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治疗并发症处理的临床探讨

2016-01-05 12:20曾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肿瘤内科治疗方法并发症

曾琛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内科治疗并发症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出现并发症的肿瘤患者,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按时给药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治疗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 观察组为95.0%,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肿瘤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采用个体化给药治疗方法, 可以有效地改善并发症的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肿瘤内科;并发症;治疗方法;临床探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105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 局部组织在原有的基因水平上发生的异常病变, 细胞的生长不受到机体的控制, 良性肿瘤可以通过有效方法方式进行治疗, 恶性肿瘤则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方式也逐渐增多, 比如手术、放化疗等, 但是放化疗对于患者机体的伤害非常严重, 很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本院60例肿瘤患者在出现并发症后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120例出现并发症的肿瘤患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化疗方法进行治疗, 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最小31岁, 最大67岁, 平均年龄(52.3±10.8)岁, 其中肺癌23例、胃癌14例、乳腺癌12例、肝癌11例;观察组中男37例, 女23例, 年龄最小34岁, 最大64岁, 平均年龄(55.4±10.3)岁, 其中肺癌20例、胃癌13例、乳腺癌12例、肝癌15例。所有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感染、疼痛、出血、发热、呕吐、脱发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按时给药治疗, 在化疗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在每次化疗结束后根据患者出现的并发症, 采用按时给药治疗方法, 根据药品的一般用量要求以及用药时间做好按时用药治疗, 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并对患者的使用药物治疗后并发症的改变进行记录。

1. 2. 2 观察组 患者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之后采用个体化的给药治疗方法, 当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出现疼痛、呕吐、便秘、脱发等并发症时, 医生根据每例患者肿瘤的类型、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药品、合理的用量以及用药的时间等。服药后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 并在患者服用药物24 h后对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 根据并发症的发展变化选择是否调整药品的用量、时间间隔等。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和护理措施, 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到最小。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经过不同处理方法之后的恢复情况。

1. 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接受上述治疗之后, 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经过上述治疗之后, 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 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48例(80.0%), 有效9例(15.0%), 无效3例(5.0%), 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36例(60.0%), 有效6例(10.0%), 无效18例(30.0%), 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我国每年有250万新发肿瘤患者, 有140万人因为肿瘤疾病造成死亡, 肿瘤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 属于我国人口死亡率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2]。良性肿瘤患者经过手术切除之后, 再经过病理学检查, 治疗效果较好, 不会复发, 但是恶性肿瘤由于细胞不断地扩散, 无法根本治疗 , 主要是采用放疗、手术等方法延缓患者的生命, 无法彻底的治愈。在化疗过程中, 患者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难度, 而且增加了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痛苦。所以做好肿瘤内科治疗并发症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化给药治疗方法, 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针对性的给出药物的使用量、药物使用的间隔时间等, 患者在服药后, 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 从而结合临床实践, 最后制定出合适的药品、用药途径、药品用量、给药的时间间隔等[3], 从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肿瘤患者由于自身条件较差, 而且每一种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 不合理的使用不仅不会起到治疗作用, 有时候反而会加重病情, 对于一些毒性较小、安全性较高的药品按照常规给药方式往往只能对其中的部分患者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 肿瘤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采用个体化给药治疗方法, 可以有效地改善并发症的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志越, 褚荣涛, 陈涛. 幕上肿瘤开颅术后早期颅内并发症的探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19):43-45.

[2] 袁玲, 李蓉梅, 吕佳, 等. PICC置管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10):945-948.

[3] 徐立辉, 张清, 郝林, 等. 肿瘤型人工膝关节术后伤口并发症分析. 山东医药, 2011, 51(40):35-36.

[收稿日期:2015-07-16]

猜你喜欢
肿瘤内科治疗方法并发症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肿瘤内科中应用及护理效果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90例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