汉信码技术方案的完备性和实用性经过了多轮技术探讨和专家评议,赢得了国际相关领域各个国家专家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2021年7月28日,汉信码FIDS投票结束并获全票通过。在编码中心领导全力支持下,汉信码国际标准制定团队和汉信码ISO/IEC国际标准项目负责人经过5年多的努力工作和充分准备,在ISO/IEC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积极沟通协调,保证了汉信码ISO/IEC国际标准在NP、CD、DIS、FDIS各个阶段投票一次性通过。2021年8月27日,汉信码ISO/IEC国际标准ISO/IEC 20830《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 汉信码条码符号规范》(Information technology-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Han Xin Code bar code symbology specification)正式发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