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娟
一、导语
前段时间“#网红小冉抽脂感染去世#”登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在哀悼惋惜之余,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你所追求的,是谁眼中的“美丽”,又是谁眼中的“幸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无可厚非,可一旦过度,畸形审美则会生根于自我、他人甚至社会观念之中,越演越烈,就会成为一种病态审美。
其实,病态审美早已存在,缠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曾长期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当中,上至皇家公主下至山野农妇皆以缠足为美,不仅致双脚于畸形,也是一种固有的文化疾病。到了现代,海纳百川的社会,致使人们越来越开放,拥抱新事物并示于众人前已是常态,“整形”或者“整容”就是由此而来的一种态势。在此背景下,“整形美”成为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审美观”。人们甘愿在身体上“大刀阔斧”,部分原因在于电视广告和娱乐明星不断放大这种畸形审美的影響,这无疑为自认为“可塑性高”“恢复力强”的社会青年带来一种单向度的审美引导。如明星张萌晒出穿收腰裙出席红毯活动的美照和去骨科就诊的预约截图,称“姐的身材是拿命换的”,这种以伤害身体为代价的美恰是畸形审美的恶果表现。
如今,多类型的社交媒体成为众人尤其青年炫身材的平台,网络上到处都充斥着“好女不过百”“花式翘腿”“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A4腰”等被津津乐道捧为“顶点”的热搜,一众网络青年被这种畸形审美绕进去,盲目跟风,肆意模仿,仿佛传染病似的,稍有接触就容易沦陷其中。被病态审美牵扯的大好青年,其言谈举止却有失青年风范。
二、病态审美,青年风范有失
格雷格、乔纳森在合著的《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练成的?》中阐发过一个重要的命题: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人类的成长就发生了破天荒的变化,十岁出头的孩子正值塑造品格的人生阶段,现在他们却沉浸于由社交媒体所编织的社会和商业试验中,如庞然大物一般,无处可逃。你会发现,社交媒体就如同大功率的发射器,把同龄人的日常都展现在网络青年的眼前,其中一些潜移默化的效应会强烈地应验在青年身上,而病态审美就是如此。青年受“错失恐惧症”(担心自己错过)及“被遗落的恐惧”(害怕自己被踢出圈子)的心理状况影响,会对畸形审美趋之若鹜,久而久之就会植根身心,成为他们对他人身材绑架和歧视的工具。在所谓“追求”的过程中,他们暴露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谈举止,是一种在畸形审美中对自我的异化,被遮蔽双眼、心灵的同时,全然不知自己风范失之偏颇而成为贻笑大方的对象。
第一失,羞耻心不足挂齿。
羞耻心是一种社会道德情感,表现为羞愧感与耻辱感,是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品质与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不好意思、难为情的羞愧感,也是当一个人的自尊心受到损害时,产生的一种卫护自身尊严的耻辱感。可被“白瘦幼”病态审美牵扯着的青年,却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不足挂齿的羞耻心。如前段时间各大社交网站,掀起一股“成年女性试穿优衣库童装”的风潮,在“姐妹们,冲鸭(呀)”的号召下,一场“谁能穿上110尺码童装,就能证明谁的身材更好”的“白瘦幼”病态审美闹剧就这样展开,一度让“#成人试穿优衣库童装#”登上微博热搜第一。网红们博足眼球、赚足热度的同时,也引来众多口诛笔伐的声音。
在高曝光、高裸露的注意力消费时代,各大社交平台为分得其中的一杯羹,早已把可用的事与物尽情地展现在人前,赚取的人气决不能因“无内容”而就此断送。于是,各大社交平台把目光转向“人”,以人为主角,言谈举止为内容,继续赚取观看者的注意力。这也意味着,在镜头聚焦和公众视野下,这一帮进驻社交平台的“社交人”的羞耻心会成为被卖弄的消费品。不足挂齿的羞耻心与赤裸裸的恶趣味形成鲜明对比,不禁引人反思:个人羞耻心丢一地的时尚,是美吗?
第二失,自信心消磨殆尽。
中青报针对全国2063名高校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9.03%的高校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其中,女性青年的容貌在意程度更强。据分析,过于期待他人认可、互相攀比的心理是引起容貌焦虑感的主要原因。如青春期的女孩子打开自己的社交媒体,美颜图片、精修照片等的连番轰炸,会让她们对自己的外貌缺乏自信,激发的自卑心会引发她们对自带“滤镜”的各种修图软件的追求,为的就是“我要的美”。每次戴上虚假面具,自信心总会一点点消磨直到殆尽。可是,一场场因容貌拼比而兴起的病态审美赛场却乐此不疲地上演着。“拼瘦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624人的在线调查显示,73.5%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拼瘦族”,其中7.6%的人表示“非常多”,30.2%的人表示“比较多”。他们反馈,拼瘦族对于瘦乐“死”不疲,喜欢通过各种渠道追寻瘦身之法,交流瘦身经验,无止境地追求所谓的“骨感美”,甚至被畸形审美文化绕进去,形成了“要么廋,要么死”的病态自我审美认知,并越演越烈。
笔者认为,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拼瘦族”,最终会导致对青年自信心的消磨。人的审美观随着时代价值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当前被大肆宣扬“一胖毁所有”的审美文化当中,“瘦才是美”的审美标准被过度强化,致使身在其中的青年都戴上“辨瘦眼镜”,遇人就会针对身材胖瘦进行评头论足,其中的对比会引起双方心理的落差,这种落差最明显的莫过于被打击的自信心,进而,一遍一遍地节食、催吐、服用减肥药甚至吸脂等,都是青年为了平衡那被消磨接近殆尽的自信心的极端瘦身法。可是,如此极端的瘦身法给青年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的不健康,更多的是一种病态似的死循环,不但陷进去,还难以抽离,他人些许异样的眼神或言语都有可能把那自以为重新建立的自信心击溃。
第三失,独特个性逐渐迷失。
互联网时代成长的青年,如日中天的社交媒体是他们获取信息,间接参与群体生活的重要渠道。在社交平台上,青年作为表演者向看众传播属于自身的世界,同时,也作为观看者接收他人营造的世界,世界与世界间的对比,总有些落差感在青年心里存留。如社交平台中自带“滤镜”的精修照片,可以让滤镜下的自己鼻子更小,嘴唇更丰满,磨皮祛斑、皮肤光滑之余,还能有水汪汪的大眼睛,如此一对比现实中的自己,那样的挫败感导致有些青年想要通过整形手术,让自己看起来如同美颜自拍照中的样子。进而,“网红脸”昂首阔步地迈入当今青年的社会圈子里,成为了病态审美的座上客。所谓“网红脸”,是指具备大多数网红相貌特征的脸型,多是通过整容形成极为相似的脸型(大眼,高鼻梁、尖下巴、嘟嘟嘴等)。
在“看脸”的社会,尤其是在当今高曝光的网络注意力消费时代,姣好的面容总能以第一印象映入观看者眼中,赢得足够的眼球。或许,在某些青年看来,“高颜值”是“弯道超车”的捷径。可所谓的“高颜值”并不是你一直能获得机会的坚实保证。部分青年付出沉重的代价去追求形体外貌的改变,千篇一律的外表却令她们在渐渐迷失之余也失去了个性及独特的风格。哲学有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每片树叶都是独一无二的。更何况我们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呢!笔者认为,美没有确切标准,也没有具体形式,有的是我们对美好的人事物的感觉,但唯一肯定的是,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能坚持自我的独特个性,才能成就真正的美!
三、健康审美,青年风范指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无可厚非的,可审美观发展到至今,却越来越单向,认为“相貌之美”就是美的标准,在电视广告、社交媒体、娱乐明星等的大肆宣传和高度固化后,迎来的是一批又一批的“信众”,尤其以青年居多。他们深陷其中,却不知,早已成为扯线木偶被牵扯着,让自己身体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不可挽回的惨重之余,还让自己的精神面貌越发令人不解。既然病态审美于青年影响极大,就得引起重视,社会须营造传播健康审美的环境,个人须树立健康审美观,以此为青年指出其应有的风范。
就社會营造健康审美环境而言,病态审美对青年的侵蚀,现代大众传媒难逃干系。“蜜桃臀”“天鹅颈”“马甲线”等,现代互联网媒体运用各种途径构建起美的标准,通过大量曝光造成强势的社会审美文化压力,严重影响青年的身体意象。这就要求现代互联网媒体在审美问题上有所配合,在信息甄选、内容传播、广告宣传等方面展现青年独特个性、健康的风貌,反映真正的美是形体与精神的结合的理念,以展现青年正面风范为中心原则,摒弃单向的眼光,消去膨胀的功利心,去除那些消费主义泛滥的营销策略,多元化、多维度地展现青年全身心的美,这样也会受到青年的追捧,也能成为健康审美广而告之的清流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审美环境。
就个人树立健康审美观而言,青年首先得加快自我意识的觉醒以抵御互联网媒体对病态审美文化的宣传,用自我意识的力量抵抗外界文化的影响,坚持内心对审美的独立判断。其次,肯定追求完美的心理动力并以正确的导向为引领。青年努力改变形体美的各种行为,是一股健康的生命冲动的具体展现,正如人本心理学所言:最根本的人类冲动是向健康、完善和自我实现方向发展,不断实现自身的潜能是人最基本的生命驱力,所以这股心理动力值得肯定和认可。不过在美的追求上,偏颇的观念和扭曲的认知与正确的审美方向上渐行渐远,因此在美的追寻上,形体美固然不能说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神美,提升个人的内涵修养。最后,迎面扑来的审美文化,青年得有所甄选,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譬如塑身的经验分享,起码得在认知上有所了解,也要掌握不损害身体的塑身技巧,这样才能在不损害自身身体的前提下寻得成功塑身的经验。
四、结语
爱美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人类就是在不断追求美、探索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对美的态度也好,美的观念也好,从来是与一个时代的精神、社会现实生活、文化价值标准、风尚趣味等密切相关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美的追求,但是,无论这个追求如何走向,总不能丢弃人的情感力量、心智、人格、心灵、灵魂、精神和艺术美感以及道德感。尤其是在这个“以貌取人”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更应该秉承内心本真的自我,不让自己的心智迷乱,物化自我的精神,以及让自己的信仰萎缩。时代青年尤其要以良好风范立为社会树立榜样!
参考文献:
[1]王美玲. 从缠足习俗看中国古代的女性角色[D]. 东北: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杜浩. 畸形审美:水有多深?[J]. 中国青年,2011.
[3][美]格雷格·卢金诺夫,[美]乔纳森·海特. 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练成的?[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
[4]楚海月. 高校女生健康形体审美的误区、原因与对策[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20.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石龙镇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