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敏
“笑有颜色,有大小,有声音……你们相信吗?”那天下午,社团课时,我故作神秘,问小朋友们。
孩子们摇头,表示不信。
“那,我们今天就来见证一下。”于是我们开始了今天的诗歌课。
教学前,我考虑一年级小朋友上课容易分神,讲小话,便将寒枫的《轻轻》送给他们。我带他们读了一遍,然后合作读一遍,孩子们读懂了诗歌的意思,声音变得轻柔起来。我微笑着告诉他们,我们今天课堂的口令是——“轻轻是我,我是轻轻。”
接着,我从小篆“笑”字开始,让孩子们猜可能是什么字,当他们猜出时,我说:“你们看,笑上面是竹字头,底下是夭,大笑时前俯后仰,像不像风吹竹子摇动的样子?”他们饶有兴趣地听着,并点头表示认同。
“那我们就来听金子美铃的一首诗《笑》。仔细听,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我说。我开始为孩子们读诗——
它是美丽的蔷薇色,
它比罂粟籽还细小,
当它散落地上时,
就像焰火噼啪绽放,
开出大朵的花儿。
就像眼泪簌簌滑落,
如果微笑也会这样落下来,
会是多么多么美啊!
我读完了,孩子们心领神会地笑了。
“笑有颜色——”
“蔷薇色!”
“我们看过蔷薇花,有白色的,也有红色的。那你们猜猜这里的蔷薇该是什么颜色?不急着回答。”我边说边将手指放在嘴边,示意学生不要急着猜。
“笑有大小——”
“比罂粟籽还小。”
“罂粟是什么?罂粟籽是什么样?”
我向孩子们展示图片,文希看到美丽的罂粟花,说:“这花这么大,这么漂亮,可是籽为什么小小的呢?”
我笑了,植物就是这样神奇啊。
“笑有声音——”
“就像焰火噼啪绽放。”
“你们见过焰火噼啪绽放的样子吗?”
“有。过年的时候,放过焰火。”“我们没有放过。”孩子们七嘴八舌。
“你们看春节晚会的时候,一定在电视上看过放焰火的情景。”
“看过,看过!”
“那你们猜猜这里的蔷薇该是什么颜色?前后联系起来,想一想。”我又回到前面的问题。
“是红色。像焰火的颜色。”泊睿小声说。
我请他站起来,大声告诉同学们。同学们都为胆小但聪明的泊睿鼓掌。
“笑有样子——”
“像开出的大花朵,又像眼泪簌簌落下来。”
……
“笑有颜色,有大小,有声音,有样子。你们看,诗人的想象多么神奇!笑可能还有香味呢,小诗人们,你们想象一下。”我笑吟吟地说。
“笑有香味——”
“它是美丽的橙花香。”有人脱口而出。看来,前面两节课他们用心了。我曾跟他们说过:橙花是金子美铃心中秘密的光明和温暖。
“它是美丽的茉莉花香。”
“它是洁白的栀子花香。”
“它是美丽的洋紫荆花香。”
……
学生是有灵性的。不仅发现了这是一首特别的诗,而且还有了“灵感”了。欣喜。
随后,我让他们同桌合作读、展示读。展示读的小朋友不仅声音洪亮而且很有感情。听课的慧雯老師赶紧拿出手机拍摄。
“小朋友都坐好哦,你们看你们都在老师的手机里哦。”这一招,真有效。最后一排坐得七扭八歪的学生立刻就坐好。我不禁笑了,年轻的慧雯老师如此机灵。
诗读好后,我出示一组图片,给学生做“支架”,让他们仿创。在我的指导下,子淇即兴创作了这样的小诗——
它是美丽的向日葵色,
它比太阳还大,
当它散落地上时,
就像花儿一样绽放。
就像小鸟一样飞翔,
如果微笑也会这样飞起来,
会是多么多么美啊!
孩子们都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笑》,每个人都很兴奋。我趁机请他们上台读自己写的诗,个个读得笑靥如花。我心里也笑开了花。听课老师慧雯也及时拍下了精彩的瞬间。
快下课了,大家仍意犹未尽。我趁热打铁:“同学们今天晚上回家观察一下爸爸、妈妈的笑,再写一首《笑》。”
“我写奶奶的笑,可以吗?”俊廷问。
“可以。要发挥你们的想象写,笑有——”
“颜色,有香味,有声音,有样子。”孩子们齐声说道。
“金子美铃笔下的‘笑’,有时是直接就写出来的,比如《笑》。有时,‘笑’是藏在诗歌里的。孩子们,你们课后读读《雨过天晴》《泥泞》,它们都有‘笑’,你们要用心找哦。”我说。
“老师,这首诗为什么既写笑,又写眼泪呢?”临下课时,文希举手问。他总爱问。
我一惊,继而顺水推舟:“是啊,为什么既写笑,又写眼泪呢?你们什么时候既笑又流泪呢?”
“老师,我知道。是不是高兴得流眼泪啊?”文希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脱口而出。
“也许诗人内心是痛苦的,但她仍然微笑着面对。就像金子美铃的《向着明亮那方》。”“小哲学家”啟锋若有所思地说。
……
这一问,让我不由得想起日本学者佐藤学所言:“要把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装进自己的身体意象。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就是发现教学的可能性。某种程度上,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引领你如何教学。”学生这一问,仿佛给“笑”加了点“盐”,让“笑”教学有了“新境界”,也让我不敢怠慢课堂上每一个细微的声响。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石岗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