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晨月
摘要:为了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标,结合学院办学特色,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该文首先分析了晋中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现存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我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优化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依托于软考、学科竞赛、校企合作三种实施途径,全方位全过程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 物联网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1(a)-0000-00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of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WEI Chenyue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Jinzho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Taigu,Shanxi Province,03080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school,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school,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major has been carried out. First, i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in our school, and then,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proposes a training mode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implemented by our school, which i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n the basis, relying on the thre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soft examination, subject competi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eamwork ability are cultivated in an all-round and whole process.
Key Words: Applied colleges;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major; Talent training model;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2009年开始,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之后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为了顺应国家的发展趋势,紧跟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的步伐,培养出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教育部于2009年首次批准了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0所高校设立物联网工程专业,至今已有近千所高校设立了物联网工程专业。我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成立于2017年,由于该专业创立时间较短,对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在探索阶段。
晋中信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独立院校,办学定位是应用型高校,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我校培养目标的人才,需结合我校办学目标及办学特色,研究制定符合我校发展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
1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占比较小
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侧重于理论知识内容的传授,除了计算机的专业的基础课之外,开设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等多门物联网专业的专业课,但是开设的专业实践课占比较小,只占到了专业课中的18.4%,勉强达到了《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实践占比需达到20%左右”的要求,无法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符合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1.2培养方式比较单一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知识覆盖面广,需要学生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内容。然而目前学生知识内容的获取仅仅依赖于课堂,必然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窄、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出现。而且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部依赖于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专业实践课,没有其他的途径来对其工程实践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培养方式比较单一,限制了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2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针对当前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3]。该培养模式主要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符合我校学生的课程体系、通过软考使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石、通过参加学科竞赛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1优化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物联网技术的四层体系架构,重新梳理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优化了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包括通识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拓展模块。
通识模块中包含了300年来的世界文学、信息技术与社会、生命科学中的伦理、正义论、幸福课、全服与说理、当代世界的国际冲突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从自我修养到时事论证,多角度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了培养,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将所学的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自我的知识体系,最终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情商饱满的人。
基础模块包含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等公共基础课,以及电子技术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这些基础课程构建了物联网学科底层的知识架构体系,之后可以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
专业模块中包含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射频识别与智能卡技术、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原理、物联网信息安全等理论课程,还有无线传感器应用开发课程设计、射频识别与智能卡技术课程设计、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综合实训等实践课程。考虑现有的实践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提高了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的课时占比,更好地让学生将理论所学知识应用起来,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增加了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实践、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等多门实践课。由于课时的限制,新增的这些实践课无法全部在每学期内开设,因此专门在每年的秋季学期增加小学期,将部分实践课放在小学期内开设。这样学生会有大量的、集中的时间来完成一个工程实践项目,利于学生对项目有整体的认识以及对项目的开发流程有基本的了解。
拓展模块主要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艺术实践、竞技体育四方面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社团活动有音乐社团、网页设计社团、摄影社团等,通过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爱好。志愿服务会组织学生进行下乡支教、敬老院看望老人等主题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及社会责任心。艺术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摇滚音乐节、大型舞台剧等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竞技体育通过排球比赛、健美操比赛等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2.2通过软考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
软考即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该考试分为 5个专业类别,并在各专业类别中分设了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等级的专业资格考试,其中囊括了28个资格的考试。与物联网工程专业所对口的资格考试有初级的程序员,中级的软件设计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计算机硬件工程师以及高级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分别报考不同的等级。
学生通过参加软考不仅能够巩固自己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对课堂中未提及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石。同时,学生参加考试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也是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能力的一种肯定与认可,能够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2.3通过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操作的能力[4]。参加学科竞赛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行业相关的最新技术,开阔学生的思路,提升其创新思维。开展学科竞赛对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参加的学科竞赛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蓝桥杯大赛、机器人大赛等。
为鼓励学生们参加学科竞赛,学院分别创建了软件类学习兴趣小组和硬件类学习兴趣小组。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在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发掘一些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加入学习小组,并建立动态的选拔机制,以灵活的阶段性考核实现动态进出,确保将热爱基础学科、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潜力的优秀学生吸纳进来。小组内部有“老带新”帮扶机制,高年级学长负责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辅导。在帮扶的过程中,高年级的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深刻理解,低年级的学生以更有效更便捷的途径获得了新知识。“老带新”帮扶机制可以使小组内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4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近年来,国务院多次提出要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激励企业参与高校教育,形成校企合作的新育人体系。为此,我院建立多个校企合作基地,与企业共同实施协同育人[5]。学生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了解到物联网行业中企业的实际需求,并根据企业需求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校企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和就业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学生还可以提前了解职场生活和节奏,减少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期[6]。
3物联网专业新培养模式的成效
目前,新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开始实施,已取得以下效果。
3.1学生上课兴趣明显增强
通过增加学生的实践课时间,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验证了自己理论课中所学的知识,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在此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获得感和满足感,从而反向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
3.2学生竞赛意愿增强
学校创建了兴趣学习小组后,因为有专门的老师及学长对其进行辅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意愿增强,比上一届提高了约20%的人加入了学习小组。且经过老师的专项辅导以及“老带新”学长帮扶指导后,学生参加比赛获奖的团队数量也较往年有明显的提升。
4结语
该文在传统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优化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依托于软考、学科競赛、校企合作三种实施途径,全方位全过程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华锋,陶慧.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视角[J].职教论坛,2020,36(2):132-137.
[2]马亚红,范小娇,邢卓,等."新工科"背景下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8):230-231.
[3]焦冰,朱海霞,张燕.独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0):80-81,84.
[4]蓝敏.新工科视域下高职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20):17-19.
[5]朱再英,南海.论高职院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基于“湖南智造2025”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12):67-73.
[6]南永新.基于"校企共培,协同育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