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7 06:41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楚庄王心性示威

鸣玉锵金尽正臣,修文偃武不无人。

——【唐】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其五》

古代,师父传艺前都会指着“武”字对弟子讲解:武,止戈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武之人拿起兵器前应该先学会放下兵器。换句话说,弟子要先通过打杂来锻炼心性,心性稳定后才能登堂入室。

大家且看“武”字的演变过程:

观图可知,甲骨文的“武”为上下结构:上边是一个“戈”(表示武器),下边是一个“止”(表示脚印)。止戈会意,表示仗戈讨伐、武装示威的意思,示威讨伐者必有行动,所以“止”便有了行动的意思;威慑者须示以武器,可见,“戈”的意思是武器。金文的“武”字把“止”移到“戈”下,已经有了楷书的雏形。篆文的“武”则回到了甲骨文的上下结构,但止戈会意的基本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楷书则进一步演变,写作如今我们见到的“武”。

“武”的本义是威猛、勇猛。许慎在《说文解字·戈部》中对“武”进行解释时,曾引用了这样一段话:“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戟兵。故止戈为武。’”“止戈为武”(这一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最早提出这一著名的论点。书中记载:潘党曰:“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潘党认为楚庄王战胜了敌国,应该让敌人的后代都知道,不要忘了楚国的威风。而楚庄王则告诉潘党:“武”字是由“止”和“戈”兩字合成的,真正消灭暴乱,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器,这才是真正的武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关于战争、武力的一种抽象道德观念。在古人看来,“善战、善胜、善于对待战争、善于制止战争”都可以称为“武”。

因此,“止戈为武”这一成语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本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楚庄王心性示威
宽容的楚庄王
楚庄王问鼎中原
心性与现实
SUMMARIES OF ARTICLES
《楚庄王》:期待壮歌飞鸣
第1108次示威
胡宏心性观中的“儒佛之辨”
“高声”示威
亲历叙反对派首都大示威
泰国示威活动突然平息