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婷
摘 要: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要求各地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如何有效开展教学,该从哪些方面发力?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能为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学
前言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全球领先,进入21世纪后,基础教育质量较其他国家优势更加明显,但这些优势的取得是无数学生沉重的作业负担和课后各种校外培训堆积和累加的结果。为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彰显教育的公平本质属性,我国于2021年7月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至此“双减”政策全面铺开。
一、“双减”政策的目标
“双减”政策给每一位教育人(学校教育者和家庭教育者)出了一道难题。在你争我抢的教育赛道上,“双减”政策如同突然给学生、家长和老师吹响了中场休息哨,它让三方重新调整好心态与步伐,向更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出发。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双减”政策的目标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教师要“加”力
(一)教育评价要“加”标
教师评价学生不应还是单一的“唯分数论”评价体系,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小学语文素养是全面多样的,它包括了学生的听、说、读、写、想、思,背等多种小学语文能力,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水平,也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
(二)教学技能要“加”强
现如今社会,学科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密切,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我们要多多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在教学时才能精准扣住教材小学语文要素与单元目标;其次,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在课堂实践中探寻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最后,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长流水,对此教师还应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只有教师输入源源不断的新理念、新知识,才能有输出。
三、小学语文教学要“加”效
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双减”政策思想的指导下,着眼于“双减”政策的目标,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削减作业数量,而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为此教师需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处理好“教”与“不教”的关系。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减少教师的“废话”,紧扣重难点教学;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同时更要基于学情对焦学生学习的疑惑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不教、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教,老师教的应是学生有疑惑但通过教师点拨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
四、作业布置要加“法”
在学习知识与各项技能的过程中,理解掌握个中知识与原理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只有脚踏实地、慢慢积累,学科学习素养才能扎实地形成,而科学地布置作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所以如何科学地布置作业便是“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应对的问题,为此必须在作业布置上还要注重方式方法。
(一)增加分层作业
学生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学习情况设置不同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布置巩固练习字词,仿写句式,读背结合等较容易完成的作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则布置灵活运用等作业练习,如已掌握的字词就不必反复书写巩固了,可多让学生进行句子运用、阅读运用、习作练笔等相对较难的作业,每一个学生完成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作业,不再因为“写作业拖拖拉拉”、“十点还没写完作业”、“看到作业无从动笔”而影响休息时间,增加校外培训负担,增加家长焦虑。但教师布置分层作业时要注意把握学生心理,不能让学生有自卑、自负、根据作业分等次等心理。
(二)增加小学语文实践作业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学习理论,即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小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小学语文实践。“双减”政策下,小學语文作业不应还是写写写,背背背,教师可以设置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检验自己所学知识,对知识点能留下更深的学习印象,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达到寓学于乐;另一方面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地气”,使布置语文作业的形式更加多样。
五、经典阅读要加“量”
(一)增加阅读数量
增加阅读数量是指允许学生阅读一些书籍时“连滚带爬”,不必咬文嚼字,深究内容要义,可以浏览、快读、跳读。正所谓抓铁有痕,只要翻开书,就会有收获,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增加了识字量,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学生爱上阅读了,电子产品自然就玩得少了。
(二)增加阅读质量
加阅读质量指的是在阅读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阅读策略,建构阅读体系。部编版教材在中高年级中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可见其重要性。而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习惯与能力是提升阅读质量的关键。基于此,教师可从“了解作者、叙述者和图书、学习场景和情节、读懂人物、了解故事和主题、分析写作手法和文本结构”等方面引导学生精读书籍,还可以布置图表作业,让学生运用美术、数学课上学到的绘画、数据统计、思维导图等方法进行精读分析,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提问、推论、分析与评判”等阅读能力。
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双减”政策在“减”的同时,一线教师和教学要有所“加”,加减有度,加减有法,小语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成长。同时,着眼于“双减”政策的整体性,遵循教学过程开展的有序性,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优化趋向,才能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N].新疆日报,2021-09-02(A04)
[2]陈亮.面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M].闽南师范大学,2021
[3]张涵,何雅竹.智慧教室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导刊(上半月)》,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