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龙 史绍萌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利用乡村红色资源开发党建公园,即可以改变企事业单位党建活动形式单一,也可促进乡村经济。本文主要从景观设计学角度探讨在乡村开发党建公园项目应遵循的规划思路与原则,为乡村红色旅游项目提供新思路,为红色文化主题景观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党建活动;红色旅游
党中央在十九大提出振兴乡村经济后,相继出台了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政策,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大力开发红色旅游项目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载体“党建公园”迅速发展起来。在乡村建设“党建公园”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它是政治工程、文化工程也是促进乡村发展的经济工程。利用具有内涵的景观“讲述党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将景观设计与“红色”内涵有机结合。
1.乡村振兴下“党建公园”的价值
1.1经济价值
数据显示全国参加红色旅游的游客人数从2004年的1.4亿人次到2016年的11.47亿人次再到2018年13.24亿人次,最后再到2020年50亿人次,实现红色旅游收入近4000亿元“党建公园”作为乡村旅游经济的助力,不仅扩大了乡村的知名度,提高乡村农副产品的销售,带动农村经济,使农民获得红利,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1.2文化价值
“党建公园”深入挖掘乡村红色历史,讲述红色故事。乡里乡亲以拥有的红色基因为自豪,有助于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了解家乡,传承家乡历史文化不断的提高村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更加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中。在开发“黨建公园”旅游项目中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促使村民不断提高文化素质与素养。
1.3社会价值
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及城市,发展乡村旅游要给游客全面的体验感,从各个方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在乡村不断的完善交通、道路、公共照明、公共卫生、通信等基础建设,在满足游客的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带动乡村的现代化进程。
2.乡村党建公园发展优势
2.1政策优势
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相继出台一系列振兴乡村、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政策,各地党委、政府根据《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切实可行相关政策。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人大网站上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中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应当支持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2.2规划优势
自然景观、乡村景观、城市景观构筑区域的景观格局。与二者不同的是乡村景观以农业生产生活为主土地利用景观,在乡村景观规划中要展现大尺度的空间形态、广袤的视野、野趣天然的意境、地域的文化底蕴。在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提高产业经济、推进社会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对乡村景观规划给与引导与干预使之更加有效的促进产业活动和乡村生活。
2.3景观特色优势
乡村景观以农业特征为主较之城市景观有着自身独特的气质,青山绿水、阡陌麦田、空气清新、淳朴民风、特色农副产品人之向往。在乡村建设党建公园既可以抒发历史情怀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也可使游客获得田园般的体验感。如东三省“东北抗联”的红色文化遗产遍及白山黑水之间;湘赣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上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以田园风貌为背景打造休闲娱乐、宣传教育的红色旅游基地。
3.党建公园规划思路
3.1地域性策略
景观规划应考虑到规划地段的自然地域和社会文化地域特征,加以利用和反应,以形成地域景观特色。自然地域与历史时代相对应,自然地域侧重于空间,历史时代侧重于时间。我国幅员辽阔,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尊重地方特色、尊重自然条件。以区域为背景,在守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设计手段将红色历史基因展现出来,反应鲜明的地域的精神文化面貌;以尊重保护地区红色历史为设计核心,运动多重表达形式构建物质空间形态。如雕塑、植物、建筑小品等展现地域历史人文。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要遵从区域审美与文化,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格局。
3.2室内外资源合理利用
党建主题公园室内空间通过多种展示手段讲述革命故事、时代的英雄人物等,室外的景观开展团建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凝聚党心、民心。内外部空间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户外景观“建筑融于园景”是陶冶性情的生活环境,是建筑空间的情境延伸。内部空间设计可采用景观融入建筑,使游人在室内视觉得以延伸感受到室内外景观。科学景观空间布局,人性化功能配置,运用科技产品进行沉浸式、情景式景观,游人与环境互动并能够融入到环境中获得更好的体验感。把室外景观、室内空间结合在一起,当作一个有机整体去设计。有意识地组织一个整体秩序,使室内外有序地为人所感知,突出变化中的协调。在设计中要以多元、多维的思考维度来解决人们对室内外空间的要求。
3.3游客的体验感
景观设计的多样化且充满变化使游人有更多的选择性。要充分分析人在环境中的各种心理需求,并以此作为确定功能布局和动线的依据。景观设计研究的本质是景观与参观者的关系,讲求的是各个景观节点带给参观者的实际体验,从而调动参观者的感官,从中获得美好的体验和回忆。党建公园最终是四维的空间艺术,在行走的过程中时间也再推移,设计者通过空间转换、景观小品艺术形式、地面铺装、周边色彩等变化获得景观的体验感。
公共设施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到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要充分考虑特殊人群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细部设施的设计中,党建主题公园是让人们获得精神生活,从事学习、交流、娱乐等活动的多功能场所,因此,在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协助下,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对象的不同需求,提供专业化、规范化设计,使游人能够获得很好的体验感。
3.4景观规划中的空间序列
红色景观通过空间环境的塑造,使情绪共鸣,情感升华。设计师针对历史背景、乡村景观特点结合空间序列原则营造景观环境。景观中的空间序列是探讨步行条件下空间客观环境与人们主观感受之间的联系。空间变化、时间变化、情感变化景观空间序列规划的重要方面。在景观中运动是人在空间中存在方式,移步易景使人获得一系列连续的印象,最终形成对环境的整体认识,这种认识是随着空间的组织和安排生成的空间序列。
4.规划设计原则
4.1生态性原则
随着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前往红色景区的游客逐年增加,在乡村建设党建主题公园应注意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从景观选址、路径设置、植被选择,材料应用等与周边环境之间注重生态的守恒。景观生态规划有一套非常系统的模式,即Steinitz(1990)的六步骤框架。景观生态设计不仅考虑有效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将景观的规划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循环的手段。且要体现地域自然生态特征和运行机制,从生命意义的角度去开拓设计思路,体现生命优于物质的主题,既完善人的生命,也尊重自然的生命。景观设计理念的进步,电脑预景模拟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促使景观规划过程效率的提高。这些现代景观规划理念与方法完全可以运用到党建公园规划建设中。通过设计,认识和保护乡村自然风光,构筑良好的乡村生态伦理。
4.2可持续性原则
红色景观的可持续性设计首先要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是在乡村建设党建公园项目,相对于城市乡村的绿色景观生态较为优越,青山、绿水、浩瀚的星空,这些特色的乡村景观资源要適度开发、合理利用,要做到“红+绿”的有机结合,在党建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应结合自然条件,对周边环境要做详细周密的调研,并给出合理的规划设计,避免对乡村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从而促进党建公园的在生态环境上的持续发展。
其次是对地域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红色旅游、党建公园不仅有“景”还有“事”,从另一个层面讲党建公园属于“叙事类”景观,且有一定的地域红色的历史积淀,将乡村党建公园打造可观赏、可参与,在寓教于乐中传承革命精神、传播时代精神。因此在“景+事”要挖掘维护“景”中红色故事,遵守的可持续原则。
4.3突出教育意义的原则
明确主题达到党建公园的教育意义。通常设定一个显性主题与一个隐性主题。 “党建”本身自带设计元素,在设计规划中通过“党建”鲜明象征物使公园主题鲜明;运用地域红色故事做隐性主题来传达情怀与思想,即便没有明显的象征符号,也可使人们在景观环境中有所领悟达到教育目的。
4.4体现党建阵地的原则
党建公园为党建活动开辟新的阵地,大大丰富了党建活动内容,通过展馆可以直观学习党史、革命历史、了解英雄烈士生平故事,生动形象的画面感大大增强了学习热情,在景观中用党徽、党旗等符号营造的氛围既有形式美有意境美,在室外围绕党史、革命历史开展团建活动,受教育的同时增进彼此情感。同时主题鲜明的党建公园是很好的宣传阵地,主旨明确,旗帜鲜明无形中拉近党与群众的距离,在田间地头间宣传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带动经济发展。
5.意境之美的营造
5.1移情
移情是将普遍的感受物具体化、人格化的过程。以物咏志、见景生情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德国美学家立普斯的移情理论,体验者通过视觉上的刺激产生聚焦,进而使原本没有生命的客体被投射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在党建公园中运用移情叙述通常采用推进叙事的情感暗示,或置于时间节点处的心理情感空间,运用党建代表性景物小品中色彩、形状、体量表达出特殊的含义,使之与党建公园主题契合。
5.2隐喻
在党建公园中运用隐喻布景手法表达隐含着的历史文化,布景寓意深远也使得党建公园获得很好的人文精神。在各种构成景观的因素中(植物、水体、雕塑、指示标牌、公共设施等)以一种多维度思考角度被呈现,同时这些景观元素还承载着人的行为活动,借助于时间,这些暗含某种意义的设计元素娓娓道来一段让人冥想的、教育意义深刻的故事。
5.3象征
景观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载体,可以创作四维“身临其境”的场景,可以表达党建公园的景观意境、精神层面、空间主旨。运用象征性元素:色彩、数字、植物、声音、质感、山石等营造凝固着历史使命的空间,再与人互动的过程中油然而生对历史的敬畏与英雄的崇拜。
象征性设计方法可以提升党建公园的艺术教育价值,象征性设计元素所含的价值是潜在和客观的,观赏者的感受是外在和主观的,在党建公园中用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形式”,并将这种“形式”赋予某种使命,并使观赏者领略到党建公园中的心灵启示,达到教育的目的。
小结:
科学合理的开发党建公园项目是在尊重历史、尊重乡村生态环境,尊重红色资源的地域特色基础之上的。在项目开发上采取室内外相结合方式产生多样的活动,才能使党建公园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在设计原则上突出“红色”文化主题,提升教育、政治的高度。在营造方式上采用意境、象征等设计方法,注重参观者与景观的互动与参与,满足不同年龄层人群和背景的人们在此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参考文献:
[1]乡村振兴视阈下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研究 陈丹妮 张 云 《产业经济》2021.06 49-50.
[2]庞莹薇 《北京印刷学报》202003 28卷 第三期 39-40.
[3]俞孔坚 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 学科与教育》[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P181.
[4]余洋 景观体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5P63.
作者简介:
张子龙(2000-),男,汉族,河北省,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本科在读,环境设计方向。
基金项目:
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东北抗联纪念馆。
356350190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