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家”从角色区搬到整个班级

2022-03-07 00:38解云芳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班本陶行知娃娃

解云芳

今年我接了新小班,班级环境创设是我比较苦恼的事情,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小红书、抖音、幼师口袋等APP都有很好的参考素材,无论是整体环境,还是区域游戏。但是我总觉得这些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所以,参考了这些有价值的资料后,初建仍觉得有些不足,但是说不上来。

一、一次偶然,灵感乍现

小班的孩子都比较热衷于娃娃家,乐此不疲,而其他区域游戏门可罗雀,特别是图书区、数学区,对比非常明显。我轻声问孩子们:“为什么你们这么喜欢娃娃家啊?”“因为这里可以烧饭,我看过我奶奶烧过。”“这里可以照顾娃娃,喂他吃饭,就像妈妈在家里喂我一样的。”“我喜欢用这个椅子洗头,因为我妈妈常常带我去理发店洗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特别兴奋。

原来这就是孩子们生活经验的体现啊!

正巧,我们的班本项目要启动了,我就和搭班的周老师说:“不如我们的班本项目就做这个吧,就暂定为‘你好,我的家’。通过对家的深入了解,更好地为娃娃家游戏服务。”

这是我的初衷——从娃娃家的游戏兴趣入手,到重新認识自己的家,再进一步完善娃娃家的游戏。

二、从班本到班级的转变

班本项目“你好,我的家”正式启动了。小班孩子的经验积累自然离不开家长,因此第一份亲子调查表出炉了,在这里,让孩子们去了解家里有哪些人,有哪些地方,都是用来干什么的。

孩子们的介绍让我思路打开:“老师,我们家有厨房、卧室、书房,还有客厅。”“我们家书房里有很多书,就像我们教室里的图书区……”“卧室是用来睡觉的,就像我们的教室,中午也能睡觉……”“我们家的客厅里有大沙发,比娃娃家里的大……”“老师,这里就像我的家……”

对啊,娃娃家为什么一定要局限于一个角色游戏?难道对小班的孩子来说,整个班级不就是一个大的“娃娃家”吗?

三、理论加持,重新打造区域

突然想起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段话:“‘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一个小孩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1]

娃娃家从角色区扩展到整个班级,让孩子们到了教室就像到了家里一样,不正是小班孩子需要的吗?

因此借助班本项目,我将区域重新划分整合——

图书区:成为温馨的小书房。“你在家里的书房里会看书吗?”“怎么看?”“看什么书?”通过进一步了解,增加平板设备,增添毛绒玩具,增设亲子阅读角、同伴阅读角。

数学区、科学区&生活区三区整合为一,相互交融:数学区、科学区用贴近生活的材料,比如分糖果、分豆豆(数的学习),晒袜子(找相同),配眼镜(三原色的组合)等。

角色区:保留小厨房。孩子们通过对家里厨房的进一步了解,从厨房里需要什么,放在哪里(设备、材料),到早餐吃什么,午餐吃什么(营养搭配),再到最喜欢的菜(学会烹饪过程)

种养区:家庭小菜园、种植小阳台;家里种了什么,养了什么?平时怎么照顾它们的?

音乐区:结合部分孩子学习乐器、舞蹈的生活经验。

建构区:加入乐高桌等,变成大型积木游乐场;

美工区:任意涂鸦的地方;

从上面这些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区域的环境、材料的重新打造,不是我们老师的行为,而是通过班本项目的推进,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家相应区域的环境进行改造,游戏内容更是家庭真实生活的再现和升华。贴合孩子的生活,从而让他们更加有熟悉感,也更乐意游戏。

四、丰富内容,创设生活化课程

其实,这一切的内容整合起来就是生活化课程体系。而这也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实质和核心。教师的一切行为应基于幼儿的兴趣、爱好,将幼儿带入生活化的教育情境中,从而促进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创设幼儿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能力培养的机会,才更有实效,也是最科学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著.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方明编,2013.11(2020.4重印):75

[2]潘梦婷.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运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140.

猜你喜欢
班本陶行知娃娃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利用园本研修提升教师班本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中职班主任班本课程领导力的实践研究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浅谈农村幼儿园班本特色活动的开展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