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忆中的季节
【微题目】
时光飞逝,四季交替,我们早已告别了童年,步入青少年,但童年时关于四季的某些记忆是否也常常让你会心一笑?
请记叙你的童年中对某个季节的记忆,描绘出画面,写出对那个季节的感受。200字左右。
【微指导】
记叙文的画面感需要通过描写手法的全方位运用来展现。题目中要求“描绘出画面”“写出感受”,需要同学们从自己的童年记忆中搜索现今回忆起来仍然深有感触的画面和事件进行描写。在描写的过程中可以动用各种感官,转换多个视角,更为细致生动地进行描写,若能自然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则更佳。
【微作文】
轻轻的,密密的,我听见了春的脚步。三月的阳光洒下,笼罩大地。缕缕春光透过嫩绿的叶子,投射到地面,树影斑驳。一只蟋蟀闪过我脚边的嫩草,“抓住了!”我一下子扑到地上,双手罩住它,透过缝隙往里瞧,满怀期望地摊开——唉,什么也没有。花丛中,百花争奇斗艳,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粉的似霞,黄的赛金……美不胜收,仿佛正举行着选美大赛。俯下身子靠近一朵绽放的鲜花,轻轻吸一口,沁人心脾。这时候,一只肥胖的蜜蜂也被吸引过来,它伏在花蕊上,吮吸着新的甜丝丝的花粉。
【微点评】
作者动用多种感官,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记述了自己抓蟋蟀、赏花、闻花的童年往事,把眼中之景化为心中之感,从而描绘出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生气盎然和充满希望。多重视角的转换和动静结合手法运用得很自然,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恰切得当。
(二)讲好中国故事
【微题目】
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访谈节目。在众多嘉宾的发言中,有三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及,这三个关键词是:共鸣、简单、有希望。
假设你是现场的一位青年观众,被邀请上台就其中一个关键词进行一段发言。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请你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200字左右。
【微指导】
本题的写作要求具有任务性,需要同学们在“弘扬中国精神”的背景下阐释“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以当代青年的身份结合自己知道的或者身边的“中国故事”阐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定一个关键词后,要着重于这个关键词在“讲好中国故事”中被反复提及的原因进行有层次的议论,同时,议论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发言”这个情境的对话性。
【微作文】
其实中国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中国精神将一代代传承下去。先烈们不畏外寇、保卫中华的顽强精神;前辈们不怕牺牲、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一代代先驱革故鼎新、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曾指引中国人民谱写一个又一个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光辉篇章。回想疫情严峻之时,全国人民不论身在何地,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新冠病毒战斗,不正体现中国精神带领人民开拓希望之路的强大?八十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逆行而上,不辞辛苦,只为救病人于危难之际,不正体现了中国精神引领时代人物探索希望的无私?所以中国精神之火,注定燎原,秉承中国精神的中国故事注定会加固我们民族的希望之舟。
【微点评】
作者能够纯熟使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和“并列式”的议论性层次结构,紧扣“中国精神”的弘扬,列举了多个“有希望”的“中国故事”,捋顺了题目中关键词与写作情境词的关系,以时间为轴进行举例论证,叙议结合,收放自如。同时,善用反问加强语势,读来有“青年意气”,振奋人心。
(三)朗读经历
【微题目】
从小到大的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你有怎样的朗读经历?在朗读的过程中,你可曾生发出一些人生感悟?写出你朗读某篇作品时的独特感受。200字左右。
【微指导】
本题贴近学生生活,但并不好写,需要同学们围绕自己的朗读经历写出自己感悟到的作品魅力及作品对其人生的指引作用。如何写得真切可感而不落入仅仅还原画面及作品内容的窠臼,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写作时,可以适当运用小说的一些叙述技巧增强文章的张力。
【微作文】
“有谁想给大家读一读这篇《蜀道难》?”听到这话,我举起了手,即使那只手正微微颤抖。我把音调放得低沉沧桑,李白笔下的蜀道在我的抑扬顿挫中更显衰败和荒芜,如同一个行将就木之人发出的最后言语。当读完最后一字时,我瘫坐在了椅子上,仿佛浑身的力量都耗尽了。我心中的蜀道,是荒芜和孤僻的,但这样的蜀道,对我独具吸引力。它的怪石嶙峋,让我想逐一触摸其冰冷的触感;它的枯枝烂叶,我想悉数踩踏;它的奇珍异兽,我想循着线索,慢慢探寻。衰败的美感,更让我有征服的欲望。关于梦想,也是如此。即使他人都不看好又有何妨?它仍是我心中的独一无二的信仰,纵使荆棘遍地,我也能从中找到希望。
【微点评】
本文作者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将现实和想象合理穿插,既写出了朗读过程中作者的深情投入,又展现了作者内心对作品中深沉情感的体悟。作者描绘情境的能力很强,擅长用文字将读者代入当时的情境。同时,朗读一首几次发出“难于上青天”感慨的作品,作者却未有消沉之气,感悟出对信仰始终如一的坚持,激励人心。
(四)赓续红色血脉,
阅读红色经典
【微题目】
最近,学校团委组织了“赓续红色血脉,阅读红色经典”主题征文活动,请你根据此主题撰写一段读后感,要求叙议结合,表达真情实感。200字左右。
【微指導】
本题围绕新高考改革课程标准中“传承红色革命文化”的学习任务群,引导同学们阅读红色经典,通过叙议结合写片段的方式传达自己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认识、思考和感受。同学们应以中学生的身份注重提取在阅读红色经典过程中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运用一定的手法将情感融入叙述和议论之中。
【微作文】
有人认为赵一曼是个不称职的母亲,她对自己的孩子太过无情,让他那么小就永远地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可是,芸芸众生,谁不惜命?生为人母,谁不爱子?赵一曼的这封绝笔信,虽然语言平实,但字字句句,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饱含着赵一曼在临终前的百感交集和殷殷期盼。我仿佛看到她强忍洪水般的泪水以血为笔书写下每一个字。作为一位母亲,她骨子里有舐犊情深、不忍舍离的慈母大爱,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还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无畏气概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这位看似无情的母亲却是最懂得何为深情的人。
【微点评】
作者在此文段中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了阅读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一封信时的一个小问题切入,从而进行反驳,多个符合情理的反问句增强了驳论效果,同时将一位平凡母亲升华到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有理有据地论证了革命先烈“舍小家为大家”的民族大爱。穿插其间的叙述采用还原情境的方法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叙议结合紧密,观点和感受表达清晰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