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用于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效果探讨

2022-03-07 01:18王翠珍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4期
关键词:肿瘤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管理

王翠珍

摘  要:目的  讨论护理风险管理用于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82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相关风险事件、对工作人员投诉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相关风险事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工作人员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肿瘤内科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相关风险事件、对工作人员投诉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4-0089-02

肿瘤是机体局部细胞于基因水平发生调控异常导致的一种疾病[1]。相关研究指出,机体内肿瘤细胞集合内的每一个细胞都来自同一个突变细胞[2]。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差异较大,其基因组已发生改变,自主性强,生长旺盛。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护理管理方案,通过评估护理风险和实施预防管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相关研究指出,护理风险管理对肿瘤治疗有积极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对在肿瘤内科患者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82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59±3.61)岁;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高中8例,专科/本科19例,硕士以上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18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6.17±3.69)岁;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高中7例,专科/本科18例,硕士以上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恶性肿瘤收诊标准[4];②无精神类疾病家族史。

排除标准:①合并放化疗禁忌证;②合并肝肾功能异常;③合并肝脑肾器质性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按照以往常规护理流程实施照顾,包括病情宣教、排班轮流护理等。

观察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包括:①护理风险识别培训。护理风险因素多为患者体质虚弱、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年龄较大、并发症多等,对此展开护士培训,提高对病情的应变、处理能力。②优化日常工作流程。实施责任制到具体人员,为患者安排相应责任护士,同时加强人力资源配置,明确分工,每日查房。制定化疗药物外渗、抗菌素使用、输血安全、患者知情同意、安全告知等制度及要求,加强护士专科业务能力,提高临床思维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进行新技术的开展。为此,科室进行护理系统培训,主要针对常见病、多发病护理知识,以及危急重症患者的监护、急救技术等内容,由相关专家讲课,高年资护士担任班长;集中分析病情,提出护理问题,组织讨论护理工作如何进行,总结护理经验,同时指导疑难、特殊病例的护理工作。教育护士要不放过任何患者的主诉异常症状,强化关注病情发展情况。③加强护士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护理风险监控等措施,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

两组均护理干预1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相关风险事件、对工作人员投诉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包括患者跌倒、导管意外脱落、输液药物外渗、用药错误,风险事件发生率=发生风险事件例数/总例数×100%,对工作人员投诉事件发生率=投诉患者例数/总例数×100%。满意度的评估采用医院科室自制调查表,总分10分,分数越低表示越不满意。

1.5  统計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投诉事件比较

观察组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工作人员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评分[(9.11±0.49)分]高于对照组评分

[(7.03±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8,P<0.05)。

3  讨论

肿瘤内科疾病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相关调查显示,肿瘤内科患者在治疗期间压力较大,情绪较差,护理不当会发生护理投诉事件,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患者治疗心态尤为重要[5]。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推行新型护理管理方案势在必行。

护理风险管理是针对疾病相关风险事件对护理措施进行完善,通过相应管理方案提高护理科学性的一种管理模式[6]。分析护理风险可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对护士展开科学培训,可提高护士专业水平,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优化护理工作流程使护理责任制到管床护士,明确分工,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具体分配,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导管、输液等意外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制定化疗药物外渗、输血安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可加强护士专科业务能力、临床思维、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对于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有积极意义;此外,针对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以及危急重症患者的监护、急救技术等进行系统培训可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护理人员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可预防患者发生跌倒等意外事件[7]。以上举措均使护理质量大大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工作人员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肿瘤内科护理中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投诉事件发生。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肿瘤内科工作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对工作人员投诉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蔡雪芳.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肿瘤压疮高风险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S1):287,289.

[2]周玺,李雁飞.个性化护理对降低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PICC堵管和其他并发症的效果探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3):559-562.

[3]程轩,钟翔宇.护理风险管理对降低CDK10表达阳性的肝癌放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9,27(24):4403-4406.

[4]高玲.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2):72-73.

[5]萧雪英,曹玉华,徐乐华,等.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对于腹部外科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预防堵塞及感染的作用分析[J].贵州医药,2019,43(4):634-636.

[6]王恒利,李莉.基于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2(23):543.

[7]王丹环,幸永凤,杜红艳.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9,33(9):1637-1638.

猜你喜欢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管理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肿瘤内科中应用及护理效果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肿瘤内科治疗并发症处理的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